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荔文学·散文·拜都莲】文字与生活

 新用户8249cTO6 2021-06-28

点击"大荔文学"免费订阅

367

















文字与生活

原创/拜都莲

不知什么时候,喜欢上了码文字,大概是源于自己的生活经历,从这个角度来讲,你不得不叹,人生许多事,有缘无缘似命中定数。

上小学时,我喜欢读书,基本上是随遇而安的那种个性,遇到了就看,遇不到也不强求,并不会为书籍而痴迷。我所能记得的关于少时读书经历的,只有两件,其一是上小学时,村里一户人家有在外公干的人,就像城里人会把自己穿过的衣服带回来送给乡下的亲戚一样,那人把他自己孩子看过的少儿杂志一大捆一大捆地送给他乡下的亲戚,我偶尔会从那户人家孩子手里看一些杂志,因为杂志里有一些东西是连载的,不得已,我会主动向人家讨要。其二是上中学时,学校离家只有五六分钟的路程,上下学路上可以走近道穿越一条寂静无人的窄小巷子,我的上下学路便常在课外书的陪伴下度过。

我上学时并不怎么喜欢语文课,一则,在我第一次情真意切地写作文时,迎来的不是赞扬,而是劈头盖脸一顿臭骂,二则,我后来对语文的兴趣也基本都被繁琐难懂的语法给冲淡了。

上小学时,父亲将我转学到城里一所知名小学,在那之前我并不不知道写作文是怎么一回事。我对于写作文,一直抱有一种错误的认识,那就是,摹写。那个时候,作文课上,老师为了拓展我们的思维,写作之前总要给我们读一篇优美的范文,然后给我们一个类似的题目让我们写。我便凭借记忆将那篇文章用文字复述出来,我以为这就是作文应有的过程和方式。虽然这种方法很可笑,但不得不说,最初的我,确实是通过这种方式在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的。多年以后再想起这段事,我还是觉得挺有意思,我们最初的牙牙学语,不也是从模仿开始的么。当我在新学校的第一次升国旗集会上听了一位同学读的国旗下演讲,我便意识到,作文应该是独立思维的结果,是个人情感的表达。就在这之后,老师让我们写作文,我因为不能适应这个高大上的新环境,便日夜思念我乡下的伙伴同学和老师,尤其是陌生带来的隔膜和熟悉带来的亲切形成的鲜明对比,让我在第一次作文中以无以复加的笔调抒写了我对乡下小校园里和蔼可亲的老师强烈思念之情。我清楚地记得那天发作文,老师点了许多同学的名,都是表扬,到我上去领作文本的时候,领到的是劈头盖脸一顿臭骂,原谅我不能将那些句子写出来,但我这辈子都不能忘记。大意是说我全文没有一件事,无病呻吟。这应该是我小学唯一的一次被老师训斥。多年之后回想起来,老师是从一篇记叙文的标准来要求学生,本也没错,只是,她又怎能无视文中的情真意切?

以后,上了中学,语文老师是一位尽职尽责的中年女人,我至今还记得她为了讲语法,时常发放给我们厚厚一沓散发着浓重油墨味儿的印刷资料,上面全是语法题,什么主谓宾、单复句,我们为了做题,总是搞得两手乌漆嘛黑。而老师也总是讲得嘴角挂白沫。我想,这实在是我无法亲近语文的重要原因。在我心里,语文和文学之间隔着由语法组成的千山万水。

师范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我的理想是从事数学教学,因为那是我上学时的强项,然而单位分配给我的,除了不变的语文,便是政治,历史,这让我非常失望。虽然失望,工作还得干,不得已而勉强为之。渐渐地,我明显感觉到自己在文学文字方面的空虚空洞和乏力,不得已,进修。然而进修开始后,你会发现,功利性的东西总是最具亲和力的,很快我便模糊了初衷,只是为了文凭而读书,很显然,目的不同结果便会有天壤之别。就像某人所说,同为行走,有目的是旅游,无目的是流浪;同为一条人生路,有目标的人是奋斗,无目标的人是苟活。虽然进修并未给我带来期许的变化,但具备了购买能力的我,开始大量地疯狂地购买书籍,我曾将单位门口的一个小卖店的书籍全部买断,我那时以为每一本书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都是精神食粮,都可以给我的精神世界带来变化,但我却从来静不下心去读书。书籍买回家后,基本上都是束之高阁,灰尘蒙面。我老公也因此对我的嗜好反感至极,所幸的是,虽然反感到痛恨的程度,他却从来没有把我的书当破烂一样给扔掉或卖掉。这也是我感激他的原因之一。倒是我,对自己的不读书痛恨至极时,便主动地将一部分书送人或者直接当破烂卖掉。每每此时,我老公会像鼓励孩子一样说,这就对了,这就对了,就应该这样。

我知道,这并非“书非借而不能读也”,实在是我的骨子里没有养成读书的习惯。我老公一个教数学的,都比我读的书多得多,以致于我时常地觉得自己是一个欺世盗名的骗子,虽然我并没有能骗到什么,或者,名不符实也是一种骗。后来,我知道了一个名词,叫浮躁,我知道,那就是我始终静不下心读书的原因。因为浮躁,我会以生活,以工作作为借口,因为浮躁,我无法给心灵片刻的安宁,因为浮躁,有药方我却不能用。

读不进书时,我便开始去写,写自己的所见所感,喜怒哀乐,写着写着,我突然发现,自己对读书的态度有所转变,原来怎么也看不进三秒钟的散文,竟然能静下心去品味其美,原来囫囵吞枣读故事梗概的小说,竟也能发现隐藏其中的艺术之妙。读书之下,突然发现自己什么都写不了了,即便牢骚也不会发了。我于是知道了什么叫“无知者无畏”,理解了越读书越发现自己无知的含义,知道了生命有一种状态叫输出和输入,知道了什么叫做积淀,知道了什么叫做厚积薄发。不得不说,岁月让我愈来愈苍老,我却发现自己越来越稚嫩。然而最大的发现还是,没有生活,便没有文字,没有 这承载思想情感、喜怒哀乐忧思恐惊的文字。

什么是生活,生活不是机械的工作,没有自我的生存,更不是汲汲名利的欲望。生活可能是秋天里落下的第一片叶,寒冬里挂在枝头的最后一朵花;生活可能是你在公交站牌下遇到的一个有故事的人,一个匆忙谋生的背影;生活是一次快乐旅行,一次田野漫步;生活是所有能触动你心灵的东西,可能是一个人,一件事,一物件儿。我喜欢生活,它引我思索,让我充实,使我生动。走进生活,你便可能灵感顿生,文思泉涌。所以,生活乃一切文字,文学的源泉,向生活学习,是文学永恒的主题。

生命,有两种状态,一是输入,二是输出。青少年时期,以输入为主,中老年之后,便应当是边输入边输出,否则,生命的价值何以体现。

生活便是最生动的语文,学好语文,从亲近生活开始。

生活永远是文字之源,热爱文字,从热爱生活开始。

往期回顾:

【大荔文学·散文·拜都莲】会跳的蜘蛛

【大荔文学·散文·拜都莲】霜降

【大荔文学·散文·拜都莲】不想错过这场秋雨

【大荔文学·散文·拜都莲】拍照背后的故事

【大荔文学·散文·拜都莲】幽默的毕业班孩子

【大荔文学·散文·拜都莲】我的火车头帽子

【大荔文学·散文·拜都莲】遗失的玻璃珠

【大荔文学·散文·拜都莲】姑姑等 ——

【大荔文学·散文·拜都莲】旧照片

【大荔文学·散文·拜都莲】打瓜

【大荔文学·散文·拜都莲】望岳楼的月

【大荔文学·评论·拜都莲】老子出关

【大荔文学·散文·拜都莲】父亲节 ——为了纪念的纪念

【大荔文学·散文·拜都莲】茂林农场

【大荔文学·散文·拜都莲】烈日灼心

【大荔文学·随笔·拜都莲】思念

【大荔文学·散文·拜都莲】春天遐思

【大荔文学·散文·拜都莲】母亲美食之孜卷记忆

【大荔文学·散文·拜都莲】母亲的美食之煎饼记忆

【大荔文学·散文·拜都莲】春天来了

【大荔文学·散文·拜都莲】小姑姑

【大荔文学·散文·拜都莲】跨年夜小聚

【大荔文学·散文·拜都莲】《三耕斋》雅士

【大荔文学·散文·拜都莲】一碗凉鱼鱼儿

【大荔文学·散文·拜都莲】开花的开花,结果的结果

【散文·拜都莲】乡间古会

作者简介



拜都莲,女,1974年生。中学语文高级教师。爱好剪纸,摄影,文字。文字从自言自语开始。文学从热爱生命开始。一只被绘画和蒙古族忽悠了半辈子的寒号鸟。希望后半辈子过一种全新的生活。

总编:夏春晓

副总编:邢根民

顾问:马行健  张仕德

主编:李跃峰

编辑:张爱玲  高华丽

主办单位:大荔县作家协会

投稿邮箱:879101005@qq.com

备注:长按下面二维码关注

杨坚故里,美丽大荔。

原创高地,温馨舒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