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案例 | 新品采购,到底是客户要求多还是内部供应链(销售-采购)不给力?

 采购与供应链 2021-06-29
前言

本文作者是一位新入采购供应链的职业人,但工作很心细认真,也善于思考。本文描述新产品采购服务过程中出现的种种现象,在很多企业非常常见。今天案例文章给各位分享他自己的境遇与心得,供各位参考。

PS:假如您也是一名采购供应链职业人,也乐于分享自己工作所向所得,欢迎来稿,除了跟全国17000名职业采购人分享之外,我也会给您一些建议。


—— 编辑部

[背景资料]

公司P是做平台模式,许多成品是从生产厂家直接买回来,然后集中在平台上,为客户提供一体化服务解决方案和设计方案的公司。价值不用细说,有着平台化的思维,正好这个大的事业部才成立一年,正是起步阶段。

正是因为起步阶段,所以充满着希望,但是正如刚出生的婴儿,也充满着问题。

 1   询价阶段

某客户A需要购买一批奶茶打包带,于是对接了公司P的一位销售,该销售B就理所应当的找负责寻源的采购开发供应商。然后给到采购一个效果图,分为Ai和JPG格式。然后就直接说,这个客户比较急,赶紧给我报个价吧。

然后他就忙其他事情去了。这个询价结束了吗?没有,后面更精彩。

当时我问规格多少,几色印刷,厚度多少,有没有其他要求,对方虽然也是认真负责,但是没有把前期工作做完,直接说按照给的图稿,让供应商最好打个样。第一次接触新品包装袋,我个人也没有经验,很多事情还是没有想到。

过了三天,供应商也找了三家,相互比价,确定了一家,寄了同品质不同logo的样品来。销售B又问,厚度对不对,有没有更厚的,什么包装。

我回答麻袋包装,销售B说,刚问了客户,需要纸箱包装,你问问供应商一箱能装多少个。加上我经验不足,我就直接去问供应商,回来后销售又问,多少个一包或者一扎啊,客户需要知道。纸箱不能有印字,需要空白纸箱才可以。

然后根据新的要求,又再次核算了一下价格。最后客户接受了价格,可以生产了。

你以为就这么让你结束了吗?

并没有!

  2   样品阶段

过两天销售又来催,本月底一定要到货啊,客户急着要,仿佛世界上的客户都很急。好就好在供应商的供货周期正好在要求的交期边上,卡的很紧,中间还遇到3天的法定假期。幸亏供应商那边只放1天假。

销售过两天又来问了,能不能寄个样品先来看看啊?那时候正好是个周日,我在路上逛街呢,接到电话,来回给销售和供应商询问,打包带到底要光滑的还是带有麻点的。最后一来二去,销售直接觉得很烦,把客户电话给我,要我去说明情况。

在我们公司,销售和供应商,采购和客户,是不能直接联系的,其中的道理大家都明白,为了防止有暗箱操作。然后我假装供应商的业务员,和客户解释了,选择麻袋的道理,我是怎么说明让客户放弃打样了呢?

我说,“您好,我们这边如果做光滑的打包带,logo和图案很难在要求的地方印刷,而且光滑的袋子韧性没有带麻点的袋子号,所以图案要离底部更远一些,要多出2公分。虽然光滑的看上去好看一些,但是设计上决定光滑的袋子很难这样制作,印刷的模具也需要留有2公分空间才能制作。要是不行,我回头继续研究光滑的样品,为了下一次的合作供货。”

客户那边最后没办法,后来告诉销售,让我拍个照片,放上杯子。我拍了照片,结果又说,放一个杯子拍一下,放两个杯子拍一下,反面再拍一下……那个时候,供应商的机器都停在那里,工人们按照计件工资拿钱,怨声载道,供应商脾气很好,耐着性子拍照,但也是热锅上的蚂蚁,急得团团转。

最后,拍完照片,客户说,生产大货吧,就这样止住了风波。

 3   验货阶段

到了交货期了,销售说,能不能先看看样品,我说,这订单这么小,才够人家起订量多一点,要印刷一次性全部生产出来了,不存在一个一个生产出来给你看的,又不是单件流,不是一件一件出来的,而是一个整包出来,是一整套。对生产不了解,就容易产生这样的奇怪想法。

货送到了,发现塑料袋底部有小黑点,销售非常着急,说一定要擦掉小黑点。让我作为采购去给他用酒精一个个擦,我真想说,“我擦!”。但是这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得分析原因。后来和供应商积极沟通,找到了对应的原因和解决办法。这个黑点是激光定位,如果不用激光定位,没有点对照,人工裁切非常耗时间,交期无法满足成本还高,而且打包带的尺寸会出现更大偏差。如果不用激光定位,就会留下一条白色的横线,这和客户的设计图稿不一致,根本不能使用。对新产品不了解,我只好发出邮件抄送相关人,这件事情终于平息了,这个订单,也就一笔小金额的单子,终于结束了。

那么,这个案例,到底出现了哪些问题?思考的角度是什么?

1、有效的管理需求

客户的需求,并不是任何时候都是没有问题的,有些时候说实话客户也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样的东西才最适合自己,所以这个时候需要销售人员去管理需求。

销售人员,应该起码知道这个产品的特性,规格,生产工艺的难易度等等,因为这个背景是对外直接采购,做供应链平台,所以销售未必对每个地方都懂,所以要有处理信息的标准。

客户需要的起订量是多少?

客户的期望交期是否满足供应商的交期范围?

客户需要样品吗?是否愿意支付新品打样的模具费用?

如果客户不愿意支付模具费,订单是否是指定会产生,还是简单询价?

如果只是简单询价,是否可以用不开模的类似样品代替,图稿用实体设计图代替?

客户的设计图稿是否合理?供应商是否可以根据现状修改反馈还是必须完全一样?

客户还有没有其他的要求?

……

这些都是前期标准管理需求的问题,不要嫌麻烦,如果第一步没有做好,那么后期的工作会非常困难,一旦介入了采购和供应商,或者是自己的工厂,那么涉及到的人员就是一个长长的链条,这样信息波动传递会非常缓慢,所以销售那边必须要一次性得到最全的信息。

后来也知道,这个销售也不是专业的销售,他本是做技术出身,做硬件设施的专家,因为该部门新成立半年,一人多职,由于订单量的问题,平台也没有完全建立,所以只能这样充人手,这样以后要做大做强起来,面临重重困难。这样看来,其实也不能怪他,不是所有人都是专业做销售的,连我自己采购,都还做不到专业采购,怎么好苛责对方呢?

但是话这样说,管理需求还是非常必要的,主要以下几点:

1)前期询问好标准的信息,对产品的概念很清晰

2)尽量模块化对接,减少开发新品的数量,尤其是起订量小预测少的订单

3)价格、交期、质量标准这些核心问题,没清楚自身情况下,不要轻易答应客户

4)联合推荐更多类似产品,争取更多的成本优势

2、生产期间客户沟通的方式

案例中也发生了这样的事情,等到东西都上机器准备做了,客户又提了新的要求,这个时候,即使前期管理好了客户的需求,难免会出现新的波动,这个是不可预测的内容,强求销售也是没用的,最终的目的就是在合理的成本控制下,把订单达成,把生意先做出来。

那么沟通很重要,沟通最主要的,并不是要达到什么样的结果去逆转现实,尤其是在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的时候,而是要给客户带来什么样的感觉。毕竟之前需求管理已经逼近了要求,所以后面一些莫须有或者很多余的要求,要艺术的拒绝,不要给自己的公司带来更多的隐性成本。

主要就是一些基本观念:

1)和客户明确现状,生产的状况,预计交期,以及其他要求的满足程度和期望

2)抛出前景,告诉客户下一次如何做到更优化,也暗示下一次的订单

3)寻找谈判的均衡点,如何双方不吃亏的情况下,把事情顺利进行,这个是非常关键的,需要双赢才能持久。本质是明确客户最终需要什么,如何打消他现阶段的顾虑,而不是抱怨客户要求多。

3、合理的拒绝

客户虽然是客户,但是客户和供应商之间的关系,并不是说谁是甲方谁是乙方就可以决定的强弱关系,强弱关系的对比要看谁更有规模,谁更有市场的话语权,这才是关系的真正切入点。

有些采购靠着非常小的订单,订单量都占不了供应商一周的产能,就要求的像个大客户一样,这样是不现实的,什么阶段应该干什么样的事情,采购也是一样。一个刚刚成立的小工厂想做到丰田那样的JIT,刚做手机就想超越苹果,刚创业就搬进CBD豪华写字楼,这些往往都会很惨烈的失败。

所以,如何在相互稳固的情况下逐步增长,才是甲方乙方不断斡旋的地方。

1)交期要遵循供应商这边,如何缩短交期不是下订单决定的,要是下订单之前就要决定的,所以不能客户要什么时候就一定答应什么时候,也就是说不能看到订单就接,这样接了太多急单,整个供应链生产都是乱糟糟的。

2)质量一定要符合行业规律,质量的好坏和订单也没有任何关系,要是订单之前生产就要不断改进的,如果一个零件行业普遍公差在5mm,在没有技术突破的情况下,就要求公差控制在1mm,是很不现实的,后期退货投诉罚款等逆向成本,会非常巨大。

3)设计要符合现有的技术手段。概念设计固然漂亮,但是不了解行业规律而去随意天马行空的设计,等于没有设计。

作者简介

   布鲁斯Young爱思考、爱写作、也爱分享、一个有想法的90后供应链职业人。

柳荣老师点评

本文用亲身经历讲授新产品导入后,内部供应链采购达成的全部过程。采购供应的过程中讲授外部客户、内部销售、内部采购以及供应商整个链条的信息协同过程出现的问题,该案例最吐出的表现就是:采购需求分析工作不到位。当然公司采购制度流程里面有一个规范的《采购需求分析表》。

青岛大虾的案例就是典型的“采购需求分析”缺乏导致采购实务。

另外,对于某个产品(不是新产品),而且做了很多年,建议在采购之前也应该做采购需求分析。


本栏文字谢绝转载

转载请联系柳荣老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