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镜365】怎么摆脱父母离婚的阴影?

 明镜365 2021-07-06

图画:焯焯

案例——

我父母从我懂事起就一直吵架,直到现在离婚。我不知道是不是和这个有关系,因为我从上初中开始就习以为常了。我自己不太想结婚,之前想好毕业了先玩儿几年,现在感觉想单身下去。我相过亲,每次想谈下去但是中途又放弃(跟对方条件没关系,完全是自己不想继续)。我现在有点迷茫了,我自己也不清楚我心里怎样想的。

解析……

婚姻不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但是每个人一定是从父母的结合才来到这个世界的。所以,婚姻只是一个形式,而为什么结婚可能是众说纷纭了。这里有一个点就是,结婚与否并不重要,彼此的感觉是最重要的,合则聚,不合则散。聚还好说,就是这个散很多人是做不到的,因为有道德的规范,认为“散”了就是不好的,就是丢人的,甚至是违背了某种信仰,这也就导致了很多夫妻在坚持的过程中互相折磨,就像案例中的父母一样争吵不休,到了孩子长大以后才不得已散了,而这时,却完全忽略了孩子的存在与感受,那么,对孩子的情感认知有没有影响呢?答案是肯定的,当然不是绝对的,但也是很重要的影响。

案主自己已经分析出来,事实也是这样的,父母的互动模式是孩子情感模式的启蒙,作用是孩子如何与外界的异性相处的参考和模仿,这也是家庭教育经常提到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这其中就包括了人际关系,尤其是异性朋友的关系处理。当孩子到了青春期有了荷尔蒙作用的时候,就开始模仿父母的互动模式与自己心仪的或者喜欢的人互动了,再通过一些后天的外部信息的理解,完成了自己初始的一套模式,这里面父母的模式还是占主导部分的,这部分是孩子无意识而为之的。这样分析,就认同案主的感觉了。

当案主看到婚姻是父母这般痛苦的演绎出来,人本能的能分清喜欢和讨厌,他必然担心自己也会像父母这样发展的关系模式,这是他讨厌的,不喜欢的,他怎么可能再去触碰呢?就像他后面说的,即使有机会发展,自己也不愿意继续,这就是心理阴影(也称作心理创伤),这个部分是无法通过理性来克制的,因为那样反而是身心不一,自己会分裂自己的思维。所以,为了身心合一,就会选择分开,这是他的情感经验告诉他的指令。

还有一点是这样的孩子成人后会很自卑,很没有安全感,多疑多敏感,而真相就是害怕被抛弃,他认为父母的吵架和离婚是因为自己的不够好才发生的,虽然案主没有在案例里面说,但是这类人的共性,也是内心深处的东西,他们自己可能都不知道,但是行为却会呈现出来,比如案主主动断开关系,还有的人在感觉到对方可能背叛自己,会提前背叛对方,这就不单单是情侣关系,而是整个人际关系都是这样的模式,因为他们太害怕失去对方,也害怕对方抛弃自己,而这个思维理解恰恰是从父母的争吵开始的,哪怕父母说争吵与孩子无关,但孩子却认为只有牺牲自己才能让父母和谐,这就是孩子的思维模式,但是,当孩子成人后就不会有这种感觉了,也正是案主描述的习惯了,实际是无能为力了,也知道这不是自己能左右的,但是内心却不自然的认同了这种模式就是两性关系模式,就是讨厌的,至此,孩子才纠结其中,而纠结的部分就是他的理性告诉他还有另一种不像父母争吵的模式,也有的父母不争吵,有的情侣是恩爱有加的。这就需要自行处理一下对于情感关系的重新认知了。

自己可以多去看爱情电影和小说,越丰富越好,这样做是先丰富自己对情感模式的多元化,同时,打破对父母固有模式的单一化。当自己发现原来可以有那么多种互动模式,也就能发现至少有一种是自己向往的。好了,这就是转化了,再去分析自己期待的和希望的是怎样的,并创造机会去认识自己心仪的对象,多接触几次就会形成新的模式,那么,合适不合适在这个时候也才会慢慢地体会出来,因人而异,但你始终坚持树立自己的爱情观,就不会自卑,不会失落,也不会迷失和被动了,这就是幸福靠自己创造的含义了。

总结,很多父母不在意在孩子面前争吵拌嘴,包括指责孩子也不分场合,这就会在孩子孩童时期造成很重的创伤,导致未来十几年的一个负面影响,如果你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性格孤僻、自闭、自卑、暴力、残忍、冷血的话,就一定要和自己的另一半相亲相爱,方式也很简单:好好说话。若是做不到,选择分开可能是对自己也是对孩子最好的选择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