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江湖系列 | 江山和江湖:刺客和游侠

 琛哥龙门阵 2021-07-01


侠客有两种形象,一种是为主子卖命的刺客,一种是讲究人生德行的游侠。这两种形象都被司马迁记载在《史记》中,分别给他们列传,称《刺客列传》和《游侠列传》。

何为刺客?

公元前515年,吴国出现了一件大事。公子光派专诸刺杀了吴王僚。事情要从伍子胥说起。伍子胥逃到吴国来,要求吴王僚为他派兵打楚国。

吴王僚认为这是公报私仇,不同意。于是,伍子胥就把主意打在公子光身上,他知道公子光想取代吴王僚做大王。

伍子胥把专诸介绍给了公子光。专诸传说今无锡人。屠户出身。长得目深口大,虎背熊腰,英武有力,对母亲非常孝顺,是当地有名的孝子、义士。

时机终于到了。吴国的军队被围困在楚国。公子光对专诸说∶现在可以下手了。专诸说∶杀掉僚没有问题,但是母老子弱,请给予照顾。

公子光答应照料专诸所有的身后事。

那一天,公子光宴请吴王僚。吴王僚也不是个等闲之辈,带来了很多卫士,从公子光的府邸一直排到王宫。门户,台阶两旁,都是王僚的亲信。夹道站立的侍卫,都举着长矛。

喝酒喝到畅快的时候,公子光假装脚有毛病,进入地下室,让专诸把匕首放到烤鱼的肚子里,然后把鱼进献上去。到僚跟前,专诸掰开鱼,趁势用鱼中剑,刺杀吴王僚!吴王僚当场毙命。

他的侍卫人员也杀死了专诸,吴王僚手下的众人此时混乱不堪。公子光趁机放出埋伏的武士,诛杀吴王僚的部下,将其全部消灭。公子光于是自立为国君,这就是吴王阖闾。阖闾于是封专诸的儿子为上卿。

这个事情被司马迁写进了《刺客列传》。除了专诸,《刺客列传》还写了曹沫,豫让,聂政,荆轲的事迹。他们5个人又被称作为中国古代5大刺客。

如何评价他们的行为呢?

太史公说∶"此其义或成或不成,然其立意较然,不欺其志,名垂后世,岂妄也哉!"太史公显然是称赞了他们舍生成义的精神,这大概是与他自己的处境和心态有关。

何为游侠?

要讲的这个人取之于《游侠列传》。《游侠列传》记述了汉代著名侠士朱家、剧孟和郭解的史实。

其中郭解讲得最多。郭解的父亲因为行侠,在汉文帝时被杀。

郭解为人个子矮小,精明强悍,不喝酒。他小时候做了很多坏事,心中愤慨不快时,就杀人,他亲手杀了很多人,他还私铸钱币,盗挖坟墓,藏匿那些犯法抢劫的亡命徒。

不过,他不惜牺牲生命去替朋友报仇。但他都能在危急时脱身,即使捉了起来,也能遇到大赦。

等到郭解年纪大了,他开始改变行为,检点自己,用恩惠报答怨恨自己的人,多多地施舍别人,而且对别人怨恨很少,所以他得到了很好的名声,也有很多朋友。

有一次,他的外甥与别人喝酒,强行灌酒,争执中被别人杀了。他的姐姐要他为儿子报仇。她把儿子的尸体丢弃在道上,不埋葬,想以此羞辱郭解。

郭解派人暗中探知凶手的去处。凶手窘迫,自动回来把真实情况告诉了郭解。郭解说∶"你杀了他本来应该,我的孩子无理。"于是放走了那个凶手,把罪责归于姐姐的儿子,并收尸埋葬了他。

于是人们听到这消息,都称赞郭解的道义行为,更加依附于他。

郭解每次外出或归来,人们都躲避他,只有—个人傲慢地坐在地上看着他,郭解派人去问他的姓名。

门客中有人要杀那个人,郭解说∶"居住在乡里之中,竟至于不被人尊敬,这是我自己道德修养得还不够,他有什么罪过。"于是他就暗中嘱托尉史说∶"这个人是我最关心的,轮到他服役时,请加以免除。"

以后每到服役时,有好多次,县中官吏都没找这位对郭解不礼貌的人。他感到奇怪,问其中的原因,原来是郭解使人免除了他的差役。于是,他就袒露身体,去找郭解谢罪。

洛阳人有相互结仇的,城中有数以十计的贤人豪杰从中调解,两方面始终不听劝解。门客们就来拜见郭解,说明情况。郭解晚上去会见结仇的人家,仇家出于对郭解的尊重,委屈心意地听从了劝告,准备和好。

郭解就对仇家说∶"我听说洛阳诸公为你们调解,你们多半不肯接受。如今你们幸而听从了我的劝告,郭解怎能从别的县跑来侵夺人家城中贤豪大夫们的调解权呢?"

于是郭解当夜离去,不让人知道,说∶"暂时不要听我的调解,待我离开后,让洛阳豪杰从中调解,你们就听他们的。"郭解最后还是被皇帝杀了。

郭解总是帮人做事,而这些事情又常犯禁。

一次,有个儒生与郭解的门客闲坐,郭解门客称赞郭解,儒生说∶"郭解专爱做犯法的事,怎能说他是贤人呢?"郭解门客听到这话,就杀了这个儒生,割下他的舌头。

官吏以此责问郭解,令他交出凶手,而郭解确实不知道杀人的是谁。杀人的人始终没查出来,不知道是谁。

官吏向皇上报告,说郭解无罪。御史大夫公孙弘议论道∶"郭解以平民身份侠,玩弄权诈之术,因为小事而杀人,郭解自己虽然不知道,这个罪过比他自己杀人还严重。判处郭解大逆无道的罪。"于是就诛杀了郭解翁伯的家族。

太史公是怎样评价郭解的呢?

太史公曰∶"吾视郭解,状貌不及中人,言语不足采者。然天下无贤与不肖,知与不知,皆慕其声,言侠者皆引以为名。谚曰∶'人貌荣名,岂有既乎'於戏,惜哉!"

太史公说∶"我看郭解,状貌赶不上中等人材,语言也无可取的地方。但是天下的人们,无论是贤人还是不肖之人,无论是认识他还是不认识他,都仰慕他的名声,谈论游侠的都标榜郭解以提高自己的名声。

谚语说∶'人可用光荣的名声作容貌,难道会有穷尽的时候吗?'唉,可惜呀!"

为主子卖命的刺客,太史公强调的是他的精神;讲究德行的游侠,太史公称赞的是他的品性。

在《游侠列传》中,太史公对侠客作了如下界定∶

韩子曰∶"儒以文乱法,而侠以武犯禁。….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古布衣之侠,靡得而闻已。

近世延陵,孟尝,春申,平原,信陵之徒,皆因王者亲属,藉于有土卿相之富,厚,招天下贤者,显名诸侯,不可谓不贤者矣。比如顺风而呼,声非加疾,其势激也。至如闾巷之侠,修行砥名,声施于天下,莫不称贤,是为难耳。

意思是∶韩非子说∶"儒者利用文献来扰乱国家的法度,而游侠使用暴力来违犯国家的禁令。

现在的游侠,他们的行为虽然不合乎当时的国家法令,但他们说话一定守信用,办事求结果,答应人家的事一定兑现,不吝惜自己的生命,去解救别人的危难。

做到了使危难的人获生,施暴的人丧命,却从来不夸耀自己的本领。以称道自己对他人的恩德为耻。为此,他们也有值得称颂的地方。

古代的平民侠客,没有听说过。近代延陵季子,孟尝君,春申君,平原君,信陵君这些人,都因为是君王的亲属,依仗封国及卿相的雄厚财富,招揽天下的贤才,在各诸侯国中名声显赫,不能说他们不是贤才。

这就比如顺风呼喊,声音并非更加宏亮,而听的人感到清楚,这是风势激荡的结果。

至于闾巷的布衣侠客,修行品行,磨砺名节,好的名望传布天下,无人不称赞他的贤德,这是难以做到的。

根据这段话,我对对侠客的理解如下∶

1.他们的行为常常不守规矩和法则。
2.说话一定守信用,办事求结果,答应人家的事一定兑现。
3.去解救别人的危难,做到了使危难的人获生,施暴的人丧命。
4.从来不夸耀自己的本领,以称道自己对他人的恩德为耻。
5.主要是平民,生长在草根世界。
6. 其下场都不太好。

《史记》为侠客作了界定,还是一种史书的记载。侠客们真正进入文学想象的世界,那是要到东汉末年。

东汉末年,无名氏的《燕丹子》将司马迁《刺客列传》中重点记载的荆轲化成了小说形象,《燕丹子》也就被认为是中国第一部武侠小说。

从侠客开始,进入江湖的世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