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UC头条:足跟痛的两大多发原因及对应调治方法

 在水一方2 2021-07-06

本 期 导 读

别把足跟痛不当回事儿……

有不少人,早上下床后的第一脚落地,会觉得脚掌足跟部突然疼痛,走一走后就不疼了。

当继续运动或者长久站立疼痛又会出现,仔细观察局部皮肤完好无损。

这一般就是足跟痛,包括跟痛和跟下痛。多见于40~60岁的中、老年人。

点击加载图片

中医认为足跟痛的发生主要由两个方面原因:

1、劳伤机体,肾气亏损,复感风寒湿邪气或劳伤过度,局部挫伤,经络痹阻,气血不通,发为足痛肿胀等症。

2、年老体弱或久病不起,以致肝肾不足,筋骨失养,发为足跟疼痛。

不同的发病原因对应的调治方式也不一样。

点击加载图片

辨证与调治

1.邪气与瘀血痹阻

可以自己观察判断的主要表现:足跟部肿胀、疼痛、压痛,局部皮肤色红,舌红。

这种情况多属于足太阳经实证。

调治原则:通经祛邪,活血祛瘀。

选取穴位有:

委中:在膝后区,腘横纹中点。

承山:在小腿后区,腓肠肌两肌腹与肌腱交角处。

昆仑:在踝区,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中。

阿是穴:疼痛点及周围经络压痛点。

仆参:在跟区,昆仑直下,跟骨外侧,赤白肉际处。

至阴:在足趾,小趾末节外侧,趾甲根角侧后方0.1寸(指寸)。

点击加载图片

点击加载图片

点击加载图片

点击加载图片

点击加载图片

点击加载图片

操作法:诸穴均用捻转泻法,委中、至阴用三棱针点刺出血;阿是穴若邻近肌腱用关刺法;如果感受风寒湿邪导致,可以在阿是穴并用灸法。

2.肝肾不足

自我感受的主要症状:行走、站立时感觉双腿酸软无力,双跟部酸痛,走路越长酸痛越明显,舌淡红,舌苔薄白。

客观检查:X线片可见跟骨有脱钙,皮质变薄。

这种情况多属于足少阴经虚证。

调治原则:益肾充精,强筋壮骨。

选取穴位有:

肾俞:在脊柱区,第2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太溪:在踝区,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中。

阿是穴:疼痛点及周围经络压痛点。

点击加载图片

跟后滑囊炎加:大钟、水泉;跟腱周围炎加:大钟、昆仑;跟骨骨刺加:照海。

操作法:诸穴均采用捻转补法。并用灸法。大钟、昆仑用关刺法。

注意:针刺请在学习后或医师指导下操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