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镜365】怎样不让自己的心理扭曲?

 明镜365 2021-07-06

图画:焯焯

生活案例——

原生家庭里重男轻女,我现在极度缺爱,总是不停地在另一半身上通过各种事情去验证他是否爱我,在乎我,结果也是不满意,然后就会陷入无限循环的悲伤中,不满,易怒,爱哭。我的婚姻因此受到巨大影响。昨天我第一次意识到自己的这种心理是扭曲的,我想改变,想快乐起来,活得轻松一点。

明镜解析……

原生家庭的价值观对于孩子的成长是有一定的影响甚至是控制,但不一定是绝对的,也就是说还有改善和调整的余地,而这个时候就是自己发现自己已经长大,已经具备了独立的自我人格的时候。如果内心觉得不能改变,只不过是因为从小思维惯性的养成导致自己内心力量不足以改变,这也是暂时的,毕竟人是不断地成长的。

关于爱,首先是要搞清楚自己是否是真的爱自己?一个不会爱自己的人,不懂得爱自己的人,也无法去爱别人。产生对别人的爱有怀疑、担心、忧虑也是非常正常的。那么,怎么样才算是爱自己呢?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自我调整一下。

第一,自我感受。当我们与对方一起相处的时候,是不是以自我的感受为第一感受,从而去关注当下的关系情况呢?比如,当和一个自己不喜欢的人在一起时,无论对方的言谈还是举止都不是自己喜欢的,也不是自己能够接受的时候,此时,就要尊重这份感受,即使不知道这份不舒服来自哪里,也要停止正在进行的互动,因为在这种不舒服的感受下一定会有内心冲突的情形,如果继续进行任何活动都是在效果上打折的,所以先让自己的感觉好起来,舒服起来。不但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尊重对方。

第二,自我需求。在任何情况下是否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呢?而想要的这个需求对自己和周围的人事物又有什么好处呢?是否因为对方提出了一个不是自己的需求的要求而可以直接拒绝对方呢?是否可以自然而坚定地向对方表达自己的需求呢?如果一个人不能明确地知道自己要什么的时候,此时也不会体会到对方想要什么,就更不会构建有效地互动关系。只有自己知道自己的需求是什么,才会让自己的感受好起来,也才会让彼此的关系融洽而紧密,这才是真正的互动,没有了自我需求,就可以认为没有了自我意识,也就失去了作为一个人的基本条件。

第三,自我认知。这属于构建自我意识体系的基石。简单地可以说是对自己的了解:我是什么人?我要什么?我有什么?我能做什么?我想成为怎样的人?我愿意做什么?做什么可以体现我存在的价值?这些就是人们常说的知道自己几斤几两。一个对自我认知清晰的人,也一定会了解对方的种种情况,从而也会建立和谐而平衡的互动关系。如果这份认知不足的话,比如对方瞪了自己一眼,心里就会非常不舒服,会焦虑、委屈、难过、愤怒、困惑、伤感,其实,对方可能只是突然想到了什么需要他瞪一眼才能解决的事儿。

我们对对方的怀疑也是对自己的无知,因此对于关系的发展也是一定有阻碍的。做事没有对错,但一定有因果,不管我们怎么测验对方对我们的爱,得到的结果都是自己内心的呈现,还是离不开主观意识的作用。根据能量守恒的规律来理解,我们付出怎样的状态也会收获怎样的状态,真相就是自己跟“自己”玩了一把,不但坏了关系,还加深了自我否定的程度,得不偿失。遇到这种情况,尽量把注意力转移到对方为我们做了什么的方面上,只有这样才能看到,感受到,体会到,理解到,最后作用到双方的关系上,一切不都是为了关系的存在而付出的吗?

总结,原生家庭的观念可以影响一个人一辈子,也可以影响一个人一阵子。受用就用一辈子,不受用就用一阵子。一个人成熟的标志就是具有独立思维和自主行为,并为此承担自我责任,只有自我承担了,才会长大,心理素质也就提高了,而这也是构建自我意识体系的必经过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