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几年退休之后,每逢农历五月,正是江南吃粽子的时令季节,尤其是临近端午节前后,粽子都成了人们离不了的一道美食,我这才有了吃粽子的机会。在超市里,成箱成包的粽子被摆在了人们最显眼的位置;街市里,饭店食摊上,粽子也和油饼、煎烤等主食放在一起;在每个家庭的餐桌上,它也是离不开的家庭美食。单位、企业公司端午节发的福利也是粽子。糯米产于南方,它比一般的稻米性价比要高。糯米营养丰富,有甜且黏的特性,能提供人们所需要的热能。 南方人爱用糯米做美食。他们用糯米做酒,用糯米配上红豆、大枣、葡萄干等,做成米糕饭,用糯米面做成黏糕,配以桂花做成当地特产桂花糕切片、麻饼、青团子和油炸麻球,做成油京果等等,可谓多矣。粽子是以糯米配以馅料,用箬叶或芦苇叶子包裹而成。馅料可包成肉馅的,通常以一枣块状为宜,包成甜的,以一个蜜枣即可,还可以红豆或葡萄作馅料。据资料说,以糯米做成的粽子,具有补气、暖胃、降血脂血压和健脾胃之功效。前几年的一次端午,儿子的泰州岳母,来苏州为我们包了一次粽子,老伴儿试着学照着做。亲家母毕竟是包粽子的老手,做起来得心应手,老伴儿总觉得手不听使唤,说起容易做起难,也无怪乎头回生二回熟,学着学着也有些门路了,只是手慢些而已。 端午节之前,我们到阳澄湖半岛闲逛,在湿地处发现一大片芦苇,其叶子已伸展加阔下垂,已到了包粽子的成熟利用时分,我们就找宽大一些的采掰下来,其实早就有人采掰过了,只是又长出新的来罢了。水深的地方勾不着,我们只能站在栈道上在近处伸手采掰。采掰回来之后,还要清洗去灰尘,紧接着放进锅里开水煮透,这样做的结果是为了不让它干裂,绵柔而有韧性。煮过之后还要整齐的叠理好,捆住晒干备用。端午时节,包粽子了,先前需要把糯米用水泡上十个小时,然后是备馅,肉要切成枣粒状大,用盐、酱油、调料腌好。另外,晒干备用的芦苇叶要在热水里浸泡十多分钟,使其伸展变软不发皱。 包的时候,要用三片苇叶并列伸开,在宽的地方用手折成"V"形,先填入部分糯米,其次加入馅料,再加入糯米,最后将剩余苇叶裹包住上口部,用线绳把它拴牢。下一步就是放锅里用开水煮一个小时以上。需要注意的是包糯米时不要填得太满,要留有一定的空间,因为太满了,煮熟会膨胀,把苇叶撑破,米容易漏出来。我们就有这方面的教训,被迫停火来了个"补短板"。五月粽子香,在老伴的边学边做努力下,我们终于吃上了自己包的粽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