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杂病论真解》之“278、傷寒脈浮而緩,手足自溫者,繫在太陰。太陰當發身黃,若小便自利者,不能發黃。至七八日,雖暴煩,下利日十餘行,必自止。以脾家實,腐穢當去故也。”

 经方传灯 2021-07-05

278、浮而,手足自者,在太。太陰當發,若小便自利者,不能發黃。至七八日,,下利日十行,必自止。以脾家,腐穢當去故也。

解:少阴为先天之本为先天禀赋,太阴为后天之本为后天禀赋。素体禀赋较佳之人病微时机体通过气机升降出入运行借助出汗、呕吐、下利、月经、衄等可自愈。合参“论欲解时”99187228280条文。

脉浮而缓:太阴为三阴之始,为接受、运化之所,寒热不得逞其威,故太阴病脉缓。若太阴接受功能有碍,阳入阴有碍则脉浮

手足自温有二:一是自觉症状,主观感觉手足发热二是触诊症状,客观触诊手足皮肤温度明显高于他处。

手足自温病标为太阴阳胜热证,其热有二:一是传经客热。二是太阴阴虚,阳不得阴润而胜(无妻夫必荡,阳胜热证为标,阴虚为本)治病求本责其本经病、母病及子、子病及母),慎不可用温法!传经、标本之理须臾不可离。

手足自温必问伴或不伴手足汗出。泻心汤证、白虎汤证、大承气汤证等手足自温有汗出,芍药甘草汤证、桂枝加芍药汤证、栀子豉汤证等手足自温无汗出。脉证几微之差不可不知。

客热传经进入太阴,其热不能消谷、化水及运化,其外证可表现为手足自温。小柴胡汤证、调胃承气汤证、泻心汤证、黄连阿胶汤证、黄芩汤证、栀子豉汤证三物黄芩汤证等皆可手足自温。

手足自温病标为太阴阳胜热证,下利病标为太阴阳虚寒证,下利兼手足自温病标为寒热夹杂证,黄芩汤证、猪苓汤证、栀子干姜汤证白头翁汤证等可下利兼手足自温。

系在太阴:指病标为太阴病。标本之理须臾不可离。

小便不利则湿蕴,湿热纠结易致黄疸。若小便利则无湿蕴,湿、热缺其一不能形成黄疸。手足自温者必问大小便。

脾家实:素体太阴禀赋较佳之意。

合参手足自温诸方脉证几微之差(附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