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司马光的犟脾气 五个月终结新法 送北宋走上了最后绝路

 一个大风子 2021-07-04
大河报-历史
2021/07/02 09:51

司马光的脾气十分固执。这种固执的个性用来编写《资治通鉴》这样浩大的史书是合适的,但用来治国安邦就差点了。

宋神宗去世后,哲宗继位,由于哲宗年幼,所以由太皇太后垂帘听政。太皇太后是反对变法的,所以以司马光为首的保守派重新掌权。司马光做了宰相后,把王安石的新法全盘否定。说实话,王安石变法确实引发了一些社会问题,但并不是所有的新法都有问题,有些新法的确收到了好的效果,况且这些新法有的已经实施十多年了,已为社会所适应,在短时间内骤然全盘推翻,不但不现实,还会使社会付出更大的成本。但司马光可不管这些。所有的政策,不管好不好,只要是王安石推的新法,就否定,统统改回变法前的状态。为此,保守派内部也产生了不少反对意见。比如在苏轼看来,王安石的有些新法还是可行的,不能全盘否定,况且都改回十几年前的旧法,时过境迁,有些政策已明显不符合当下的社会实际情况了。但司马光对扰民的新法已经深恶痛绝,一点儿也听不进苏轼的意见,为此苏轼也只能恼火地将司马光称为“司马牛”。

结果司马光在他拜相的短短五个月里把王安石的新法全部废除,结果引发了强烈的政治反弹。多年后哲宗亲政,新党人物又相继上台,立刻对保守派发起了政治报复,手段之决绝和当年司马光的一模一样。北宋就在新旧两党的“翻烧饼”政治中走向了覆灭。如果当初司马光革除新法的手段柔和一点,给各方面都留点空间,也不至于引发以后这么剧烈的党争。

司马光的固执脾气在生活中也是尽显无疑。

《轩渠录》里曾经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在宋朝,元宵节是最热闹的节日,与端午、中秋并列为三大节日。元宵的传统习俗就是赏灯,宋朝的元宵灯会十分热闹,男女老少往往倾城出动去看灯展。偏偏司马光不喜欢这样的热闹,他的夫人想出去看灯,司马光却板着脸说:“家里有灯,何必出去看?”夫人只好说:“外面热闹,还想看一看游人。”没想到司马光的脸绷得更紧了:“想去看人?难道我不是人吗?我是鬼吗?”你看看司马光有多不近人情。

在《宋史》的记载里,他给皇帝进言,每回都是直言不讳:某某人是奸臣、某某人是小人,指名道姓,一点都不委婉,当然也不怕别人打击报复。固执的劲头上来,他甚至敢跟皇帝“死磕”:皇帝的一名亲信宦官死了,皇帝想给宦官的追悼会提升规格,摆放一些宫廷的仪仗,司马光上书反对,说宫廷的皇家仪仗就连孔夫子都担当不起,怎么能给一个太监用呢?后来,皇帝的妃子死了,皇帝又想动用这些仪仗,司马光还是上书反对:只有皇后可以享受的待遇怎么可以给妃子用呢?—在司马光看来,礼制的规矩可不像那只缸,说打破就可以打破。

当然,在有的方面,司马光的固执也有其道理。宋仁宗没有亲生儿子,所以也就一直没立太子。偏偏仁宗的身体又十分孱弱,万一哪天忽然驾崩,谁来继位啊!大臣们心里都非常担心,但又不敢说出口。司马光可管不了那么多,他上书请仁宗皇帝早立太子,毫不不急皇帝的忌讳。同僚们都替司马光捏了一把冷汗,他却对大家说:“我们今天都不发表意见,等到某天皇帝不行了,半夜里从宫中传递出一张小纸条,说是某某某继承皇位,这样就靠得住吗?”司马光当然也知道,他这样会得罪仁宗皇帝,但为了国家大事他已经置生死于度外。所幸,仁宗皇帝不愧是“仁宗”并没有怪罪他,反而是虚心地接纳了他的意见。

司马光这么个倔脾气,编个史书,做个御史或谏官非常合适,但要让他经邦济世,纵横捭阖,那就会误大事。

资料来源:《宋史》《王安石变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