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受《三体》影响,国内首例女作家冷冻大脑待复活,可能成功吗?

 戏秦皇汉武 2021-06-26

一位因患胰腺癌逝世的61岁重庆女作家,也曾是科幻小说《三体》编审之一的杜虹女士,花费70多万人民币,利用低温冷冻技术将自己的头部冷冻,保存在了美国的一家人体冰冻机构,希望在50年后“复活”。

这是怎么做到的?50年后又将如何解冻大脑?

杜虹是重庆市知名儿童文学作家,她是曾获雨果奖的大热科幻小说《三体》的编审之一。

2015年5月30日,杜虹因胰腺癌去世,享年61岁。去世后,女儿张思遥委托专门从事人体冰冻的科研机构Alcor,将杜虹的遗体进行冰冻,并保存于美国洛杉矶市。

杜虹的遗体被保存在一个-40℃左右的冰棺当中。而头部将被分离保存在-196℃的液氮环境特殊容器中。据Alcor科学家的乐观估计,50年后的科学技术也许就能让杜虹解冻头部、再造身体,也就是——复活。杜虹的身体冰冻成功,成为中国人体冰冻第一人。

作为科幻小说《三体》的编审之一,杜虹曾见过书中有关于的冰冻人的描写。杜虹也曾半开玩笑地对女儿张思遥说,“我也把身体冰冻起来吧。

”没想到,杜虹的这句玩笑话后来却变成了现实,有人不禁要问:可能成功吗?理论上是可行的,但是还有很多关键的科学难关需要突破,未来总是出人意料。

在《三体》中,对于云天明的大脑被冰冻技术保存后的场景是这样描述的:“在他们正中有一个工作台,上面放着个一米左右高的不锈钢圆柱形绝热容器,刚刚密封,从容器中涌出的超低温液氦产生的白雾还没有消散

由于低温,那些雾紧贴着容器的外壁缓缓流下,流过工作台的表面,像微型瀑布般淌下,在地板上方消失了。

白雾中的容器看上去似乎不像是尘世中的东西。”至少从封存技术来看,杜虹享受的待遇跟云天明惊人的相似。

《三体》作为一本优秀的科幻小说,其中的有些描述是科学的,甚至在未来就会实现,站在几十年前看我们用的手机,简直是绝对的高科技,

但科幻小说既不是只给孩子看的也不是只为科普的,他们还想加入自己的理解,对人性对社会对民族和国家的看法,以及对人文与科学的思考。

科幻是文学,更重要的是激发想象力和对科学的兴趣。钱学森曾多次表示,科幻是个坏东西,因为科学是严谨的,幻想却没有科学的规范,另一方面也代表科幻的想象力的宏大不仅仅在科学的框架下。

尽管刘慈欣不是科学家,作品中会存在某些禁不起专业检验的成分,但他的创作仍然显示了他所积累的科技素养,它们与想象力相混杂,形成了令众多科学爱好者着迷的写作内容。

特别在《三体Ⅲ》中,科技想象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如使飞船达到光速的曲率驱动技术、神秘的二向箔武器、小宇宙空间、三维空间向二维空间跌落的理论等,都有力地扩张了读者的视域,激发起他们对未来世界的探究欲望。

在《三体Ⅲ》中,我们能读到这样的情节:患癌症的男孩云天明决定接受安乐死,并同意联合国情报局的请求,将自己的大脑发射向三体舰队。他暗恋着一个女孩程心,离世前又用一笔意外之财为她购买了一颗距太阳系286.5光年的恒星。

程心也爱上了他,在三体舰队克隆出他的身体后含泪与他视频,约定未来在他为她购买的恒星上见面。这次见面跨越了几个世纪,程心来到恒星时,只见到了云天明为她刻在石头上的留言——这是一个爱情故事。

毫无疑问,《三体》小说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高晓松曾说,《三体》是他近十年来读过的最好的小说,因为这本书他成为刘慈欣的书迷,还专门安排李节目采访了刘慈欣。

有一部分读者表示,《三体》太厚了,一共三本,总是担心自己读不完,我也曾有这样的烦恼,可没想到自己却一口气在几天之内读完了。

究其原因,《三体》是一本小说,既然是小说,就有故事,可读性和趣味性必然很强,就算只是读了故事,也有收获。

如果能通过其中的故事,进行独立的思考,那就更能体现这本书的价值。

《三体》共3本,分别是:《三体I》——地球往事、《三体II》—— 黑暗森林、《三体III》—— 死神永生,一部比一部好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