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草庐书屋·张兆红散文】把春天吃进肚子,让生活开满鲜花

 新用户8249cTO6 2021-06-28

点击"草庐书屋"免费订阅

把春天吃进肚子,让生活开满鲜花

原创/梦儿

   梦儿要说地荠菜,有点俗套,大家会有些许不屑,因为都吃过,今天想说的是春天里的野菜。雨水过后,春意萌动,阡陌增色,大荔的土地上,各种野菜经过一个冬天的孕育,探出头来,嫩绿,养眼,种类繁多,还真不见得能把这些野菜玩好,吃美!

现在的城里人吃个野菜,都从市场去买,也有偶然心血来潮驱车去乡间地荠田垄挖的,可是能见到的种类已经极少极少了。

    地荠指的是把田地归置成小块,为管理和浇灌田地方便的梁垄,每开春都会长出荠荠菜,称地荠菜小时候,正月十五后,苏醒的大地满是春意。星期六星期天,小伙伴们会约起来,挎着各自家用柳条编滴笼和篮子,三五成群,抡起手中之物,边摇晃边唱歌边嬉笑追逐着,相继蹦上阡陌,跳下土捱,扑进田野。麦田里,先是一番打闹。有厉害的女孩,嫌调皮男孩揪了她滴小辫,愣是追上去摁倒男孩,把人家裤子拉下来,惹得十里春风送遍田野的欢声笑语。


打了闹了,疯劲过了,会有人大喊,挖菜喽!你再看大片麦田就散满了星星点点的平头和小辫。不时会有惊喜的声音在风里飘荡“哎呀,我挖到油勺啦”“看我滴羊蹄甲(毛妮菜)多大啊”“这拉呱呱是我先看见的”“切,你滴面条条没我叶子长”“哎呀,终于挖到个猫耳朵”“快来呀,这颗蒲公英都开花了,好漂亮呀”……这些都是麦田里的地荠野菜。这个季节还有长在小渠,沟沿、沙地里的白蒿、米蒿、刺角、人憨(紫背菜);油菜苗、灰灰菜、马齿菜、扫帚菜、小蒜、甜苣、苦苣等这些不算地荠野菜,好多也不在春天生长。

    疯美玩够,也就该把挖到的菜拿回家做饭去。小朋友们怀着满载而归的喜悦飞奔回家,地荠菜会被各位妈妈做成了不同的美食。常吃方法,焯水后蒜泥油泼辣子凉拌;缴成泥做剪刀面、擀菜面;剁碎后跟鸡蛋葱花一起包饺子、跟鸡蛋木耳粉条一起蒸菜卷、包子或烙菜合,也有蒸麦饭、蒸菜馍、切菜鱼。

这里细说一种祖母传给奶奶,奶奶传给妈妈,梦儿就继承下来,又非常钟爱的“菜疙瘩”吃法。做法跟麦饭菜馍仅有小的不同。麦饭蒸的散,吃起来干;菜馍揉搓切蒸,吃的时候切片,吃起来劲道硬。而菜疙瘩取其中,劲道软和又光滑,且不干不硬。地荠菜洗好晾干剁碎,用适量食用碱和水浇上,手轻拌,不揉搓,待均匀后放入适量面粉,再拌匀,最后用双手揉搓使菜、面很好的融合一起,切忌面粉不宜过多,会发硬。随后很简单的平铺在篦子上,水开后上锅蒸,冒气后二十五到三十分钟,调整好火的大小一气呵成,揭锅时绿油油一片,端出放凉盛盘子里,浇上提前准备好的汁子,带着田野气息的菜香乘着油泼芝麻辣子醋水的香攒沁人心扉。

看着文字,触目美食,刺激着朋友们的味蕾,这就是城乡差别的一点,原生态的野菜,具有不同的食用疗效。有的止血化瘀、清肺泻火;有的润肺、生津、壮阳;有的补血、消炎、防止痛经;有的具有通乳汁、消肿痛、治疗胃炎胃溃疡。这些神奇功效的野菜源自自然。从诗经《关雎》里的"参差荇菜,左右流之",描绘青春女子在灿烂春光中轻快地采集野菜,到《影梅庵记》中所忆董小宛善于腌制野菜,使黄者如蜡、绿者如翠。野菜的采集和食用在我国是源远流长。可!我们大荔人对野菜的吃法那可谓是研究细致精到,富含诗意!

作者简介

张兆红,昵称兮兮伊人,笔名梦儿,书名一红,斋号润玉阁,大荔人,教育工作者。书法主攻魏碑,能写古体诗词、现代诗歌、散文,也做传记叙事。热爱朗诵,学习二胡,常言生的平凡,活的恬淡,学无止境,归于自我。

主编:李跃峰

本期小编:草庐居士

投稿邮箱:879101005@qq.com

图片来源:作者提供

备注:长按下面二维码关注

心灵圣地,芝兰之室。

原创高地,温馨舒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