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113方——旋覆花代赭石汤

 铁毛l 2021-06-28

图片

太阳百三十一

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旋覆花代赭石汤主之。

   旋复花三两45克)人参二两30克 生姜五两75克代赭一两15甘草三两45克,炙半夏半升65克,洗大枣十二枚

   上七味,以水一斗2000毫升,煮取六升1200毫升,去滓,再煎取三升600毫升。温服一升200,日三服。  

伤寒,汗、吐、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以外证虽解,而汗下伤中,土败胃逆,碍胆经降路,胃口痞塞,肺气郁蒸,而化痰饮,胃土壅遏,而生哕噫。旋覆花代赭石汤,参、甘、大枣,补其中脘,半夏、姜、赭,降其逆气,旋覆花行痰饮而开郁浊也。

浊气上填,痞闷噫气,以旋覆花代赭石汤补虚降逆,噫气立除。若除后再用,则病下陷,不可常服也。(原解)

1  伤寒,发汗或吐或下,而病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以汗下伤中,土败胃逆,胃中虚而升降倒行,客气上逆也,旋覆花汤主之。人参,大枣,甘草,补其中脘,半夏,生姜,赭石降逆为顺,复其升降之常也,肺气不降,气不化津,津凝为痰饮,旋覆花行痰饮而开郁浊也。胃降肺敛,反逆为顺,则痞硬噫气自除也。

   肺主收敛,以下降为顺,胃气不降,则肺气上逆,气不化津,津郁为痰饮,是为浊气不降。而旋覆花,就是行此痰饮而开郁浊之药。少阳甲木,化气于相火,相火不降,即是客气上逆,故使心下痞硬也。少阳之经,下贯胸胁,随胃气下行,胃气不降,胆经上逆,横塞胸胁,则必下痞硬,胃以阳腑而主下降,虚寒不降,则半夏,生姜,代赭石,人参此三药者,就是补胃中虚以降逆也,胃降则肺与胆二经之气,俱能下降。胆火下行,是为下焦主气,则噫气自除。

   胃气不降,则胆肺俱逆,又见胆肺之偏,有的偏见胆逆,比如咽如炙肉证,寒热往来证,口苦咽干证,不有眩晕证,脉偏见细数之象。有的偏见肺逆,就是痰饮咳嗽。有的偏见胃病吐食等。偏见者就是病机不同,而病本者,就是胃虚不和,不能降逆也。

2  借太阳百二十八与本条互文注解:心下痞,此非结热,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故使硬也,此即是旋覆花汤证。医见其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益甚,此成结热也,其痞益甚者,甘草泻心汤主之,二黄泻其结热。

   重点:泻心汤之痞硬者,是为结热之痞。而上条五苓散之痞,本条旋覆花之痞,下条瓜蒂散之痞者,比为胃中虚,客气上逆之痞也,“客气上逆,故使硬也”。结热泻心之痞,区别对比,客气上逆之痞,痞证不同,治各有法。若甘草泻汤提纲,没有分出痞证有别,则学更迷糊。

图片

论:旋覆花药解

《长沙药解》卷三,旋覆花,入肺胃二经,行凝涩而断血漏,涤瘀浊而下气逆。旋覆花汤,治妇人半产,以肝脾阳虚,胎元失养,是以半产。血“瘀”不升,是以漏下。旋覆花行血脉之瘀,葱白通经气之滞,新绛止崩而除漏也。

旋覆花通血脉而行瘀涩,能除漏滴,清气道而下痰饮,善止哕噫。其诸主治,遂痰饮,止呕逆,消满结,软痞硬,通血脉,消水肿。

《本经》旋覆花:味咸,温。主治节气,胁下满,惊悸,除水、去五脏间寒热,补中,下气。一名金沸草,一名盛椹。生平泽。

1 旋覆花,行血脉之瘀,属于活血化瘀药。其药理就是降逆下气,涤血脉之瘀。旋覆花虽有止咳化痰功效,正是其药性降逆下行,而顺应肺胃降气,所以会有止咳化痰的功效。而其药理的主要功能,还是活血化瘀;而此活血化瘀者,还是降气以行血而涤瘀。《金匮》旋覆花汤,以旋覆花为方名,治疗肝着与半产,都是取其通血脉而行瘀浊之功,通即是降气,行即是涤瘀,此是证明也。

旋覆花,是正宗的活血化瘀药,严谨一点叫行血涤瘀药,或者是降逆下气,扫荡静脉血管之瘀浊。而止咳化痰涤饮之功效者,是其药性之降逆下气而已,不要被所谓降逆下行之性,就理解为止咳化痰药,肺胃下降,自然气化,不生痰咳,也就是师解气道清而下痰饮。其主药性,降逆下行,行血涤瘀。《本经》旋覆花治结气。给旋覆花的药性作一个总结排名,第一是降逆下气,第二就是活血化瘀,第三就是化痰遂饮。

肝着者,血寒涩而痹着不行也。寒涩者有大葱以温通之,而痹着则有旋覆花以行之。旋覆花,降逆以下气,行血脉之瘀浊。半产者,也是血寒涩而不行也,也是此理。旋覆花降逆下气,还是有代赭、半夏、生姜降胃以开路,所以名为旋覆花代赭汤。治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以旋覆花为名者,还是降逆下气,活血化瘀为主。气逆不降,会有血郁,痹着不行,而旋覆花者,正是行此瘀滞,治其痹着不行之药。此瘀滞行,则胆气降而肝气舒。此瘀滞不行,则肺气不敛,胆木不降,痞结不开,胃气不降,则噫气不止。

从此瘀滞论,治疗胸痹时,大多数医家喜欢加用瓜蒌薤白加郁金丹参之类的活血化瘀药,为何不加旋覆花呢,能降逆下行,还能行血而涤瘀。还有就是有医家注解芍药,滋阴补血,专走静脉,实际芍药是行血以疏肝的。而余觉旋覆花才是行静脉之血,行血涤瘀通经的。

图片

附:总结痞证。

大黄黄连泻心汤,此为结热之痞。

附子泻心汤,此为上结热而下寒动,寒热逼遏之痞,也是结热之痞。

生姜泻心汤,中虚不降,结热之痞,治则补中虚,泻上结热之痞。

甘草泻心汤,中虚之痞,因为误下,则变成结热之痞。治则补中而泻热。

以下为胃中虚,客气上逆,故使痞硬。

桂枝人参汤,中虚之痞,清阳下陷之利,浊阴上逆之痞。双解表里,清升则浊降,清升则利止,浊降则痞解。   

五苓散之痞,中虚之痞,水停阻气,浊气不降之痞。与泻心汤而不解,口渴烦躁,小便不利者,此是土湿水停,中气不转,浊阴不降,清阳不升,五芩泄水,则清升浊降,痞解自解。

旋覆花代赭之痞者,中虚之痞,客气上逆,气滞而血瘀也,旋覆花降逆下行,行血涤瘀也。人参半夏,补中降逆,浊降则痞解。

瓜蒂散之痞者,中虚之痞,客气上逆。肺气不降,气不化津,停为痰涎,壅塞肺窍,肺失敛降,逆冲咽喉,欲吐而不能也。瓜蒂吐浊,则肺胃自能敛降。

    另外《金匮》卷十六,胸痹心痛短气篇的诸方,也会兼有痞证,而本篇痞证,也会并见胸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