分享

三伏天——学会“冬病夏治”,来年更健康

 qweasdzxcrty 2021-06-25
新湖南客户端
2021/06/25 16:23

 “三伏天”的“伏”,表示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在地下的意思。伏天的起讫时间每年都不尽相同,大致是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这一段时间。

   “三伏”是指初伏、中伏和末伏,夏至以后,虽然白天渐短,黑夜渐长,但一天当中,白天还比黑夜长,每天地面吸收的热量仍比散发的多,近地面的温度也就一天比一天高。到“三伏”期间,地面吸收的热量几乎多于散发的热量,为一年中最热最潮湿的时候。

 此时,人体毛孔呈张开状态,易受到冷风、邪气的侵扰,导致体弱多病。因此,中医强调,三伏天是养生好时节,我们要把握三个原则:冬病夏治、合理锻炼、科学饮食。

预防“三邪”

『暑邪』

   天热出汗,会带走体内的津液,而津液进一步缺失就会导致血液运行能力变弱,血液运行迟缓。如果出汗多,就会引起血液黏稠。

『湿邪』

 夏季普遍雨水多,此时湿气特别容易“趁虚而入”。中医认为,“湿邪通于脾”,容易影响人的脾胃功能,出现厌食、腹胀、腹泻、身体消瘦,缺乏精神等状况。

『寒邪』

    夏季出汗后吹风、空调过凉,饮食贪凉等,都是导致寒邪侵入身体的原因。寒邪会使肢体关节出现病症,如类风湿,关节炎等。

为什么要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主是利用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充沛,体表经络中气血旺盛的有利时机,通过药物内服、穴位贴敷等中医疗法来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从而调理防治疾病。

冬病夏治适合调理哪些疾病?

1、驱寒通络,强筋骨

 腰酸背痛、小腿抽筋、风湿性关节炎、关节痛、肩周炎、腰肌劳损、骨质疏松等。 

2、扶阳固本,养气血

    手脚冰凉、面色萎黄、贫血、宫寒、月经不调、痛经等。

3、祛湿利水,健脾胃

     腹痛腹泻、大便糖稀、食欲不好、肢体乏力等。

我们日常所采用的食补,艾灸等都离不开内调,说到内调,自然少不了强骨生血口服液。

冬天很多朋友都手脚冰凉,特别是女性和老年人,还有很多朋友反映一到冬天受点风寒就全身骨头疼,气血和骨健康是典型的“冬病”。

强骨生血口服液以骨液为君,通过补充骨髓改善气血,打开人体自我生发阳气的总开关,气血输布于全身,激发周身之经气,达到疏通表里、经络,促进气血流畅, 最大限度地以阳克寒,祛除寒积,将冬病之夙根消灭在蛰伏状态。另外,强骨生血口服液配方合理,夏天服用不宜上火,对于阴虚火旺的患者,可搭配鹜芪口服液服用。(周思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