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们真的认识自己吗?

 锋言冷语 2021-06-30

生活在公元110年至180年的希腊地理学家鲍桑尼亚拜访过特尔斐的阿波罗神庙。他发现前殿的一块石头上雕刻着阿波罗神谕:认识你自己。

明智的忠告,但却很难实现。我们认为自己了解自己,而这种确信的态度本身就是问题的一部分。诺贝尔奖获得者、普林斯顿大学荣誉退休教授丹尼尔·卡尼曼在他的《思考,快与慢》一书中描述人类有两套思维系统。其中一套慢、有深度、有思索、以数据为导向,而另外一套快、依靠本能、属于直觉思维系统。多数时候我们会依赖第二套思维系统,因此即便我们认为自己理性的时候,其实恐怕也并非如此。

比如说,5美元对你来说有多大价值?你愿意为了省下这么多钱而离开一家商店,开20分钟的车去另外一家商店吗?

今天有两件事,促使让我对这个话题再次进行了思考。

其一是看到Fenng写了一篇文章《年轻人变得更穷了吗?》(点击阅读原文可看)。说的是“如果把毕业生作为年轻人的代表,年轻人的确变得更穷了。”这个话题。

以我们的直觉思维来思考,也许会直接给出一个结论,但如果以慢思维来考虑此问题,我们需要去找原始数据进行对比,然后思考数据的真实和有效性,你才可能得出你自己的理解,而不仅仅是一个结论。

其二是工作上的一件小事,我觉得一件事不应该我去做但最后又不得不做,考虑了半天的职责、权限,越想越不岔,于是给老总发了一封邮件,大概意思就是其他部门同事不靠谱,流程不靠谱,老总不管。言外之意就是,我不应该做这些事。

事后又仔细地想了想,其实还是对自己的认识不够。做为一名产品经理,最终的结果没做好,就是你产品经理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你协助做了哪些事情?你提了哪些改进意见?你推动事情朝好的方向发展了吗?

如果这些都没有做,而仅仅是应付自己手头的一部分工作,守在自己的一某三分地中不出来,不关注职能的边界。如果别的部门或同事没有按照自己的期望完成工作时,我们就愤怒、不岔,觉得是他们的问题影响了目标的实现。那么,我们离认识自己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产品经理的自我认识,就是以结果说话,至于过程中你和多少人吵过、争过,你自己如何委屈过、愤怒过,根本不重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