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学校里副校长老王就是这样一位“老人”,他同校长发生激烈冲突,而校长的做法耐人寻味,堪称经典,我这个老实人想了好久才想明白。 一、老王为啥会发飙? 1、昔日得宠,今日失势。 由于前任校长是个甩手掌柜,副校长老王是实际上的“校长”。 后来校长换了,老王被边缘化架空了,说话算不了数,他心里很憋屈。 2、未能上位,愤愤不平。 老王是想等前任校长退休后接任的,据说老校长还给了他承诺,结果半路上杀出个“程咬金”,从外面调进新校长,他心里自然怄气。 3、利益受损,恼羞成怒。 老王曾可以掌控评优评先评职称、老师工作分配、绩效工资发放等,是老师们的逢迎对象,收了不少老师的红包。 他亲戚还以极低价格承包学校小卖部、茶水室,这几年赚得盆满钵满。 新校长一来,他大权旁落,自然没人投桃送李;又通过公开招标,将小卖部、茶水室重新承包,断了老王的财路。 老王极为不满,经常说要和新校长大“干”一场。 二、校长如何来接招? 矛盾终于爆发了。 一次班子会上,校长提出将所有“赋闲”老师都充实到教学一线。 学校里有几位有头有面的老师,或称病赋闲在家,或在学校因人设岗,当个实验员管理员,说白了就是拿工资不干活儿。一线老师心里不平,也只能默认。 老王爱人是图书管理员,他当场坚决反对。 “新仇旧恨”涌上心头,他手指校长,情绪激动,将茶杯里的水泼了校长一身,摔门而去。 大家面面相觑,手足无措。 校长面无表情,边用纸巾擦着脸,边淡淡地说:“这老王,怎么像个孩子似的,说炸毛就炸毛了。” 消息很快传遍了校园,大家明里不说,暗中都想看新校长怎么办。 几天过去了,新校长像这事没发生一样,表情淡定轻松。 老王紧张了一阵后,开始放出风声:我也不是好欺负的,他能把我怎样? 新校长还是一笑了之。 不少老师觉得新校长老实,竟然被副手“欺负”了,心里替他鸣不平。 又过了一周,有一个爆炸性的消息传遍校园。 平时称病在家休养的乡镇某主要领导家属,竟然来学校上课了,并且还是教语文! 相继,那几位“管理员”老师不约而同找到我,要求我给他们排课。 这真是太阳从西边出来了!我赶紧去找校长,校长笑了笑说,好事啊,给他们排课吧,把课排少点吧。 接着,在全校老师会上,校长大力表扬这几位返回教学岗位的老师,称他们事业为重,顾全大局,高风亮节。 老师们纷纷鼓掌,老王脸上白一阵黑一阵——只有他爱人还没返回教学岗。 乡镇领导爱人都来上课了,老王爱人自然被全校老师“围观”,他开始骑虎难下了。 当晚,新校长叫我过去,对我说:你去跟老王聊一聊吧,他爱人如果身体真不能胜任教学,就算了,我也同意。如果他想让爱人教课,就给她安排轻松点的课吧。 我是新校长提拔的教导主任,跟老王又是多年同事,关系还好。于公于私,这话我去说最合适。 这等于是校长给老王一个台阶下了。 果然,我一开口,老王马上说:正想找你说这个事,我老婆也想去上课。 一场风波悄然平息,但校长的想法顺利落实了。 两个月后的班子会上,新校长突然说,自己不再兼任支部负责人,已经向领导推荐老王做支部负责人,过两天就会宣布。 校长恳切地说,以后支部建设这一块,就由老王独立负责了,请你不要推辞。 老王有些发懵,他很激动,结结巴巴地说:您,放心,我一定做好工,工作。 从此之后,老王像是变了一个人。 新校长处理老王“发飙”事件思路清晰,绵里藏针,有理有节,分寸拿捏得恰到好处,化解了一场可能破坏学校团结的争执,也消除了少数老师长期不上课的顽症,赢得了老师的信任和支持。 三、校长招数大揭秘 我花了几个晚上,总结了校长的策略,大体上有四点: 1、避免正面硬钢。 高手接招,善于以柔克刚,四两拨千斤。 无论老王再三挑衅,校长仍不为所动,气定神闲。 问题得以解决的关键,是那几位老师主动要求带课,特别是乡镇领导家属率先走上讲台。 看来,新校长不是没行动,而是在暗中发力! 2、坚持围而不攻。 新校长知道,靠自己的力量来让老王“屈服”,老王最多是“屈而不服”。 所以,他调动起全校老师的力量来“围观”老王,让老王觉得众怒难犯,知难而退。 这真是个高招!有时候,群众的力量真是无穷的啊。 3、争取以和为贵。 同在一所学校里共事,如果把老王逼急了,他肯定会联合老校长的“旧部”,还不知道会整出啥幺蛾子。 新校长又借我的人缘,不露㾗迹地给老王一个台阶下,避免将纷争扩大化。 4、善于以退为进。 为长期稳住老王,校长使出感人一招,主动“让出”部分权力,与老王“分享”。 明白人都知道,基层学校是校长负责制,他让出的位置虽然与校长同级别,实际上没有实权,却迎合了老王爱面子渴望被尊重的心理。 但其中有一个关键环节,我一直琢磨不透。 聪明的您知道是哪一个环节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