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肇庆砚坑村,“开桂”的日子

 东江 2021-07-06

紫云谷和砚坑村,就在西江对岸的烂柯山间

在肇庆西江羚羊峡南侧的烂柯山下,有一个景区叫做紫云谷。“五一”假期里,国内的疫情已经基本上得到控制,旅游景区也逐步恢复开放了,于是假期里来到肇庆一游。紫云谷是西江南面群山下的一个山谷,不通公路,远离尘嚣,须从西江北面的鼎湖区坐船过去。在紫云谷同一侧的江边和半山上,还有4个小村庄,分别是江边的坑口村、文殊村和半山的砚坑村、杨梅田村。这几个村庄同样不通公路,出入只能靠渡船。

我坐船来到紫云谷景区,在景区旁边坑口村的农家饭店吃了午饭,看到坑口码头有渡船,“不走寻常路”的老毛病又犯了,于是一个人搭渡船去上游一点的文殊村看看。由于没有其他乘客,我算是包船上去的,20元,若是散客,一个人5元船费。文殊村是西江边的一个小村子,村里也开了好几家农家饭店,人们过去主要也是吃饭和休闲游玩的。在文殊村,我打开手机里的户外软件,搜到从文殊村有轨迹可翻山回到紫云谷,大约9公里。于是又决定一个人按轨迹,沿着山间小路徒步返回紫云谷。

从文殊村往山里走,山路越来越窄。翻过一个山坳,看到山上种着很多玉桂树,不少玉桂树刚被砍掉剥取桂皮。原来我们常吃的桂皮,就是这种树的树皮。山坳的另一边,就是砚坑村了。砚坑村,是一个隐藏在半山腰的小村子,据说砚坑村的村民以前是靠采挖砚石为生的,后来政府为保护砚石资源,禁止滥采滥挖,于是村民们另谋生路,种植桂皮就是他们的生路之一吧。

砚坑村依山而建,全都是原始的砖瓦房屋,没有一座新式的楼房。我留心听了下,原来砚坑村人还是讲客家话的,肇庆以讲广府话为主,讲客家话的人应该不多吧?在砚坑村,家家户户都在砍桂皮树、晒桂皮,整个村子散发着桂皮特有的香味。据说村里的人平时大多已出外居住了,只有收采桂皮的季节,才回来住上一段时间,所以现在村里是难得的热闹。他们把收采桂皮,叫做“开桂”。他们说:一年中只有这一两个月适合“开桂”,因为等玉桂树长出新叶来,树皮就会跟树干粘连在一起,剥不开来了。

我问了村民,说玉桂树要种八到十年才可以采收桂皮。现在的行情,湿的桂皮收购价是2元多一斤,晒干的重量减半,收购价5元多一斤。我在半路遇到一对中年夫妇,他们从早上上山砍树、剥皮,到下午挑着沉重的桂皮回村,一天的收获也才100多斤。这样算起来,辛苦一天下来,也只赚个两三百元钱。

来往于两岸的渡船

坐船到对岸的坑口村,尘嚣被西江阻隔开了

这些就是种在山间的玉桂树

被采收桂皮之后

采收下来的桂皮

后面大哥这一担湿的桂皮,有100多斤重

前面大嫂那担,也该有50斤上下吧

回到砚坑村

村里家家户户门前都晒着桂皮

采收回来的桂皮,先称一称

晒桂皮

这一捆估计有300多斤

砚坑村的房子一层高于一层

大山深处的砚坑村

村里没有一座新式楼房

村里的小路

外出的人们好多都回来了

肇庆人爱吃裹蒸粽,这种冬叶就是包裹蒸的原材料

称桂皮的大称

小朋友平时在鼎湖居住,放假了才回来

这些剥了桂皮的树干,只能晒干当柴烧

村里少有的热闹

晚饭的炊烟袅袅升起

另一户门前晒桂皮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