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硝石矾石散原文用法用量与原方组成注解

 沙沉水净 2021-06-27

硝石矾石散

《金匮要略》

【原文用法与原方用量】黄家日晡所发热,而反恶寒,此为女劳得之;膀胱急,少腹满,身尽黄,额上黑,足下热,因作黑疸,其腹胀如水状,大便必黑,时溏,此女劳之病,非水也。腹满者难治。硝石矾石散[1]主之。(金匮黄疸:14)硝石矾石散方硝石矾石(烧)[2]等分

上二味,为散,以大麦粥汁和服方寸匕,日三服。病随大小便去,小便正黄,大便正黑,是候也。

注释:

[1]硝石矾石散:应顺接在“非水也”句后,属倒装句。

[2]矾石(烧):烧,即煅烧。矾石经煅烧后即枯矾。

【功效配伍】硝石矾石散消瘀化湿。方中硝石味苦辛大寒而咸,入血分,可清瘀热,消瘀血,又能兼利湿邪;矾石性酸味寒,人气分可清热燥湿止血。因硝石与矾石有伤胃耗血之弊,故用大麦粥汁调服,取其甘平调中以保养胃气。

上二味药,研细为散,用大麦粥汁和服方寸匕,一日三次。服药后,若小便正黄,大便正黑,是湿热与瘀血从二便解除之兆。

【方证论治辨析】硝石矾石散治女劳疸转为黑疸,兼有瘀血湿热证。症见黄家日晡所发热,而反恶寒,身尽黄,额上黑,膀胱急,少腹满,足下热,因作黑疸,其腹胀如水状,大便必黑,时溏。腹满者难治。

此为女劳疸肾虚内热日久,发展成瘀血湿热兼夹之黑疸。肾气虚弱,则卫阳必亦虚,加之日晡时阳消阴长,故日晡反恶寒怕冷,此亦排除了阳明湿热日晡所发热;肾虚内热,故额上黑,膀胱急,少腹满,足下热;瘀血内阻,湿热熏蒸,故身尽黄;若湿热灼伤血脉,瘀血内阻,流注肠道,则转为黑疸,故见腹胀如水状,大便必黑,时溏。因属瘀血湿热兼夹之黑疸,治宜消瘀化湿,方用硝石矾石散。

腹满者难治,指病延日久,出现水肿腹满者,为脾肾俱伤,预后不良。

【用方思路】喻嘉言《医门法律》云:“此女劳疸蓄积之血,必匪朝夕,峻攻无益,但取石药之悍,得以疾趋而下达病所,硝石咸寒走血,壮水之主,以驱涤肠胃瘀壅之湿热,推陈致新,故为君药;矾石《本草》谓其能除锢热在骨髓,用以清肾及膀胱脏腑之热,并建消瘀除浊之功,故合矾石能除锢热之在骨髓者,并建消瘀除浊之伟绩;以大麦粥为使,引入肠胃,俾瘀血分从二阴之窍而出。”女劳疸转变为黑疸兼有瘀血湿热,也可用当归芍药散活血化瘀,健脾利水。硝石矾石散临证应用,若湿热重者,可与茵陈蒿汤合方化裁;若瘀血重者,可与下瘀血汤合方化裁;若为单纯女劳疸,可用肾气丸加减化裁。临床用本方治疗急性黄疸性病毒性肝炎、慢性肝炎、胆石症、囊虫病等。

【医案举例】(1)张谷才医案:薛某,男,32岁。去夏患黄疸性肝炎,经用清热利湿药治疗黄疸消退,常用疏肝理气药,疼痛稍轻,至冬再度出现黄疸,仍用中药调治,又服清热利胆药,黄疸始终未退,有时虽退,但不尽。今春黄疸加重,经某医院检查,确诊为早期肝硬化,用西药治疗一个时期,症状未减。面色灰滞而黑,巩膜黄染,食少,便溏,有时大便呈灰暗,脘腹胀满,肝区胀痛不舒;有时牙龈出血,舌质右边有紫斑,舌苔白腻。此《金匮》之女劳疸。病因湿热内蕴,熏蒸为黄疸,黄疸日久不愈,邪由气分进入血分,血瘀湿滞内郁为病,治当化瘀燥湿,仿硝石矾石散法,汤散并用。明矾3g,硝石3g,研细胶囊装,分3次服,大麦粥汤送下。柴胡6g,鳖甲15g(先煎),白芍10g,桃仁6g,红花6g,白术12g,茯苓、牛膝各10g,茵陈12g。

1日1剂,连服15剂,黄疸渐退,面色由灰黑渐转灰滞,脘腹胁部胀痛减轻,饮食增多,原方既效,当加减继服,再进20剂,黄疸基本消退,面色由灰滞渐转红润,腹胁胀满轻微,大便正常,食欲如常,血瘀湿滞渐化将尽,脾气健运,病情日趋稳定,改用鳖甲煎丸与硝石矾石散常服,以善其后。[张谷才.从金匮方来谈瘀血证治.辽宁中医杂志,1980,(7):2.]

(2)张羹梅医案:徐某,70岁。初诊:右胁疼痛阵发,发作时痛不欲生,汗出如雨,精神疲乏。病已2个月,市二院胆囊造影为胆囊结石,脉弦滑,苔白腻。邪结于中,气机受阻,不通则痛,治以化坚祛积。处方:金钱草60g,硝石矾石散4g(分3次饭后吞服),京三棱9g,莪术9g,炙鸡内金6g。

服药7剂后症情缓解,无不良反应。前法见效,不予更方,遂守方治疗2个多月,再复查胆囊造影,未见阳性结石,剧痛之胆结石症终于收到药到石消之效。[上海市中医文献馆.仲景方在急难重病中的运用·张羹梅医案.上海:上海中医学院出版社,1989:8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