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蒋欣,你非得把孩子逼疯吗?

 昭德心理官方 2021-07-06

总会有很多家长在说:

“我总是控制不住的要去吼孩子,甚至打孩子……”

“我很想好好和他说话,我也想做一个心平气和的妈妈,可是每次看到孩子那个样子,我就暴跳如雷……”

“每次打完孩子,我也很后悔,很难过,可是如果我不发脾气,我根本控制不住他……”

……

(电视剧《小舍得》,情绪崩溃的蒋欣和子悠)

就如最近热播剧《小舍得》里面饰演妈妈的蒋欣把自己的孩子子悠逼疯,跑出考场一样。

父母和孩子的冲突每天都在上演,他们彼此吼叫、彼此伤害:父母被孩子气的半死,抱怨孩子不听话;孩子被父母搞得伤心,埋怨父母不理解他。


下面就有一个具体的案例,我们一起看一看。

案例:母亲辅导孩子作业引发心脏病

近年来,家长们对孩子的教育越发重视,在家辅导孩子作业也成为了热门话题,正所谓“辅导作业一时气,一直辅导一直气”。

(新闻报道)

据媒体报道,湖北襄阳的36岁的王女士在给上小学三年级的儿子辅导作业时,因一道数学题怎么教儿子都不明白,诱发王女士心梗住院。

王女士表示,最近一年来,每晚都会辅导孩子做作业,为孩子的学习,自己生了不少气。

这次在反复讲解过程中感觉都要气炸了,就突感心脏不适,赶紧联系丈夫来到医院,自己也没想到这次会诱发心梗。

(新闻报道)

主治医生说:“患者来的时候感觉到心慌、胸闷,幸亏发现的及时,不然可能会出现心脏猝死。”

医生指出,经常生气、愤怒等不良情绪是引发各种心脏疾病的重要因素,并且现在这种疾病正在趋于年轻化,而且还会引发内分泌失调和乳腺增生等疾病。

妈妈,为何你这么容易愤怒?

妈妈,为何你这么容易愤怒?真相可能与原生家庭有关 。

也许更为深刻的真相,是这样的:父母并没有意识到有些情绪是因为自己的内心冲突、或者人格的不完善而引起的,是应该由自己去面对和探究的,跟孩子没有关系。

(英国精神分析大师比昂)

英国精神分析大师比昂认为人的情感分为两种:忍受得了的情感是α元素,忍受不了的情感的是β元素。

β元素不能被思考,被定义,在人的心理空间也没有它的位置。

那是一种强烈的、未成形的情感,具有旺盛的能量和破坏性。如果得不到缓解,可能会让人陷入绝望,甚至疯狂。

我们生活中常常说的我控制不住要吼孩子,控制不住要摔东西就是β元素。

现实是,母亲会因为各种事情,而忘记觉察自己的内心,调整自己的情绪 。

有时候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很多父母的阿尔法功能比较弱,甚至有时会做相反的事情。

具体表现为:当被孩子激怒时,无法觉察自己的情感状态,只觉得“有一股无名火腾得一下就起来了!”然后,把自己未经分析和调节的,无法承受的强烈情感,抛给孩子去承受。

我们再看下面关于孩子练字的例子:

一个小学一年的孩子,在家练字,反复好多次没有达到要求,这时候ta情绪非常暴躁,ta会向妈妈发脾气,大吼大叫,会把笔一扔说我不写了。

一个欠缺阿尔法功能的妈妈,这个时候可能会被孩子的情绪激怒,她会想到的是:字写不好,作业没完成,明天怎么跟学校的老师交代;这孩子这么容易放弃,一点挫折承受能力都没有,以后怎么面对生活的挑战;一点都不想努力,就想着玩!

(电视剧《小舍得》夏君山辅导欢欢写作业)

此刻母亲的阿尔法功能也往往会面临失灵的危险,无法在短时间内为自己感受到的情绪命名。

更糟糕的是,面对大发脾气的孩子,母亲往往会用愤怒来掩盖自己真正的情绪,此时母亲真正的情绪其实是担心、关心和爱,但是却冲着孩子大喊大叫。

孩子感受到的是妈妈对自己的愤怒和讨厌,还有不接纳,丝毫没有担心、关心和爱的感觉。

那场面,如同两个无依无靠的孩子在互相伤害。母亲的“内在小孩”急切地需要一个具有阿尔法功能的成年人,来安抚自己那颗在疾风骤雨中飘摇的心灵。

母亲的心智功能:阿尔法功能

很多时候,父母被搞得不知所措,不知道该如何应对孩子。

有一些善于学习的家长会去看很多有关亲子教育的书籍,很多书里会提到:作为妈妈需要去理解包容自己的孩子,看见孩子的情绪,给予孩子一个温暖、包容、支持的环境。

但是,道理归道理,当事情真正发生在自己身上时,还是很容易失控。

那么,具体该如何去理解和做到这温暖、包容、支持的环境呢?有一项很重要的功能叫做:母亲的阿尔法功能。

(Vicente Romero Redondo 油画“母爱”)

精神分析师比昂将母亲主动包容婴儿心智状态的过程称之为阿尔法功能。

在这个过程中,母亲把不可理解的元素变成可以理解,并富有意义。

一个人要想健康地、愉快地生活,就需要把自己的β元素转换成α元素。

那么,阿尔法功能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呢?举例来说:

一个三岁的孩子刚刚进入幼儿园,面对新的环境,孩子可能会出现焦虑不适应,而表现出来就是每天早上去幼儿园时都要哭泣,吵闹,发脾气。下午妈妈接的时候就会哭,不停地说自己不想再去幼儿园了,在家里也不想吃饭了。

我们可以看到的是孩子目前的情绪处于极度不稳定的状态,面对新的环境,ta难以适应,于是,ta内心中的β元素在心中不断积攒,继而被这种情绪给控制,而没有心思去跟别的孩子玩耍,融入幼儿园的环境。

事实上不仅是孩子,对于我们大人也如此,当你碰到一件事情无法想清楚,内心就会不停地回荡关于想不明白的事情与无法释怀的情绪。

而在这个时候,一个好功能的母亲将会涵容孩子的情绪,她在接孩子放学的时候,每一次都可以看看孩子在幼儿园怎么样,当孩子吵闹的时候,母亲不是去批评指责孩子,而是在一边认真的听她讲话,了解孩子的情绪发生了什么。

在母亲的内心可以去思考与容纳孩子这部分情绪,在母亲的无意识中是自由的,她的无意识是可以对接孩子的无意识内容的,在孩子哭闹时,她也能感到那个无助与困境,但依然可以思考,在那个时刻,她反馈给孩子:“妈妈知道你不想上幼儿园,是因为还不认识那里的小朋友,环境让你感到陌生,你在那里很孤单是吗?在那里你很想让妈妈陪着你,是吗?”

(电视剧《小舍得》中子悠看心理医生,说“不要妈妈”)

在孩子反复哭闹的时候,ta最容易激发的就是母亲的厌烦与无奈情绪,母亲也急躁的时候,就无法来倾听孩子的情绪。

最近热播的《小舍得》,蒋欣在剧中演绎了一位可恨又可怜的母亲,望子成龙,只顾追求成绩,情绪不稳定,甚至把孩子“逼疯”,孩子出现了幻觉,并表达:“我再也不要妈妈了”。

而作为比昂所说的阿尔法功能,就是在这个时刻发挥作用,在孩子无法容忍情绪,而将所有的情绪一股脑发泄出来的时候,母亲可以去放下自己的需要,去了解孩子的情绪,经过自己的理解后,传达给孩子她的期待,她遇到的困难是什么?

也就是用比昂说的就是通过转化,而将无法思考的β元素,通过母亲的α功能转化为α元素。这时,孩子吸收到了ta可以理解的东西时,ta将可以继续思考。

一个好的妈妈经常要做的就是给孩子的情绪命名

和成年人不同,幼小的孩子完全不能够自己加工感觉信息,所以常常被极端强烈的、从未经历过的情感所淹没,而且会通过哭泣或者野蛮的愤怒表达出来。

一个好的妈妈经常要做的就是给孩子的情绪命名,当一个情绪被命名以后,他就从不可承受变成了可承受!

我们再看一下关于孩子做噩梦的例子:

孩子半夜醒来,抱住妈妈说:“妈妈,我做了一个噩梦,梦见一个怪物在追赶着我们。”妈妈通常会说:“别怕,梦是假的,妈妈在你身边。”

但这并不是一个好的回答,孩子可能会将妈妈的话体验为“妈妈否定了我的情绪,她觉得我的情绪也是假的。”

一个具有α功能的妈妈的回答是:“哦,你刚才做了一个噩梦,你一定感到很害怕。”    

(电视剧《小舍得》南俪安慰欢欢)

这就是一个将β元素转化为α元素的例子,告诉孩子夜里睡着了感知到的可怕的东西是“噩梦”,也将孩子不能承受的情感概念化,赋予一个名字“害怕”。孩子下次再做噩梦的时候他就知道发生了什么,也就能够去处理了。

一个母亲的阿尔法功能,是母婴之间亲密关系的产物,对幼儿的心理发育和人格发展尤其重要。

当一个孩子自己的情绪能够被妈妈看见,被命名,被接纳的时候,ta也开始学会看见自己的情绪,与自己的情绪相处,进一步能够去思考,学会与他人相处。

总结

当妈妈能够去处理好自己的情绪,能够给自己的情绪命名,同时可以涵容自己的情绪,那么她就会有能力去应对孩子的情绪,她会试着去理解孩子:

(电视剧《小舍得》南俪安慰欢欢)

ta(孩子)已经很用心很努力的去做了,但是仍然没有达到预期的要求,从而对自己产生了否定和怀疑。

面对受挫,ta没有办法承受,而把情绪扔给妈妈,ta是期待妈妈能够去帮助ta,让ta平静下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