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超声下的乳腺炎和乳腺脓肿

 杏林网事 2021-06-28

戳蓝色字“乳腺科的男医生”关注我们!

本文来源:小七的超声江湖


乳腺炎多发生于产后哺乳期,以初产妇多见。非哺乳期感染较少见。哺乳期感染通常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也可以由表皮葡萄球菌和链球菌类引起。通常这些患者具有乳头破裂或皮肤磨损以及乳房皮肤感染的病史。感染最常见于哺乳的最初6个月或断奶期间。急性乳腺炎患者有乳房红肿、疼痛或全身感染的症状。炎症多位于乳腺的外下象限、乳晕和乳头区域,形成硬结,有压痛。继而软化形成脓肿,临床可触及有液波感的肿块,表面皮肤光亮、发红,腋窝淋巴结肿大并非常见特征。如治疗不当或反复感染,可形成慢性乳腺炎,炎症周围结缔组织增生、增厚,形成质地硬的肿块。                                    


病例1

患者女性,25岁,发现左侧乳房肿块伴红、肿、热、痛15天。查体:左侧乳房外上象限触及大小约7.5cm×7.0cm的肿块,质地中等偏硬,边界不清,活动度欠佳,有压痛,与皮肤无明显粘连。

超声检查:哺乳期乳腺,左侧乳房外上象限皮肤层增厚至0.35cm,皮下脂肪层回声增强,腺体层见不规则低回声结节,范围约7.8cm×3.0cm,边界不清,内部回声分布不均匀,见0.5cm×0.2cm的管状无回声区,未见钙化灶。CDFI显示:结节内部血流信号III级。

超声诊断:左侧急性乳腺炎。

穿刺活检病理:左侧急性乳腺炎。


A、超声灰阶显示:病变区域皮肤层增厚,皮下脂肪层回声增强,腺体呈不规则低回声结节,边界不清,内部回声分布不均匀。

B、病理光镜显示: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血管充血。

C、CDFI显示:血流信号III级,血管走形规则、自然。

D、PW显示:PSV:57.6cm/s,RI:0.70。

分析

急性乳腺炎的声像图表现如下:1、范围:病变常累及乳腺的某一区域或全乳。2、边界:病变边界模糊不清。3、内部回声:病变区域腺体回声减低并伴有强回声反射,光点分布不均匀。4、病变周围皮肤层、皮下脂肪层:皮肤水肿、增厚,皮下脂肪层回声增强。5、血流信号:血流信号较丰富,多为II、III级。血管走形规则、自然。                                    

急性乳腺炎声像图表现为实质性的低回声结节,加之其丰富的血流信号,超声检查易误诊为乳腺癌。鉴别要点:1、发病年龄:急性乳腺炎多发生于产后哺乳期,以初产妇多见,多见于35岁以下的女性;而乳腺癌多见于40岁以上的女性。2、临床表现:急性乳腺炎患者常有高热、寒战、乳房红肿及疼痛;而乳腺癌中仅炎症样癌才会以乳腺皮肤红、肿、热、痛症状就诊,且炎症样癌的发病率仅占原发性乳腺癌的1%-10%。3、实验室检查:乳腺炎白细胞计数增高;而乳腺癌白细胞计数正常。4、CDFI显示血管形态、走行:乳腺炎可刺激细胞释放组织胺,它作用于微循环的H1受体,引起血管扩张,原来闭合的毛细血管床开放,血供增加,所以乳腺炎内部血管具有走形规则、自然的特点;乳腺癌可分泌一种肿瘤血管生长因子,它使肿瘤部位形成丰富的血管网,Cosgrove等指出癌血管排列不规则,壁薄,分支不规则,形成袋状盲端级动-静脉瘘,所以乳腺癌内部血管大都具有走形不规则、粗细不一的特点。                                    


病例2

患者女性,29岁,发现右侧乳房肿块30天。查体:右侧乳房中央触及大小约7.5cm×5.0cm的肿块,质地中等偏软,有液波感,边界不清,活动度欠佳,有压痛,与皮肤层无明显粘连。

超声检查:哺乳期乳腺,右侧乳房中央腺体层见大小约7.3cm×2.6cm的不规则液腔,边界增厚而不光滑,内部回声不均匀,表现为不均质的弱回声反射,其内可见粗大的强回声光斑。CDFI显示:结节周边血流信号丰富。

超声诊断:右侧乳腺脓肿。

右侧乳腺脓肿切开引流术:大量血性中带黄色的脓液流出,约100ml。

脓液培养+药敏:金黄色葡萄球菌。


A、超声灰阶显示:乳腺脓肿形成,表现为不规则液腔,边界增厚而不光滑,内部回声不均匀,表现为不均质的弱回声反射,其内可见粗大的强回声光斑。

B、CDFI显示:结节周边血流信号丰富,血管走形规则、自然。

C、PW显示:PSV:13.5cm/s,RI:0.73。

分析

乳腺脓肿声像图表现如下:1、部位:乳腺脓肿多发生于腺体层,乳头部脓肿少见。2、数目、形态:形成脓肿时,可见一个或数个形态不规则的液腔。3、边界:边界增厚而不光滑。4、内部回声:内部回声不均匀。脓液稠厚时表现为不均质的弱回声反射,其内可见粗大的强回声光斑;脓液稀薄时,常呈大片无回声区,或间有稀疏的低回声。5、血流信号:脓肿周边血流信号较丰富,血管走形规则、自然。                                    


病例3

患者女性,29岁,因发现左侧乳头溢脓1年,于2个月前行左侧乳房病变导管切除术,术后病理:左侧乳腺导管扩张症。因手术切口溢脓半个月再次入院。查体:左侧乳晕内上方见一长约0.5cm的裂开切口,挤压左侧乳房,可见切口处溢出黄白色脓液,稍黏稠,无异味,量中等。双侧乳头无凹陷、糜烂等,双侧乳房未触及肿块。

超声检查:左侧乳头内上方见一条形管状结构,其上端与手术切口处皮肤层相通,下端与扩张导管相通。管状结构最宽处内径约0.48cm,管壁增厚、毛糙,腔内见细小高回声光斑。CDFI显示:血流信号I级。

超声诊断:左侧乳腺导管瘘。

术后病理:左侧乳腺肉芽肿性炎伴窦道形成。


A、超声灰阶显示:乳头内上方条形管状结构,上端与手术切口处皮肤层相通,下端与扩张导管相通。管状结构壁增厚、毛糙,腔内见细小高回声光斑。

B、病理光镜显示:裂隙状结构,大量炎细胞浸润,血管增生,多核巨细胞多见,腔内见炎性渗出物。所以声像图显示条形管状结构,管壁增厚,毛糙,腔内见细小高回声光斑。

C、CDFI显示:血流信号I级。

分析

乳腺导管瘘通常是乳晕区域的皮肤与乳晕下较大的乳腺导管之间的交通,它最常见于非哺乳期脓肿切开引流后,也可以发生于乳晕周围炎性肿块的自发性溢液后,还可以发生于乳腺导管扩张症活检或术后。患者常具有反复的脓肿形成和瘘管开口处脓性溢液等情况。有时候在乳晕边缘可以见到多个外部开口,可以来自单个导管,也可以来自多个导管,超声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在应用适当抗生素的前提下采用手术方法治疗是首选的治疗方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