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讲师讲《道德经》第四十五章之心得分享

 在下不敏 2021-06-27

第四十五章 清静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大家好!今天与大家分享张庆祥讲《道德经》第四十五章之心得分享。

本章一开头老子就连用了五个“大”,这五个“大”是要表达什么意思呢?

“大”在《道德经》中大都不是表示大小的意思,而是有圆满的意思。在本章则是说明紧随其后的“成”、“盈”、“直”、“巧”、“辩”五个字所要表达的意义,非众生所理解的那些外在的东西,而是内在一种了悟心性真相的境界,也就是道的境界。而“缺”、“冲”、“屈”、“拙”、“讷”则是悟道者的外在表现,由此引出修行者应持守的根本——清静无为。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大成若缺”“大成”在我们普通人眼中就是事业辉煌、生活富足、家庭美满等等,但这却不是圣人眼中的“大成”,圣人眼中的“大成”是对心性真相的了悟,是德性的圆满。

因此“大成若缺”是说一个了悟心性真相的人,一个德性非常圆满的人,其外在看起来仿佛并不圆满。“缺”缺失、不足的意思,而“若缺”不是真的缺,而是在他人眼中的缺。

老子在第三十八章曾说“上德不德,是以有德”,最圆满的德从不以为自己有德,从不被德相所捆绑,不会去刻意塑造自己有德的外在形象,只是率性而为。而作为众生的我们却充满了对待,总是努力打造好的形象以获得人们的认可或赞赏,所以以众生的境界去看悟道之人自然是有缺了。

“其用不弊”,悟道之人因为只是率性而为,凡事不造作、不对待、不罣碍,因此内在气机造化不会受到任何的干扰和破坏,这就是“其用不弊”的意思。 

就如历史上的道济和尚,南宋的一名禅宗高僧,在人们眼中举止疯颠、不守戒规,但实际上他却是一位真正的得道高僧,电视连续剧《济公》就是以他的故事为原型拍摄的。

在一般人心目中,总以为得道高僧一定是面善目慈,高雅庄重,严守戒律,但这个济公和尚却衣衫褴褛,喝酒吃肉,行为疯癫,他的同门师兄弟们为此也看不起他,多次要求方丈将他逐出师门。

对此济公和尚并不以为然,自我解嘲道:“说我疯来我就疯,莫怪疯人无道理,我笑他人解不通。”

我疯,我癫,自有我疯癫的道理,这个道理就是当面对众生的危难、困苦的时候,率性而为,解危救困,而喝酒吃肉,装疯卖傻只不过是解危救困的一种手段。所以他又说“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世人若学我,如同进魔道。”

在济公和尚的内心始终贯穿于一个主轴,那就是将众生的身心性命视作自己的身心性命一般加以护持,吃肉、喝酒都缘于这个主轴,所以他说“佛祖心中留”,而他人一旦没有这个主轴,只是学他喝酒吃肉,结果就是堕入恶鬼魔道。

所以一个真正体道悟道的人,虽然外表看起来好像有所缺失,有所不足,但其内在的心性却无比的圆满、具足。 

“大盈若冲”“盈”盈满,对我们普通人来说获得很多的名利财富就是“盈”,身价高达多少就是“盈”。但对有道之人来说心性的圆满具足才叫“盈”,老子为了让我们明白这一点,所以特别加了一个“大”,叫“大盈”。指悟道之人的心性圆满、具足。

一般的普通人当拥有很多的名利财富,有了很高的身价时,那行头、派头足以让人一眼就知这人很了不起。但在圣人眼中这并不是真正的“盈”,真正的“盈”在内,不在外。因此“大盈若”是说悟道之人的虽然心性圆满、具足,但却从不自见、自是、自矜、自伐。“冲”空虚的意思。

“其用不穷”,正是因为悟道之人的这种无为,所以生生不已的本性造化不会穷尽。就像济公和尚终其一生都以护持众生的身心性命为使命,从未因为他人的轻贱而有所改变,因此其内在的本性造化生生不息,没有穷尽。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大直若屈”,悟道之人,因浩然之气充沛于一身,内心廓然大公,毫无私欲,所以称“大直”,而做人行事又随方就圆,所以称“若屈”。

“大巧若拙”,生生不已的造化就是最大的巧,能生天、生地、生人、生万物,所以“大巧若拙”是说开启了内在生生不已的造化之人,做人行事只是顺道而行,不会刻意雕饰、造作,所以称“若拙”。

“大辩若讷”“辩”说明是非、对错的意思。而一个真正悟道的人,其内心是没有分别对待的,外在所有的应对进退都是按照事理的大小、先后来进行,不会与他人争是争非,辩谁对谁错,所以叫“大辩若讷”。

因此,“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是说悟道之人的无为而无不为,就如同遇寒就以躁来应对,遇热就以静来应对,没有任何的好恶分别,人为造作,一切都是自然而为,其结果却能够无不为。这就是“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的意思。

“躁胜寒,静胜热”即寒来以躁应对,热来以静应对,比喻物来则应,物去不留的无为境界,而用一个“胜”字则是表达“为无为,则无不治。”的意思,以此引出本章重点——“清静为天下正”,即护持好天地赋予我们的本性,无论身中的气机是动是静,不造作、不罣碍,则天地所有的精微、精妙造化将在我们的身中开启,成就我们圆满的德性。 

本章老子通过对悟道之人的内外描述,告诉我们体道、悟道的下手处不在外而在内,持守内在的清静无为是修行悟道的唯一途径。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感谢您的阅读!我们下期再见。

(张讲师的讲解请见次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