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第315条

 新用户1258N1Wf 2021-06-30

15、少阴病,下利脉微者,与白通汤;利不止,厥逆无脉,干呕烦者,白通汤加猪胆汁汤主之。服汤,脉暴出者死,微续者生。(见《论》第315条)。

                                                                      作者:蒋远东

少阴病,下利、脉微者,与白通汤是对少阴病,下利在脉象上的一个辨别。

《辩脉篇》讲:寸口诸微亡阳,诸濡亡血。【注】中说:寸口者,指寸关尺三部脉。诸微是寸关尺三部脉都微。微是浮中沉极无力,且小,似有似无的脉。亡是无的意思,阳是阳气。亡阳是没有阳气了,也就是说阳气不足了。《太阴病下篇》第61条:下之后,复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微,身无大热者,干姜附子汤主之。白通汤是干姜附子汤加葱白,葱白是通阳的,所以,少阴病,下利,脉微者可以用白通汤。

其中的与和主之是不同的,主之是说这个处方是专门治疗这个病的。与有商量的余地,有可与与不可与的意思在里面,意思是说用其他的处方也行。因为少阴病,下利,脉微是寸关尺三部脉都微,意思是说这个少阴下利导致整个人体的阳气都不足了。在治疗的时候,先要保胃气。胃在中焦。炙甘草既是补中的药,又是缓中的药,炙甘草能让其它的药在中焦持续发生作用,所以,干姜附子汤加炙甘草来补中阳也行,即用四逆汤也行。因为四逆汤是在干姜附子汤的基础上加的炙甘草。炙甘草是缓中的而葱白有通中的,所以,本条就首选了白通汤。

本条的最后一段应该是:少阴病,下利,利不止,厥逆无脉,干呕烦者,白通汤加猪胆汁汤主之。这是一个单独的条文,作者把这三个不同类型的病罗列在一起的目的是为了便于比较和理解,以便于加减。这个病的症状在《厥阴篇》第368条,本条是第368条的治疗方法。368条讲:下利,手足厥冷,无脉者,灸之;不温,若脉不还,反微喘者,死。其中的厥逆一词出自《厥阴篇》,厥冷一词出自《少阴篇》。病在厥阴才会厥逆,病在少阴才会厥冷。《厥阴篇》的治疗写在《少阴篇》是说厥阴病可以转化为少阴病,少阴病也可以转化为厥阴病。厥阴病转化为少阴病,少阴病转化为厥阴病的条文在《厥阴篇》和《少阴篇》多有出现。可见,本条的后半段是针对《厥阴篇》第368条讲的。

厥阴病是一个寒热交错的病,病进者入少阴,病退者入少阳。同理,病在厥阴的时候,也可以在厥阴和少阴之间互相转换,白通汤加人尿、猪胆汁实际上是说这个病是厥阴病和少阴病互相转换的结果。换句话说,白通汤加人尿猪胆汁是治疗厥阴病下利不止和少阴病下利不止的一个处方。

厥阴病下利不止和少阴病下利不止的根源都是肾阳虚导致的脾胃阳虚,脾胃阳虚后中焦失去了健运。我们把脾胃阳虚后中焦失去了健运,上焦之气不得下,下焦之气不得上,上焦热者自热,下焦寒者自寒的这种情况叫格拒。在治疗的时候仍然是干姜附子汤的加减。用干姜附子汤的目的是温阳散寒。因为,这个格拒证会影响到两个方面,在上的时候会引起肝木会克脾土,在下的时候会引起脾土不克肾水,所以在上干呕而烦,在下下利不止,在用药的时候既要顾及到上面的干呕而烦,又要顾及到下面的下利不止,即要解决上面的干呕而烦又要解决下面的下利不止。因为这个病是少阴阳衰引起的格拒证,是中焦失去斡旋后把一个病分成了上下两个部分了,所以,在用药的时候就要把这个药引到两个不同的地方去。这里用人尿把干姜附子汤往下焦引,用猪胆汁把干姜附子汤往上焦引,用葱白来通中。因为,白通汤本来就是一个下行的药,所以在用药的时候只提到了用人尿,而没有过分的强调人尿的重要性。因为,肝木克脾土,干呕而烦是肝郁气滞,胆气不舒引起的,所以就要在白通汤里加猪胆汁来清肝利胆。因为,干呕而烦是热,用猪胆汁是同气相求。猪胆汁苦寒既能清肝胆之邪热,又能增强肝胆的疏泄能力。又因为,厥阴病是一个上热下寒的病,少阴下利,厥逆无脉也是一个上热下寒的病,在用药的时候,用的是寒热交错的药,故知,白通汤加猪胆汁是一个寒热交错的药。通过以上分析可知,白通汤加猪胆汁是一个调节三焦的药,中焦得通,上气到下,下气得上,沉微之脉自然就会随着疾病的消退而渐出,其利也会随着干姜附子汤的作用而止。

白通加猪胆汁方:

葱白(辛温)四茎、干姜一两、附子一枚(生,去皮,破八片)、人尿五合(咸寒)、猪胆汁一合(苦寒)。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胆汁、人尿,和令相得,分温再服,若无胆亦可用。

本条的:服汤,脉暴出者死,微续者生是说:服白通汤或者说服白通汤加猪胆汁后,脉暴出者死,微续者生。脉暴出是药物没有得到吸收,暴出的脉是热药产生的热量,当药物的作用发挥过了,这个少阴病又回到了厥逆无脉的状况了,厥逆无脉是一个死症,即为脉暴出者死;服白通汤加猪胆汁后,药物得到了吸收,这个脉就会慢慢地出来,即为微续者生。这句话是对《厥阴篇》第368条的补充。368条讲:下利,手足厥冷,无脉者,灸之;灸之不温,若脉不还,反喘者,死。下利后脉绝,手足厥冷,啐时脉还,手足温者,生;脉不还者,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