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成年人的心智如何成长, 读《领导者的意识进化,迈向复杂世界的心智成长》

 Joyce景红 2021-06-29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领悟,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异在认知,但什么是认知,如何衡量并提升认知却众说纷纭。我也已经被人问及,在我看来,认知是对世界的思考方式和心智模式的表现。
 

珍妮弗·加维·贝格这本书虽然是以领导者意识进化作为标题,但这本书中对成年人心智发展阶段的划分和发展建议,是对认知的一种很好诠释,虽然此书文字算不上流畅好读,但作为任何一位想要发展的成年职场人都值得了解。



01



从出生开始,我们便踏上持续学习与成长的旅程。这两股力量往往联在起,却又不尽相同。学习是攫取新技巧或知识。如果我们能熟练掌握PPT做展示 ,也就表示我学会了这项技巧,我已经在我的脑袋里载入新信息。但是,这是否表示我真的有“成长”呢?从发展的观点来看,真正的成长需要产生一些质变。不只是知识性的,还包括观点或思考方式的改变。在我看来,这里所说的成长其实是一种认知的改变。
 
作者提出:迈向复杂世界的心智成长是指我们的理解结构改变了,我们通常称为“转化”( Transformation)。学习可能是有关知识储存量的增加( In-formation),以既有的思维模式来运算资料,但成长却是指思维模式本身产生改变( Trans- formation)。我们在成长过程中,如果每个阶段都能得到适当的支持,改变就会更全面。逐渐成长,旧的模式会被新的模式取代,就如大树的年轮会留着旧有的印记一样。
 
相较于年龄和人生阶段理论,建构式发展理论认为随着个体所走过的岁月和人生阶段,心智的发展不一定会发生。建构式发展理论是多样性的,它有广泛而相似的发展取向与轨迹。本书主要根据哈佛心理学家罗伯特·凯根所提出的想法而著,早期的成人发展理论经常将年龄与人生阶段联系在一起,这些理论用年龄或主要任务(如职业生涯的追寻)来描述人生的各个阶段。在人生的不同年龄或阶段,人会有不同的观点、希望与目标(如30岁出头是步入家庭生活的时候)。相反,建构式发展理论关注的是人对事物的独特“意义建构”(meaning-making)过程,而非年龄或人生的阶段。它们是建构式的( constructive),因为它们关注个体如何在生活中创建自己的世界。
 
罗伯特·凯根—哈佛大学教育学院心理学教授在十多年前的研究显示,人类意识的成长是有一定规律的。大部分成年人都曾经走过童年常见的“魔幻心智”( Magical mind)阶段;在少年时期经过“以我为尊”( Self-sovereign Mind)的阶段,社会上总是有一部分人终其一生都不能突破这个意识阶段,但大部分成年人都会在社会化的环境下顺利进入“规范主导”( Socialized Mind)的阶段,而且很多成年人会忠于这个阶段,一直到老;当中又有一些为数不多的人,可以通往更高的“自主导向”(Self- authored Mind)阶段;但只有少数的人,可以真正接近罗伯特·凯根所描述的最高意识层次:内观自变(Self- transforming Mind)。教授这套被统称为“成人发展理论”( Adult Development Ttheory),更高并不等于更好(或赚更多的钱、更漂亮、更健康等),但不可否认的是,企业在联系日益紧密的市场中变得越来越复杂,成年人心智发展向高层次是有利的。
 
纵使在现代的生活中,成年人成长的模式往往也有迹可寻的,而且有其一定的可测性。我们甚至可以说有一幅关于现代成人成长的地图,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人生成长的困难与险阻,从而引导我们开始成长上的蜕变或转化。
 


02



魔幻心智阶段, 这是指儿童阶段,因为不能承载一些规条于脑中太久,所以他们需要再三被提醒。“魔幻心智”是指在这段时间他们会认为这个世界随时在改变,而且其变化的规律是神秘而不可知的。如果我们想象在我们村子里有一位成员拥有这种魔幻心智,那我们必须对他展开定期的监督,因为他还不能管控自己的行为,而且无法时刻记住那些需要遵守的律法。他的成长任务就是要学习这个世界是如何在运作。
 
成人的心智结构分为四阶段:

1

以我为尊阶段


“以我为尊”的心智结构拥有此种心智结构的成人,结合了自我中心(self- centeredness)和“我想要”(就像是被宠坏的年轻君王)两种特质。此种心智结构多数出现在青少年及青年人身上,然而有时也会在四五十岁的中年人身上出现。拥有此种心智结构的人,他们的信念及感觉会持久不变(如我喜欢巧克力,讨厌土豆泥;或我擅长溜冰)。此见解会让他们以为别人也像他们一样,拥有长久不变的见解和信念。此种坚固的想法,会让他们认为昨日的法则在今日也可能适用;如果遇到障碍,他们会想尽办法绕过这些阻力。虽然他们也能察觉到别人的感受及需求,但无法真实地同理他人,因为个人与他人心智之间仍有很大的鸿沟。

多数情况下,以我为尊的人仍会尊重他人的利益,但如果个人利益受到干扰则另当别论;当他们依旧遵守一些恼人的规则时,往往是因为害怕被抓到才去遵守;面对诱惑仍然没有向朋友说谎,是因为害怕被报复;没有批判,只求客观的文字表述等。具有这类心智结构的人,无论是孩童或成人,都具有自我中心的特质。由于无法从别人的角度思考,对他们而言,别人的想法及感觉都是神秘难明的。在达成目标的过程中,旁人不是助力就是阻力;拥有此种心智结构的人,欣赏并遵守能直接带来效果的规则。他们无法被难以想象的抽象因素所激励(如忠诚或承诺关系)。

尽管组织里鲜少会出现这类心智结构的领导人,书中提到有研究结果显示,仍有约13%的成年人是以此种心智结构与世界互动的,或者已经逐渐向规范主导的心智结构过渡,但尚未完全转型。这意味着特别是年轻或未受过高等教育的员工,比较有可能具备这种心智结构。已经超越此等心智结构的同事或主管们,如果和“以我为尊”的同事相处,会特别容易感到挫败。因为他们会将这种可以持续发展的心智能力误认为是一种固定而无法改变的人格瑕疵。
 

2

规范主导阶段


当个人的世界观日趋包容与多面,他便会逐渐远离自我中心的图像,开始能够接受他人的意见和观点;他会倾向通过他人的观点或外在的理论来探索世界。有时“以我为尊”转换至“规范主导”的时间会从青春期便开始,但也可能在成年以后的任何时间点发生。如果逐渐采纳他人观点的过程可以持续不断,那么他的心智结构最终可以转化到“规范主导”的层次。无论身处的环境如何,他都能完全融入,被同化为该世界的中流砥柱,同时世故地视遵循该环境的规章制度为唯一“恰当”( the right way)的处世之道。当拥有“规范主导”的心智结构时,先前神圣不可侵犯的“以我为尊”便可以扩展至可以接纳他人见解的状态,并以崭新的角度重新定义权威。在这个阶段,人们开始愿意奉献,并忠诚于比自身更伟大的事物(如一些更大的系统、理论或人际关系等)。“规范主导”的人认为他人的权威比自己的权威重要,他不再相信自己的权威。当人已经成长到可以应用这个新观点时,他会通过新观点来看世界,并融入其中。属于“规范主导”心智结构的人,会将他人的感受和想法内化成自己的,并接受他认为重要的人物或机构的指引。同时,他们能进行抽象思考,可以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进行反思,对于超乎自己需求的事物也能尽情投入。

然而,此种心智结构最大的限制是当重要他人之间(或自己与重要他人,如配偶或自己的政党)发生冲突时,具备“规范主导”心智结构的人,面对这些情境会感到左右为难,无法做出决策。在此过程中,他只想满足他人或社会角色对自己的期望,没有“我想要什么”这回事。这对青少年来说,是令人赞许的;在成人的世界里,这可能会被视为是个性上的缺陷。

在现代及全球化的世界里,以“规范主导”作为心智结构的人由始至终都无法理顺思想中各种观点的冲突。这时候,他们需要一些调解力量帮助他们从不同的合理的选择中做出决定。

惯用“规范主导”的心智结构来进行思考的个人,会将他人的意见与喜恶内化成自己思想的主体,并以此对外界进行“赋予意义”的工作。

3

自主导向阶段


当世界变得更趋复杂,复杂性的“内观自变”心智结构在组织里就显得更加关键。由于极少数的人会开始发展超越“自主导向”的心智结构,任何组织都不太可能有很多这类心智结构的成员,组织对这类领导人的需求更甚以往。

“自主导向”的心智结构对我们来说应该是最熟悉的,这是成年人被认为该有的模样。“自主导向”的个人皆能做到责任在我、自家做主,就算是周旋在不同观点之间也显得相对从容。某些“规范主导”的人可能很适当地“嵌在”某种能展现个人效能的环境中,看起来也像是“操之在我”,此倾向来自不断有人告诉他“操之在我”这个信息。相较之下,“自主导向”心智的人一般都不需要(也不太欢迎)别人告诉他要如何理解自己所处的世界。
 
拥有“自主导向”心智结构的人,本身通常都会有持续的自我改善计划。他们相信如果自己够努力,就能发展出可以掌控所有复杂性和处理每个情况的“自主导向”系统。他们会根据从其他人或其他情境中获得的新信息来调整自己的系统,他们也会改变执行自己理念的方法,甚至对于选择哪些理念来执行也可以改变。相较过去拥有较多“规范主导”心智结构的时刻,他们现在对自己的情绪也有不同的看法。这意味着他们能够看见并且反思自己的情绪,很多成年人都没有完整地发展出上述的“自主导向”心智结构,当然能够超越“自主导向”的人就更是少之又少。但是,对于那些能够超越“自主导向”的少数人,在他们朝向“内观自变”心智结构的过程里,发展的路径与较早期的路径有很多不同之处。
 
那些具备“自主导向”心智结构的人,拥有自己的标准与规则和一套自我导航系统,协助自我做出选择或调和冲突。

不同于“以我为尊”的人,“自主导向”的个人能以同理心对待他人,在做出决定时考虑他人的期望及意见。“自主导向”者也不同于那些“规范主导”的个人,他们拥有一套自我决策体系,不会被周遭的冲突卡住而出现内心挣扎。他们就像商业文献中经常读到的理想楷模,既能拥抱工作,又能自我主导、自我激励以及自我评估。
 

4

内观自变阶段


当“自主自变”的个体开始质疑自我内在导向系统的普遍适用性时,表示他开始走向“内观自变”的发展过程。然而这个进入的过程,很少在中年以前发生,在之后被发现的也很少。

具备此种心智结构的人理解并关注周围所有的成员。他们不仅能看到每个议题的各个层面,还可以同时以不同的观点去理解它。他们不会把每个人视为分离而具备不同内在系统的个人,反而能够从一些看似不同的内在体系中,找出隐藏在内部的相似之处。他们很少以二分法或两极化的方式去认识世界,他们比较相信我们经常看到的黑与白之间其实是由不同深浅的灰阶所显现出来的。不同于那些“自主导向”的个人,“内观自变”者比较少理想主义,不太容易被某种意见或想法锁住。因为他们比较倾向关注领导的过程而不是任何单一的产出或结果。
 
任何在组织工作过的人都会告诉你,不同个体在决策、处理冲突,以及对人际关系的理解上都相当不同。他们有不同的强项与弱点,不同种类的技巧,以及不同的背景与个性。作者认为:“人们理解自己所处复杂世界的能力各自不同。”而这种能力会随着时间成长而变化。虽然我们不认为个人心智的成长与技巧的成长是等同的事,但是这两种成长,在个人成功和效能方面,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到目前为止,最罕见的是“内观自变”的心智结构:低于1%的人会用此观点来看世界。



02



虽然心智结构各有不同,但对个人及工作几乎全部都相关。无论你是否思考过,你的心智结构塑造了你的世界观,影响你对每件事情的看法与想法。同样,当你和其他人说话、脑海里想着某个人或想要从某人身上得到某些东西时,不管你喜不喜欢,对方的心智结构对你来说就显得很重要。 
 
比较复杂的心智结构可带来多样化的好处,但也会带来缺失。这里最重要的一点在于你生命中所需要的和你能力所能做到的两者之间是否可以相互契合。 
 
心智发展也如同这个理论,假使你的生活环境并不需要复杂的发展,那么具备复杂的心智结构似乎没什么优势。在某些情况下,拥有更宽广的视野是比较有用的;但在某些情况下,具有更宽广的视野反而会让你无所适从,使你的生活过于复杂,也可能破坏你的宝贵关系。反过来说,如果你的环境确实需要复杂的心智结构,支持那种需求的一种方法就是清楚认识你目前心智结构成长的路径地图,以及一些支持能协助你迈向更符合自己与生活复杂性的需求。
 


04



我们平时可以通过三个习惯来提高自己的心智阶段:

1

问不一样的问题


提出不同问题提出不同问题可能是所有学习技巧中最不被重视的一项。人们只会提出自己知道如何问的句型,却不会管那些提问是否真的有所帮助。我们总是习惯提出那些耳熟能详的问题,而没有注意到那些提问往往都是自己熟悉且已经知道答案的。那些最熟悉的问题,大多是从个人的心智结构所能看到的观点而产生出来的。你可以从表6-1中看到,当我们成长时,我们不会就此丧失先前心智结构所发展出来的提问句型—对我们而言,重要的是能知道“于我有何益处?”不过随着心智结构的成长,我们的确会扩展自己的提问句型,而这种扩展又会引发我们提出新的问题。
 

我们的提问会改变我们学习和理解的可能性。通过提出不同问题,我们开启了一个新的世界,这些问题能将诸多构想由主体推衍到客体,亦容纳了崭新的思维与想法。

2

采纳多面观点


接纳多面向观点可以让人们看到更大范围的可能性,同时能够同理与理解其他人的观点。不过即使有这些益处,接纳多面向观点对多数人来说仍是不太自然的事。再次说明,大脑扮演的角色像是一个过滤器,它会避开任何令我们感到困惑但实际上是在教导我们一些事的观点或想法。学习刻意接纳他人观点的习惯可以延展心智的空间,并且使我们更有可能看见新选择。此外,当个人自己具备更多接纳多面向观点的习惯后,其他人会开始感受到他的开放性,同时开始提供些许未曾听过但却更具个人独特观点及影响力的信息。这就表示多面向观点开始由内而外地滋养,而且人们越来越接近他们处理复杂议题时所需要的广阔视野。

 

通过这种方式,心智习惯会有所互动并相互增强。当你接纳他人的观点时,就会提出新的问题。所以说新的观点创造新的提问,新的提问又会产生新的观点。

3

看到全面系统


人类心智是一个很会制造模式的装置。我们思考、看见,然后形成模式。我们无须尝试去看到模式,我们的大脑接受信息后会替我们形成这些模式。

你应该可以想到不同的人以不同的方式看模式:男人和女人、城市和乡村的居民、西方人和东方人可能看事情的方式都会有所不同。不过,塑造你看到不同模式的另一套经验/知识/技巧/能力就是你的心智结构。刻意延展心智的边际以看见你之前不曾看到的事情,不只有助于心智结构的发展,还能转化心智结构。
 
 

05



成人发展理论可以协助我们更清晰地掌握我们所谓的“成长”,它描述了人们对世界的理解如何随着时间的推衍而逐渐产生质化的差异。它同时也描述了人们目前的能力—那些人们当下有能力或者没有能力去做和想的事。成人发展理论详细地描绘了一个人如何发展更多复杂心智结构的路径。除此之外,这些理论也帮助我们检视人们在某个特定时间的心智结构和某个特定任务所需要的心智结构之间是否相吻合。由于个人角色和组织环境之间存在着巨大差异,每个人或多或少都需要一些处理复杂性的能力。自我复杂度与环境复杂度之间的契合程度是个人走向成功的关键因素。
 
我认为了解成年人心智发展的阶段有利于我们理解不同人的不同认知水平,对自己的认知程度发展也具有意义。对于每一种心智习惯,我们不仅了解其特征,也可以通过:提出不同问题、采取多面向观点和检视更全面的系统来提升,设法找出养成这些习惯的方式,使它们成为你自我认同和行为的一部分,不仅能更好的理解他人,也能提升自己的心智阶段。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