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日炎炎,又到了吃西瓜的季节,作为夏季人气最高的水果,西瓜是夏天的必需品,对中国人来说,没有西瓜的夏天是不完整的。 70后生的人几乎没有不喜欢吃西瓜的,因为我们的童年能吃到的水果品种很少,那时物质还不丰富,交通也不便利,夏天基本上就是西瓜一统天下,为此我的童年还闹出不少笑话。 卖瓜是“靠天吃饭”,天气越热西瓜越贵,只有碰上阴雨天气价格才能松动,每到这时父亲就会一口气买上十来个西瓜,堆在家里床底下给我们慢慢享用。为了买瓜,我曾坐在父亲的二八大杠上被车轮夹过脚,因为手要抱着瓜就没法抓车杠。但脚可破,瓜不能碎,为此那天我还多分了两块算是安慰。 我家住的龙窝巷位于老淮安的府市口,这是一个四通八达的闹市口,每年夏天卖瓜摊贩都会在此聚集,一出巷子放眼望去就是一片绿油油的西瓜堆。买西瓜分“自挑”和“包熟”两种价格,如果要“包熟”,摊主挑好后就会在瓜中间切个小三角,让你看看西瓜的成色。自挑则看个人技术,操作起来不亚于中医的“望闻问切”。 每年西瓜大量上市的时候,除了固定摊贩,还会有瓜农拖着平板车挨家兜售,卖点是现场验瓜,不熟不要钱。记忆里有一年,一个卖瓜的老汉在我家门口连开三四个都是粉白的生瓜,卖瓜的一脸尬尴,但父亲还是照常付了钱,他对我们说种瓜人辛苦,只当做件善事。 西瓜皮都不放过,西瓜籽自然不能随便吐掉,现在的西瓜有黄瓤、红瓤、红黄相间,分有籽的、无籽的……但在我们小时候评价西瓜好坏的标准就是红瓤黑籽,最好再带点沙。西瓜籽晒干后炒熟就是一道零食,黑籽的尤其饱满,在童年的记忆里,我家的西瓜基本没有浪费的。 现在我们吃个冰镇西瓜不值一提,可那年月没有冰箱,家家都是放在井水中浸,后来我们搬进小院,父亲买了一口贮水的大缸,每次吃西瓜前都会放进去泡上一两小时。炎炎夏日里,童年的我经常扒着水缸推西瓜玩,冷水浸过的西瓜吃起来清脆沁凉,一直甜到心底。 ![]() 随着科技的发展,吃西瓜不再受季节限制,现在的人们随时都可以吃到西瓜,但在三十年前,塑料大棚栽培技术刚刚推广。记得老公参军的第二年,我第一次去部队,那时他一月津贴不过12元。四月的山东已经很热,就为了我一句“想吃西瓜”,他花了近两月的津贴”买了两个西瓜招待同去的几个同学,而我当时不谙世事,一点不知道外面物价几何。 PICTURE ![]() 作者简介:吴波(右),淮安区人,热爱文学,热衷码字,喜欢用笔墨记录生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