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姜夔,继苏轼之后又一艺术全才,因为一个人,爱上一座城

 kumusi 2022-10-25 发布于安徽
文章图片1
郑浩Z-Hao - 须尽欢.mp34:23
来自橘猫美学社

编辑 | 橘子黄

插画师 | RedMatcha

他,一个家道中落的落魄子弟,幼年丧父,依附已嫁的姐姐过活。

他,一个22岁便因一首《扬州慢·淮左名都》,震烁宋朝词坛,被推崇为少年英才,奈何一生白衣,不曾致仕。

他,只因在合肥遇见一个人,从此爱上一座城,现存的80余首词,22首都与初恋相关,那是他意气风发的岁月里不可磨灭的灵感,从此他的诗词都带着遥远的想念和对时光的回溯。

他,便是白石道人——姜夔。

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被誉为南宋唯一可以与辛弃疾比肩的词人,与周邦彦齐名,世称“周姜”,南宋词坛三杰之一。

他擅音律,通书法,对诗词和散文,无不精善,被誉为苏轼之后又一难得的艺术全才。

但现如今,他以空灵含蓄著称的诗词,却引来诸多不解,“读不懂,看不明白,不知道为什么这么火”成为关于他的相关疑问,今日,便跟随着姜夔最经典的几首诗词,走进他漫长又清苦的一生,去了解这个矛盾又复杂的宋代词人。

文章图片2

01

意气风发的青年时期

14岁时丧父的姜夔,被远嫁洛阳的姐姐接走抚养。

从14岁到18岁,他没有辜负姐姐一家的栽培,能作文,善书法,会作曲是一个优秀的文艺全才,但这一切却与科举无益处。

面对姐姐姐夫的栽培,姜夔积极参加科举,屡战屡败,四次参与,却连最基本的乡试都没有通过。

科举之路惨淡,又已成年的姜夔也不好意思再接受姐夫的供养,便决定外出游历,渴望通过旅行实践获得自己能力的提升,又可以外出谋划,求个安身立命的活计。

可他一个只会舞文弄墨的文弱书生,又要怎样养活自己呢?不外乎将自己所写的词曲卖给青楼酒馆,以此勉强维持生计。

一路游历的他,行至扬州,扬州以前是繁华富庶之地,不少诗人留下惊世名作,以杜牧为最:“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而姜夔时期的扬州,已被金兵蹂躏,行人罕见,城中残垣断壁,庭院荒废,一片狼藉,再也不复当初的繁华热闹,面对此情此景,姜夔不由得提笔写下一首词,以作为怀念和感慨:

【扬州慢·淮左名都】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如今沧桑萧条的扬州,任杜牧才情再好,也写不出深情的诗词吧。扬州二十四桥还在,波光粼粼,冷月孤悬高空,冷眼注视着人间的物是人非,世事沧桑。不知道桥边的红芍药,又是在为谁而开放?

从繁花锦绣到满目苍夷,从花好月圆到天各一方,从强盛的旧时到软弱的今日,一字一句,字字锥心。

这一首词不仅触动了扬州人脆弱的心弦,也触动了宋朝人心中的隐痛,自此,《扬州慢》响彻大江南北,姜夔一曲成名,成为当时炙手可热的词人,也因此结识了范成大等一众文坛大家,他的才气是否为他的科举之路添砖加瓦,又或者改变他的生活呢?由此,便走入他人生的中年阶段。

文章图片3

02

世事沉浮的中年时期

萧德藻,字东夫,自号千岩老人,是姜夔人生中最重要的贵人。

杨万里跟他关系甚好,对他极为推崇,将他与尤袤、 范成大、陆游并举,称为'四诗翁'。

而萧德藻却对年轻的姜夔颇有惜才之心,并评价为:“四十年作诗,始得此友。”

不仅在生活上处处照顾他,更是将兄长的女儿嫁给他为妻。

姜夔也没有辜负他的深情厚谊,萧德藻调任湖州乌程时,姜夔举家随行。居临苕溪之白石洞天,遂以白石自号。

萧德藻也是不留余力地帮助姜夔,并且通过杨万里,由其引荐给范成大。

范成大,字致能,南宋名臣。曾出使金国而不堕国威,《宋史·范成大传》赞语称:成大致书北庭,几于见杀,卒不辱命。有古大臣风烈。

虽然当时已经致仕,退居二线,但依旧具有不可磨灭的影响力。

姜夔赶赴石湖,拜谒范成大。

范成大第一次见到姜夔的印象还是很不错的,虽然姜夔无功名不富贵,一身清寒,但腹有诗书气自华,不由得赞道:翰墨人品似晋、宋间人物。说姜夔颇有魏晋风度。

姜夔在石湖住了一个多月,时值冬日,梅花盛开,暗香浮动,府内一片欢乐祥和,清客们来往相酬,乐工舞姬管弦合奏,隔窗远外,如梦如幻。

不知此时的姜夔心中是否感到焦虑与向往?

不论如何,姜夔没有没有辜负杨万里的举荐和范成大的期待,交出了一份十分漂亮的答卷:

【暗香】

辛亥之冬,予载雪诣石湖。止既月,授简索句,且征新声,作此两曲。石湖把玩不已,使工伎肄习之,音节谐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疏影】

苔枝缀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客里相逢,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

犹记深宫旧事,那人正睡里,飞近蛾绿。莫似春风,不管盈盈,早与安排金屋。还教一片随波去,又却怨、玉龙哀曲。等恁时、重觅幽香,已入小窗横幅。

这是两首意境极高的咏梅诗,漫漫冬日,枝头盛开的梅花,树下吹笛的玉人,寂静又清幽的黄昏,白雪初积,千姿百态的梅花越发显得清艳逼人。又将梅花比作昭君,远嫁塞北的昭君,看到皑皑白雪,是否也会想到遥远的故国,想念冬日里盛开的寒梅?她的灵魂会不会在某一个月夜乘着月光来到江南的梅园,化作一枝梅花,独自绽放,独自美丽?

姜夔以空灵又清幽的笔触写出盛世浮华下清冷的梅花,如同一支高雅的昆曲,曲高而和寡。

范成大收到这两首词作后惊喜不已,当即便命令家中乐工排练,由姜夔一字一句,亲自指导演唱。由此,还认识了歌女小红,在排练演习之中,互有情愫,《暗香》《疏影》排练完成之后,歌女小红也被范成大君子有成人之美,赠与姜夔。

姜夔欣喜之余,写下一首《过垂虹》以表欢喜:自作新词韵最娇,小红低唱我吹箫。曲终过尽松陵路,回首烟波十四桥。

“小红低唱我吹箫”颇有些夫唱妇随的绵绵情意。

纵使被范成大欣赏,但宋朝为官还是以科举之路为主,想要破格录用,不仅要有高官举荐,更需要有特殊的才能,特殊的贡献。

为此,姜夔发挥自己的才能,公元1197年,他搜集整理了《大乐议》和《琴瑟考古图》两部宫廷音乐典籍,但朝廷仅仅口头表扬了一下,并没有授予官缺。

于是,两年之后,姜夔又进献了填补宋朝空白的音乐巨著《圣宋铙歌鼓吹十二章》,这次终于打动了朝廷,下诏特许他破格参加礼部进士考试。

可惜,此次考试不知是否是由于太过紧张的缘故,他再一次名落孙山。

几近中年,好不容易盼来一个机会,却擦肩而过,想必此时姜夔心中羞愧难当,苦闷难疏,从此断了仕途之念,以布衣终老。

文章图片4

03

清贫潦倒的晚年时期

公元1196年。姜夔四十二岁。

萧德藻年事已高,被侄子接去养老,姜夔第一次失去自己的依靠。

此后,他幸运地结识了一位富豪小迷弟张鉴,结成忘年之交,生活所需,多由此人接济。

张鉴,字平甫,南宋大将清河郡王张俊之后,家世豪富。

关于张鉴与他的关系,姜夔曾在《自叙》写道:旧所依倚,惟有张兄平甫,其人甚贤,十年相处,情甚骨肉,而某亦竭诚尽力,忧乐关念。平甫念其困踬场屋,至欲输资以拜爵,某辞谢不顾,又欲割锡山之膏腴,以养其山林无用之身。惜乎平甫下世,今惘惘然若有所失。

十年相处,情甚骨肉。”相识十余年,是比兄弟更亲近的关系。而且张鉴见姜夔于科举无望,便想斥巨资为其买官,但姜夔心里想必颇有几分读书人的清高,又有几分灰心倦怠,就坚决推辞了。又想将锡山的一部分土地送给他,以便他日后养老,只可惜事情还没有办完,张鉴便与世长辞,此事也随之不了了之。此时,姜夔四十八岁。

失去两位重要的资助人,又无望于仕途且挣钱养家能力不足的姜夔无法负担一家子的生计,从此陷入贫困潦倒之中。

姜夔的苦难生活也并没有结束,两年之后,在他五十岁时,东青门外火灾,整个杭州城都燃烧了起来,这一场罕见的大火,不仅是宋朝的灾祸,也是姜夔的大难。

杭州的房屋被烧,他收藏的图书典籍也毁于一旦。从此,他只能辗转于浙东、嘉兴、金陵间谋求生存。

公元1219年,姜夔在扬州与吴潜初识。

这位比他小四十岁的状元郎,是他人生中最后一个重要的人。

吴潜,字毅夫,号履斋,南宋后期名臣,诗人。

关于他们之间的友谊记载甚少,但1221年,姜夔去世,家中贫困,都没有钱举行丧葬仪式,由吴潜等朋友出资将他安葬于钱塘门外西马塍。有《砚北杂志》为证:贫不能殡,吴潜诸人助之葬于钱塘门外西马塍。

从青年到暮年,姜夔有幸结识了三位贵人,第一当之无愧是萧德藻,为他引荐名人士大夫,助其享誉仕林,延誉四方。第二则是张鉴,十年相处,已成亲情,如同手足,且生活受其资助,不仅是知己,更是亲人。第三则是吴潜,虽然相关事宜记载较少,但义成身后之事,是何等的大恩大德。

姜夔这一生,除了仕途不顺,生活清贫,但也曾享誉四方,也曾受人推崇,于诗文音律一道,流芳千古,又有三位知交,一生,可算无憾。

文章图片5

04

姜夔的情与痴

姜夔虽然性格偏有些清高自持,但内心却是热切又缠绵的。

年少时,旅居合肥,遇见一生中最心动的人,从此念念不忘。

虽然娇妻美妾在旁,最爱的还是远在合肥,却再也追寻不到的初恋情人,便是到了四十二岁,依旧为其填词谱曲,追忆那一段青涩懵懂的恋情。

【鹧鸪天·元夕有所梦】

肥水东流无尽期,当初不合种相思。梦中未比丹青见,暗里忽惊山鸟啼。

春未绿,鬓先丝。人间别久不成悲。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

元夕佳节,开春换岁,本是一个本该花好月圆人长久的好日子,他却独自思念起不知生死的初恋情人,不知心中是如何的萧瑟孤独,又或者他与情人当初的日子是多么快乐欢愉,以至于人到中年,依旧恋恋不忘。

可惜野史传记皆无记载,空留二十二篇情真意切的诗文纪念着那一段美好又遗憾的时光。

人生如浮萍,随水且流之。姜夔在时代中掌控不了自己的命运,一路颠沛流离,最想要的总是随他远去。而在合肥的初恋,不过小小一个歌伎,更是时代下一朵小小的水花,不必风吹,便消散于无形。

而姜夔的诗词,他的情与痴,却给我们留下温柔多情又浪漫的想象,留给我们一段因为一个人,爱上一座城的爱情神话。

文章图片6

05

姜夔的诗词成就

姜夔的词是难懂的。

因为他的词,不是写给下里巴人读的,也不是写给下里巴人看的,他的词,有阅读门槛。

都是曾给秦楼楚馆写词的清客,柳永的词,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雅俗共赏,所以世人皆能传唱,而姜夔的词曲不是,一是他自己能编曲子,那自然是新潮的,特别的,并可能不是流行小调,而是能在文士贵人席上演唱的高雅之调,二是他自负于“吾少孤贫”,但不坠先人绪业。”他的身上,还有着宋朝士大夫的清高架子。

所以,他的词:清空、骚雅。

张炎赞道:“野云孤飞,去留无迹”。

王国维却曾批评过他的词:“南宋词人,白石有格而无情。”

怎么解释呢,他说:“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大概便是不管是苏轼,李清照还是辛弃疾,他们的词可能用词不够高雅,典故不够多不够隐晦,但直抒胸臆,真实又强烈的情绪表达能影响到读者,而姜夔的词却过于注重格律,注重言辞,注重雅正克制,显得少了些许人情味,读之没法引发共情。

他又说:“古今词人格调之高,无如白石,惜不于意境上用力,故觉无言外之味,弦外之响。终不能与第一流之作者也。”

虽然格调高雅,但曲高和寡;虽然也情真意切,但克制内敛,不够外放。所以姜夔的词,对于王国维先生来说有格调,无境界。我个人是比较认同的。

不过,文章自古无第一,词派更是豪放与婉约两派分庭抗礼,唯有姜夔以文人之格调,创造出“雅词”一派,虽然没有成为主流,但也是一派宗师,值得尊崇。

(PS:又是凌晨3点,我没打算写长篇,又写成长篇呜呜呜,字很多,大家不会觉得很累赘很无聊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