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确定寿险该买多少?三个小方法,帮你快速确定寿险额度

 昵称73334443 2021-06-28


最近挖了个新坑,自己做了套短视频栏目《保险狼来了》。刚刚制作完第2期视频,满满的自豪感。不管最终效果如何,反正自己乐在其中。

短视频创作立项很久了,一直拖着没有执行。这次逼自己一把,跳出舒适圈,去尝试些新东西。

去年就想着要拍剧情段子,剧本都写完几十期了,可惜找不到演员,只好退而求其次的拍真人口播。虽说没什么红利期了,但只要现在行动起来,一切都不算太晚。

其实我的领域是图文写作,这次转型做短视频,有点不务正业了。为了不辜负一直关注我的粉丝朋友们,从今天开始,有好的保险专题就一鱼两吃,图文写一篇,视频搞一个。

喜欢看图文的就看文章,喜欢刷视频的就去看视频。头条是图文,次条是视频。我也不保重龙体了,多花点功夫,尽量做到雨露均沾。

今天这期的主题是:三个小方法,帮客户确定寿险的保额。


众所周知,寿险作为唯一“赔了钱不能自己花”的保险,凸显的是家庭责任,这份保险不是买给自己,而是买给家人的。所以寿险又被叫做家庭责任险。
这类保险的主要消费人群很好锁定,肩负家庭责任的顶梁柱。但是实际的销售过程中,很多伙伴常陷入迷茫:我知道寿险很好,到底买多少保额才合适?

规划寿险的保额,主要看两个条件:

1、家庭的收入(确认计算方法)
2、应尽的责任(确认保障周期)

本文所指的计算寿险额度策略,单指用寿险实现家庭责任等用途。通过大额寿险或增额终身寿,实现补充养老或资产定向传承作用的不在此列。

一般来讲,计算寿险额度通常采用以下三种方法:

第一种方法,叫收入定价法

这种方法的核心,就是保住我们的挣钱能力。人生苦短,挣钱是分时间阶段的,获得高收入的黄金时间,一般来说,也就那么十几二十来年。

但我们不能保证,在最能挣钱的黄金时间里,自己不会遇到各种意外,或者突然就身故或全残了,导致收入中断。

生命定价法,就是按照未来应该挣到的收入,来确定寿险的保额,给自己人生定个价。

比如我今年40岁,打算干到60岁退休,还能再打拼20年。每年的收入是20万,那么我将来20年的总收入就是400万。

如果今年我突然不在了,那么就意味着我的家庭在将来损失了这400万。为了保住将来的这笔钱不泡汤,就可以用寿险保额的方式锁定它。

这么规划的好处就是:不会因为突然身故,而导致家庭持续稳定的收入突然中断,即使人不在了,将来应该有的钱,至少还在。

这种计算方法,保的是家庭成员的挣钱能力,甚至能在身故时,提前把未来几十年的收入一次性支取出来。这个家庭不会因为成员的离世而减少收入或降低生活品质。


第二种方法,叫 责任定价法

这种方法的核心,就是让保险帮我们尽责任。每个人活一辈子,都不是为了自己而活的,还要为家人考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得做好自己的事。

消费主义盛行,几乎人人都有车贷、房贷和外债。同时还要照顾孩子的教育、父亲的养老、日常的花销,所以每个人压力都很大。

当这个人处于家庭责任期的时候,上有老、下有小,他是不能有任何闪失的。人也许突然就不在了,但是他的责任可能才刚刚开始。这些本该由他来做的事,谁又能替他代劳呢?

为了保证我们将来能尽到这些应尽的家庭责任,不至于在风险突然来临时,难以瞑目甚至拒憾终身,我们需要用寿险来给责任定个价。

把剩余的车房贷、外债统计个数,或者统计孩子的教育、父母的养老等费用,这些我们将来必须要花的钱,就是我们责任的总价。

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对不对。人生有些事,虽然想起来就头疼,但也要去想、去规划,毕竟春风得意时布好局,四面楚歌时才有条路。


第三种方法,叫 双十定价法

这种方法的核心,就是保家人未来10年的安康。罹患重大疾病,我们知道一个关键指标叫“五年生存率”。身故则讲究未来10年的过渡期。

双十法则,就是通过家庭年收入的10%作为保费,换取家庭年收入10倍的保额。看似撬动的是保额保费的杠杆,实则是利用保险来换取安心。

当一个人突然身故,特别是家庭顶梁柱的离世,对于家庭来说是个致命的打击,会让这个家庭受到很长时间的影响,家人肯定有一段时间不能适应。

但人死不能复生,逝者已逝,生者如斯。他的家人不可能长久的缅怀他,日子还是要过的,也会慢慢走出悲伤,重新步入生活的正轨。当然,这需要时间。

如果能把未来10年的收入保证了,就不致于让家人活得太凄惨,也能给他们咬牙挺过去的希望和盼头。

建国之后不能成精,人鬼情未了的剧情只会出现在电影里。已经离世之人,不能继续陪伴在家人身边,不妨用寿险,替自己呵护家人。


重疾险规避的是大病风险,呵护的是我们的健康。

医疗险规避的是医疗风险,保住的是我们的钱财。

意外险规避的是意外风险,防范的是突然的意外。

而寿险,则保障了我们最珍贵的部分,那就是生命。

寿险无法给予我们生活的长度,但却能以金融的方式,延续生命的长度。

我们买寿险的真正意义,不是因为我们都会死,而是有更多的人需要勇敢的活下去。

今日话题

读完本文,你有什么想说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