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姜夔

 若水70 2021-07-07

姜夔(1154年南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221南宋宁宗嘉定十四年),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省上饶市鄱阳县)人。南宋文学家、音乐家。他少年孤贫,屡试不第,终生未仕,一生转徙江湖,靠卖字和朋友接济为生。他多才多艺,对诗词、散文、书法、音乐,无不精善,是继苏轼之后又一难得的艺术全才。他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词题材广泛,有感时、抒怀、咏物、恋情、写景、记游、节序、交游、酬赠等他在词中抒发了自己虽然流落江湖,但不忘君国的感时伤世的思想,描写了自己漂泊的羁旅生活,抒发自己不得用世及情场失意的苦闷心情,以及超凡脱俗、飘然不群,有如孤云野鹤般的个性。夔姜的词格律严密具有清空骚雅的特色姜夔的清空出自苏轼,骚雅脱胎于辛弃疾,他上承周邦彦,下开吴文英、张炎一派,是格律派的代表作家,对后世影响较大。其诗初学黄庭坚,后学晚唐陆龟蒙,诗风清妙秀远。姜夔晚居西湖,卒葬西马塍。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续书谱绛帖平》等书传世。

扬州慢·淮左名都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王若水点评:

    姜夔是宋代词坛熠熠明星中璀璨的一颗,他精通音律,上承周邦彦,下吴文英,是格律派的代表作家。姜夔一生创作了十七首新的词调,这首《扬州慢》是其中最早的一首,后人多用以抒发怀古之思。

    词前小注写出创作这首词的时间、地点和情境。南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年丙申冬至(至日)这一天,词人经过维扬(即今江苏省扬州市)。一夜风雪过后,天空放晴,扬州城外,满眼是荠草和野麦。进入城内,也是满目萧条,冬日的碧水映出凄冷,到日暮时分,军营吹响的号角使人悲伤。词人感慨战争的破坏,凄怆于扬州昔日的繁华和今日的萧条,创作下这首词调。词人的老师千岩老人(萧德藻字东夫,自号千岩老人南宋诗人)认为词中饱带着故国之思(《黍离:《诗经·王风》篇名据说周平王东迁后,周大夫经过西周故都,看见宗庙毁坏,尽为禾黍,彷徨不忍离去,就做了此诗后以“黍离”表示故国之思

词的上阙纪行。淮左名都竹西佳处”均指扬州:淮左淮东宋朝的行政区设有淮南东路和淮南西路,古人方位面朝南,东为左,西为右扬州是淮南东路的首府,故称淮左名都”;唐代杜牧《题扬州禅智寺》诗中有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故称“竹西佳处”。词人第一站来到扬州城,卸下鞍辔,稍作停留。想起杜牧时代扬州的无限繁华,他笔下的“春风十里扬州路”,现今却是荒凉凋敝,野草野麦丛生。这一切的变化全都是因为金兵的入侵,十六年前的南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金人完颜亮曾率大军南侵宋庭,攻陷扬州,大军直抵长江北岸,在宋朝军民的顽强抵抗下,金军败退北亡,路过扬州时二度洗劫了这座城市,但是最终南宋朝廷收复了两淮地区,所以说“胡马窥江去后”。经历了战争的苦难,十几年来创痛仍未恢复,毁废的池塘,残生的古乔,人烟萧条,厌倦着战争。黄昏暮色渐起,戍守的军营吹响起清寒的号角,益发凸显出城市的空寂荒凉。

词的下阙志感。扬州在唐朝异常繁盛,唐人杜牧(杜郎)创作的的众多描写昔日扬州繁华的诗歌,词人就是以此为背景,今昔对比,发出“蜀黎”之音。“豆蔻词工”为杜牧《赠别二首》中:娉娉褭褭十三馀,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青楼梦好”是其《遣怀》中:“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二十四桥”出自《寄扬州韩绰判官》:“青山隐隐水迢迢, 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 玉人何处教吹箫。”姜夔以杜牧昔日的艳语反衬出今日满目疮痍的悲情,艺术效果浓烈。

这篇词作,由景入情,古今对比,主题鲜明,辞句精美,音调和婉,意境空灵。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直发千古悲情。

过垂虹

自作新词韵最娇,

小红低唱我吹箫。

曲终过尽松陵路,

回首烟波十四桥

李都蔚点评:

南宋光宗绍熙二年(1191年)冬天,姜夔来到苏州石湖,谒见忘年之交石湖居士范成大,作《雪中访石湖》诗,范成大作诗答。姜夔在范家踏雪赏梅,盘桓月余,范成大向他征求歌咏梅花的诗,姜夔创作性的写下暗香》、《疏影》二首姊妹新调作。范成大让家中歌妓习唱,音节谐婉,大为喜悦。六十多岁的他特意把家妓小红赠送给姜夔。除夕之夜,姜夔在大雪之中乘舟从石湖返回弁山苕溪之家,途中作十首七绝。这首就是他载着小红的船只经过苏州吴江垂虹桥时写下的名篇 

诗人自己一定也是很中意自己创作的新词《疏影》《暗香》,其音韵和美,空灵骚雅。精通音乐的诗人自己吹响的箫声伴着歌妓小红的浅吟低唱。歌曲终了,舟船已经走出了吴江县(“松陵”是吴江县的别称),回首张望,烟波的来路上小桥座座。

回乡的船上,诗人拥有着人生的事业(新创作的诗词)和命中的佳人,这些足以让他忘记一些烦恼和离愁,所以诗歌也是轻快幽雅的。摇曳如敲玉的诗句情韵丰满,如歌如画

歌声,箫声,缥缈于烟波的画桥。

附:疏影与《暗香》

辛亥之冬,予载雪诣石湖,止既月,授简索句,且征新声,作此两曲。石湖把玩不已,使工妓隶习之,音节谐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

疏影·苔枝缀玉

苔枝缀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

客里相逢,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

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

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

犹记深宫旧事,那人正睡里,飞近蛾绿。

莫似春风,不管盈盈,早与安排金屋。

还教一片随波去,又却怨、玉龙哀曲。

等恁时、重觅幽香,已入小窗横幅。

暗香·旧时月色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

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

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

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

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

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

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王若水、李都蔚共同点评:

    宋代诗人林逋的咏梅诗“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山园小梅》)一出,“疏影”“暗香”即成为梅花的代指。南宋光宗绍熙二年(1191年),姜夔冒雪来到江苏的石湖,拜访自号石湖居士的范成大,期间应范成大的要求,自己创作了这两首新词调《疏影》《暗香》。

疏影·苔枝缀玉》运用了大量典故,如“苔枝缀玉”句用了隋代赵师雄在罗浮山遇仙女的神话故事“客里相逢”句杜甫《佳人》诗:“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昭君不惯胡沙远”用王昭君的典故犹记深宫旧事”用南朝宋武帝女儿寿阳公主午睡时梅花飘落眉心留下“梅花妆”的故事早与安排金屋”用汉武帝“金屋藏娇”典故。词人以这五个典故中的五位女性人物来比喻映衬梅花,梅花的典雅、清秀、高洁、孤傲,轻盈的品质人格化、性格化,将梅花的美貌与灵魂融合,即使最后的一片随流水而逝,仍留下幽幽暗香。

暗香·旧时月色》以月色红梅缀连起过往与现今,曾经几度梅边吹笛的词人,如今只留下与玉人共同摘梅的回忆,片片落梅重见那梦中的故人呢?姜夔二十多岁曾客居合肥,与一对善弹琵琶的姊妹有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因他生计不能自足而不得不游食四方,遂无法厮守终老。姜夔的词中,与此情有关的有二十多首,他用情之深南宋光宗绍熙二年(1191年)秋,那对姐妹被迫离开合肥,姜夔无可奈何的说卫娘何在,宋玉归来,两地暗萦绕。摇落江枫早,嫩约无凭,幽梦又杳。”(秋宵吟)。将近四十的他对她们的离去感到无比哀伤和眷恋,佳期不再,重逢无日,空余追忆伴幽梦。

这两首姊妹篇结构精致空灵,意境清虚骚雅,充分体现了姜夔词的特色。宋词自从柳永变雅为俗以来,词坛上一直是雅俗并存无论是苏东坡、辛弃疾,还是秦观、邦彦,都既有雅调,也有俗词。姜夔则彻底反俗为雅,这正迎合了南宋后期贵族雅士们弃俗尚雅的审美情趣,因而姜夔词被奉为雅词的典范,在辛弃疾)词之外别立一派,成为辛弃疾并峙的词坛领袖,在宋词文学史上闪耀着光芒。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