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什么情况下,人才能不要脸?

 抽屉电影 2021-06-26

一个人作为一个具有社会属性的存在,他在日常生活中基本上要面对两个方面的约束,一个是法律意义上的约束,另一个则是道德层面上的警醒。在这两种约束共同作用下,一个人才会对自己的行为给出一个可以为或可以不为的界限范围。罗翔老师说了,法律规定的是做人的最低标准,如果一个人标榜自己遵纪守法,那么他很可能是个人渣。

那既然法律规定的是最低标准,那么最高标准是什么呢?毫无疑问,最高标准就是道德,道德这是一个随机应变,任何时候都只能看到下限,看不到上限的衡量标准,如果一个人被标榜为有道德,那么他一定是一个遵纪守法的人,这就是道德存在的意义。今天给大家推荐的电影,说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与道德有关,且能完整的表述道德的故事。本片就是《羞耻》。

不过大家可别多想,这不是2011年的那部《羞耻》,而是1968年瑞典著名导演英格玛伯格曼的影片。Gaipian 晚于同年的另一部作品《豺狼时刻》,因此,演员的阵容上依旧是启用之前的马克思冯西多以及丽芙乌曼。所以,看过了《豺狼时刻》的朋友可能会觉得这两个演员很熟悉,这样的场景也很熟悉。

《羞耻》讲的是二战时期的一个小插曲,杨和伊娃是两个音乐人,然而战火的荼毒使得他们不能再继续呆在大城市生存。于是,两个人搬到了一个小岛上,在这个岛上开始了一种田园生活,结果好景不长,这种田园生活很快的就陷入到了困境,战火不断地蔓延,小岛也是朝不保夕。危急关头曾经的好友雅克比帮助了他们。杨和伊娃得以顺利逃生。然而眼前发生的一幕却让杨怒火中烧。

为了感谢雅克比,杨和吴曼招待了不请自到的他,结果酒醉后的杨目睹了雅克比和伊娃的偷情,妒火中烧的杨怒不可遏,结果此时此刻,军队再一次袭击了这个地域,杨被逼朝着雅克比开枪,此时的杨借用这个机会亲手处决了雅克比,吴曼崩溃了。在经历了这一场意外后,乌曼和杨离开了这个小岛前往陆地,然而飘流在“死海”之上,杨和乌曼此时此刻的心情却愈发不是滋味。

这是一部戏剧冲突非常明显的电影,然而本片却一改伯格曼的风格,用一种最不是伯格曼的方式进行了拍摄。并不怎么拍摄如此大规模的戏剧冲突的导演,却拍摄了这样一部充满着冲突的影片,这本身就是一种罕见现象。而整部影片的拍摄过程中也有着伯格曼很强烈的个人风格,不过这种风格并不是大家所熟知的伯格曼,而是一个怒火中烧的普通人。

本片的女演员丽芙乌曼在拍摄最后一场戏的时候正在和伯格曼闹矛盾,这两个片场情侣的赌气直接导致导演穿着厚衣服指挥演员在寒冷的冬天穿着单薄躺在冰冷的船上,这也被后人当作了谈资嘲笑了很久。

因此,本片的戏剧冲突中的主要矛盾被设定成为了一个艺术家如何面对自己妻子出轨的事实,以及在得知这个事实之后,艺术家如何放下自己原有的羞耻心,转而成为一个冷血的人物。这是本片的核心,同时在这个核心的基础上,本片增加了许许多多别的东西,比如说战争的残酷。当然,这是外因。

即使不是在战阵时期,即使不是作为一个艺术家,然而当面对自己的爱人出轨,任何人都会有着强烈的情感波动,这样的波动之下,原本平静的心情便很难恢复,于是,冲动的起因有了,冲动的结果明确了,冲动所造成的伤害却无法弥补了。艺术家面临的就是这样一个困境。

当这样的困境作为基础条件的时候,周围所处的环境如果平和,那么最终导致的后果可能会是生气和解而已,然而当周围的环境变得动荡不安,比如说像是本片所处的战乱年代,那么导致的后果最大的可能就是死人,本片中死了的是雅克比,同时伴随着的还有一个陌生人。这就是艺术家的愤怒的结果,同时也是本片之所以被命名为“羞耻”的来源。

然而看似让大家痛斥杨的行为导致的后果的本片实际上还讨论了本片中悲剧来源的起点,那就是让一个男人蒙羞的妻子的出轨。没有人会对出轨这件事情视而不见,因此,杨的行为建立在伊娃的行为之上的时候也不失一种可以预料的结果。如果这样看,那么伊娃和杨两个人究竟谁才应该被谴责,谁的行为才是真正的羞耻呢?这又会是别样的一种结果。

简单的将羞耻归结于某种特定环境下的不要脸之后,本片也就明晰许多了。本片最后,当伊娃在杨变了之后,依旧嗔怒的说到我不要跟你一起走,然而杨却没有任何的挽留,这个时候,伊娃才清楚的认识到,原来的怯弱的杨变了,他变成了另一个人,此后,痛苦的路途就变得无限漫长了。

……

你好,再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