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强化贷后管理,发现一笔贷款资金被挪用的案例分析

 wenxuefeng360 2021-07-04

出品 | 信贷风险管理
作者 | 王洋

随着银行业的不断发展,商业银行的贷后管理工作也面临着更高的要求,贷后管理工作体现信贷全程风险管理的最终成果。M支行高度重视贷后管理工作,对已发放的贷款进行严格的贷后检查工作,有效控制贷款资金用途,防止贷款出现不良裂变的隐患。

图片
案例经过

2019年10月,M支行发放一笔个人综合消费贷款,金额50万元,期限10年,用于借款人购置家具等消费使用。贷款发放后,客户还款正常。2020年末,M行通过本行数据分析平台自行监测到该客户贷款资金未按约定进行正常消费,而是违规购买了理财产品。信贷经理立即与该客户进行联系,告知其贷款资金违规,要求客户提前结清全部违规贷款。起初,该客户表示不清楚,不了解银行理财产品的界定,不清楚自己购买的是理财产品,拒绝归还贷款。信贷经理经过多次电话联系借款人,最终借款人同意配合,于2021年2月归还全部违规贷款。M行最终通过持之以恒的联系,坚持原则持续清收,提前收回全部违规贷款,防止信贷资金出现安全隐患。

图片
案例分析

从本案例来看,信贷经理在贷后管理过程中,通过本行数据平台系统发现,客户信贷资金有购买理财的行为,严重违反了信贷资金使用的真实性,于是赶忙联系客户,但是客户以不知情的原因多次拒绝归还贷款,面对客户的多次拒绝,信贷经理并没有放弃追索,而是一次又一次坚持不懈为客户讲述违规使用贷款资金的风险和本行的惩罚措施,最终客户同意提前归还贷款资金。

图片
案例启示

(一)加强贷后管理,重视贷后管理。


贷后管理工作作为信贷整个流程的最后环节尤为重要。这是保证前期信贷资金安全、贷款资金后续正常归还的重要流程。作为信贷从业人员一定要重视贷后管理工作,通过借助本行和其他三方平台进行查询和监测贷款资金去向,保证客户使用用途正确。多途径了解借款人最新信息。在贷后管理工作中,银行应加强监测,利用行内各类检测系统进行贷款监控,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借款人的最新信息,包括贷款资金流向、还款情况、以及借款人最新的联系方式等,充分利用现有系统,继续加强对借款人资金用途合规性的检查,保证每一笔新增贷款的质量,防范信贷风险隐患。本案例中,借款人消费贷款用途资金流向违规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典型性与代表性。在催收过程当中,借款人购买的理财产品不能及时变现,并且没有其他资金能够偿还贷款,给清收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但是最终通过多次的联系沟通,通过给客户施加压力,实现的违规贷款的清收。M行在做好日常清收管理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贷款监测力度,发现贷款资金用途流向不符合监管规定时,及时落实清收处置方案,防止贷款劣变。

(二)转换思路,巧妙催收。

当发现借款人有异常行为,后续贷款可能出现不良,应及时进行催收,在遇到催收困难和众多阻力时,信贷经理首先应该端正工作态度,坚持不懈,不能轻易放弃。其次,转换催收思路,加大催收力度,通过向客户陈述厉害关系、不良记录所带来的严重后果,以及借款人家人的知识宣传,形成不良催收的重要舆论环境,加速借款人还款力度。

(三)确保客户严格按照合同约定使用贷款。

在贷款发放后对贷款资金进行监测,严格按照文件要求,在贷款发放前与客户做好约定,必须严格按照合同约定使用贷款,在贷款发放30个工作日后将用途使用证明提供给我行保存。信贷经理在业务受理时须将上述事项明确告知借款人。同时加强贷款资金受托支付管理,严格按照合同约定,进一步加强受托支付资金流向的监测与管理,对于未整改的资金回流贷款,加紧催促借款人尽快偿还我行贷款本息。加强贷款真实性调查,防范信贷风险隐患。加强对借款人收入情况的核实,进一步加强贷款用途真实性的调查,结合借款人的收入水平、消费习惯等判断贷款用途的真实性与合理性,严禁贷款用于购房和经营,以及流入投资领域。对于违反合用约定挪用贷款的,要坚决提前收回贷款。同时落实管理责任人,加强问题整改。对贷后用途有问题的贷款要尽快全额清收,暂不能收回的,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逐笔落实管理责任人,确定整改进展期限,跟踪整改进度,严防实质性风险发生。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