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内经》论“风”(上)

 醒真 2021-06-26

《内经》论“风”(上)

图片

A自然之风

天有风雨,人有喜怒。(《邪客》)

黄帝问于岐伯曰:夫百病之始生也,皆于风雨寒暑,清湿喜怒,喜怒不节则伤脏,风雨则伤上,清湿则伤下。(百病始生第六十六)

夫邪之生也,或生于阴,或生于阳。其生于阳者,得之风雨寒暑;其生于阴者,得之饮食居处,阴阳喜怒。

帝曰:风雨之伤人奈何?

岐伯曰:风雨之伤人也,先客于皮肤,传入于孙脉,孙脉满则传入于络脉,络脉满则输于大经脉,血气与邪并,客于分腠之间,其脉坚大,故曰实。实者,外坚充满不可按之,按之则痛。(《调经论》)

A1自然之风分二:

一曰实风

风从其所居之乡来为实风,主生,长养万物(《九宫八风》)。

 二曰虚风(或贼风、邪风):

从其冲后来为虚风,伤人者也,主杀,主害者。谨候虚风而避之,故圣人日避虚邪之道,如避矢石然,邪弗能害,此之谓也(《九宫八风》)。

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上古天真论》)。

黄帝曰:夫子言贼风邪气伤人也,令人病焉。(《贼风》)

故邪风之至,疾如风雨,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治五脏者,半死半生也。(《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

知其邪正者,知论虚邪与正邪之风也。(《小针解》)

岐伯曰: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卒然逢疾风暴雨而不病者,盖无虚,故邪不能独伤人。此必因虚邪之风,与其身形,两虚相得,乃客其形。两实相逢,众人肉坚,其中于虚邪也因于天时,与其身形,参以虚实,大病乃成,气有定舍,因处为名,上下中外,分为三员。(百病始生第六十六)

贼风数至,暴雨数起,天地四时不相保,与道相失,则未央绝灭。(《四气调神》)

A2虚风分四时之风与八方之风

四时之风

春青风、夏阳风,秋凉风,冬寒风,凡此四时之风者,其所病各不同形。

黄帝曰:四时之风,病人如何?少俞曰:黄色薄皮弱肉者,不胜春之虚风;白色薄皮弱肉者,不胜夏之虚风;青色薄皮弱肉,不胜秋之虚风;赤色薄皮弱肉,不胜冬之虚风也(《论勇》)。

黄帝问曰:天有八风,经有五风,何谓?

岐伯对曰:八风发邪以为经风,触五脏,邪气发病。

所谓得四时之胜者,春胜长夏,长夏胜冬,冬胜夏,夏胜秋,秋胜春,所谓四时之胜也。

东风生于春,病在肝,俞在颈项;南风生于夏,病在心,俞在胸肋;西风生于秋,病在肺,俞在肩背;北风生于冬,病在肾,俞在腰股;中央为土,病在脾,俞在脊。——《金匮真言》

八方之风:

八者,风也。风者,人之股肱八节也。八正之虚风,八风伤人,内舍于骨解腰脊节腠理之间为深痹也。故为之治针,必长其身,锋其末,可以取深邪远痹。(《九针》)

是故太一入徙立于中宫,乃朝八风,以占吉凶也。风从南方来,名曰大弱风,其伤人也,内舍于心,外在于脉,气主热。风从西南方来,名曰谋风,其伤人也,内舍于脾,外在于肌,其气主为弱。风从西方来,名曰刚风,其伤人也,内舍于肺,外在于皮肤,其气主为燥。风从西北方来,名曰折风,其伤人也,内舍于小肠,外在于手太阳脉,脉绝则溢,脉闭则结不通,善暴死。风从北方来,名曰大刚风,其伤人也,内舍于肾,外在于骨与肩背之膂筋,其气主为寒也。风从东北方来,名曰凶风,其伤人也,内舍于大肠,外在于两胁腋骨下及肢节。风从东方来,名曰婴兀风,其伤人也,内舍于肝,外在于筋纽,其气主为身湿。风从东南方来,名曰弱风,其伤人也,内舍于胃,外在肌肉,其气主体重。此八风皆从其虚之乡来,乃能病人。(《九宫八风》)

B风之性质——变与动

风者,善行而数变。(风论)

风胜则动,热胜则肿,燥胜则干,寒胜则浮,湿胜则濡泻。(阴阳应象)

燥以干之,暑以蒸之,风以动之,湿以润之,寒以坚之,火以温之。(五运行大论》)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暴强直,皆属于风。(《至真要》)

挠万物者,莫疾乎风。(《说卦》)

岐伯曰:夫物之生,从于化,物之极,由乎变,变化之相薄,成败之所由也。故气有往复,用有迟速,四者之有,而化而变,风之来也。

帝曰:迟速往复,风所由生,而化而变,故因盛衰之变耳。(《六微旨大论》)

C风为百病之长

故风者,百病之长也,至其变化,乃为他病也,无常方,然致有风气也。(《风论》)

是故风者,百病之长也。今风寒客于人,使人毫毛毕直,皮肤闭而为热。当是之时,可汗而发也。(《玉机真藏论》)

黄帝问曰:余闻风者,百病之始也。以针治之奈何?

岐伯对曰:风从外入,令人振寒汗出,头痛、身重、恶寒。治在风府,调其阴阳,不足则补,有余则泻。(《骨空论篇第六十》)

故风者,百病之始也,清静则肉腠闭拒,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此因时之序也。故病久则传化,上下不并,良医弗为。(《四气调神》)

黄帝问曰:夫痎疟皆生于风,其盖作有时者何也?

岐伯对曰:疟之始发也,先起于毫毛,伸欠乃作,寒栗鼓颔,腰脊俱痛,寒去则内外皆热,头疼如破,渴欲冷饮。

……

帝曰:善。夫风之与疟也,相似同类,而风独常在,疟得有时而休者何也?

岐伯曰:风气留其处,故常在,疟气随经络,沉以内薄,故卫气应乃作。(《疟论》)

D燥胜风、风胜湿

怒伤肝,悲胜怒,风伤筋,燥胜风,酸伤筋,辛胜酸。……思伤脾,怒胜思,湿伤肉,风胜湿,甘伤肉,酸胜甘。(《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

F风气通于肝

天地通于肺,地气通于嗌,风气通于肝,雷气通于心,谷气通于脾,雨气通于肾。(《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

五脏所恶:心恶热、肺恶寒、肝恶风、脾恶湿、肾恶燥。是谓五恶。(《宣明五气》)

G心意应八风

人心意应八风;人气应天;人发齿耳目五声,应五音六律;人阴阳脉血气应地。(《针解》)

H养生从风理

其次有圣人者,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恚嗔之心,行不欲离于世,被服章,举不欲观于俗,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上古天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