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湿热呕吐小妙方-黄连苏叶汤

 大爱无疆寻易堂 2021-07-09
黄连苏叶汤出自薛雪《湿热病篇》第17条,组成为:川黄连三、四分、苏叶二、三分。薛氏原条文谓:“湿热证,呕恶不止,昼夜不差,欲死者,肺胃不和,胃热移肺,肺不受邪也。宜用川连三、四分,苏叶二、三分,两味煎汤,呷下即止。”
(一)方证理论源流
用少许黄连与苏叶配伍治疗呕吐是薛雪的一大发明,后世把此方命名为黄连苏叶汤,作为治疗急性湿热性呕吐的专方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其疗效已得到充分的肯定。
(二)方证特点及其在杂病中应用的机理
黄连苏叶汤药仅二味,用黄连苦寒,苦燥湿热并清降胃火,苏叶辛温气香,开宣肺气兼芳香化湿和胃。黄连与苏叶配伍,辛宣苦降,寓黄连配半夏辛开苦泄之意,又有轻宣之长。药味少,分量轻,偏走上焦,轻以去实,有四两拨千斤之效。

(编者按:四川名医李克绍先生曾讲到:“黄连苏叶汤这样的小方,为什么能治呕哕不止这样的重病?说起来也真有趣味,不要看他昼夜呕哕不止,其实这并不是什么重病,只不过是胃上口有点湿热,湿热刺激,才引起呕吐,而呕吐却排不除掉这样的湿热,所以才昼夜不止。用少量的黄连、苏叶,清除掉局部的湿热,不再刺激,也就不呕吐了苏叶、黄连有这样的止呕效果,所以有人治孕妇呕吐,也加入这两味药。”)

清代名医王士雄则从三个方面阐发了本方治疗呕吐的机理:
其一,关于方义,认为黄连不但治湿热,乃苦以降胃火之上冲苏叶味甘辛而气芳香,通降顺气,独擅其长。然性温散,故虽与黄连并驾,尚减用分许而节制之,可谓方成知约矣。其二,关于轻可去实,认为此方药止二味,分不及钱,不但治上焦宜小剂,而轻药竟可以愈重病,所谓轻可去实也。盖气贵流通,而邪气扰之,则周行窒滞,失其清虚灵动之机,反觉实矣。惟剂以轻清,则正气宣布,邪气潜消,而窒滞者自通。
其三,关于热呕治疗,指出世人不知“诸逆冲上皆属于火”之理,治呕辄以姜、萸、丁、桂从事者,皆粗工也。言下之意要重视本方治疗热呕的作用。(《温热经纬·湿热病篇》)
黄连苏叶汤薛氏原治呕恶不止,昼夜不差,欲死者。从临床实际考察,舌红苔黄偏腻,脉数也是其辨证的要点之
辨方证要点:呕吐,苔黄腻
关于本证的病机,薛氏认为是“肺胃不和,胃热移肺,肺不受邪。”这是对呕吐病机的一种创新性认识,也是拟定此方以黄连泻胃火,苏叶宣降肺气的机理之所在,值得重视。
三)用治杂病举例与体会
本方用于治疗呕吐有卓越的疗效,并且可以治疗顽固性呃逆。不仅对于内伤湿热引起的呕吐、恶心、呃逆有效,而且对于肝火冲逆犯胃,胃气不降所致的呕吐、恶心、呃逆均有良好的疗效。因为黄连善于清泄肝火,苏叶善于降胃和中。
我在临床上常用本方治疗肝火犯胃的呕吐、恶心、呃逆证,兼有心下痞者,用此方合小半夏汤;兼有小柴胡汤证者,以此方合小柴胡汤;兼有栀子生姜豉汤证者,用此方合栀子生姜豉汤,屡试屡验,已成了我治疗呕吐、恶心、呃逆证的惯用方。
现介绍治验案两则如下
1
王某某,女,49岁。2005111日初诊。患者因慢性肾炎、尿毒症,已经接受透析治疗,同时用西药常规治疗,病情尚稳定。但1个月以来频繁呕吐,饮食难进,食入则吐因此,希望中医解决呕吐问题。但就诊中医多从脾肾两虚考虑,用补脾肾、利尿、和胃等法,呕吐依然。经人介绍,患者前来就诊,诊时见其烦躁不安,两目怒气冲冲。舌红赤,苔薄黄偏腻,脉弦大滑数而劲。胃脘痞满,无食欲,恶心欲吐。脉舌症一派实象,毫无虚症,肝火冲逆犯胃显然,用黄连苏叶汤合小半夏汤为法,处方:苏叶8g,黄连8g,清半夏10g,生姜6g6剂。1剂呕吐减,6剂呕吐止,能够进食。但食欲不佳,上方加枳实10g,竹茹15g,泄肝安胃以善后。
编者按:中国中医科学院望血液净化中心主任邱模炎教授也喜用黄连苏叶汤加减治疗慢性肾衰竭所导致的呕吐症状,其认为慢性肾衰竭的的病机多在于脾肾虚衰、浊毒内蕴,故而三焦气机不畅,但补虚药多易雍遏湿浊之气,使浊毒更盛,阻滞中焦,加重呕吐症状,因此应慎用熟地等滋补重剂,以袪邪为主,疏调气机,分清泌浊,辅以补虚,止呕而不留邪,补虚而不助湿,从而恢复脏腑三焦正常的生理功能,尤其若患者呕吐严重,汤药无法饮入,则用黄连苏叶汤浓煎,频频呷服,待呕吐停止再辩证用药。

患者,女,76 岁,因恶心呕吐,无法进食1 月,于2017 年11 月9 日就诊。患者诊断慢性肾衰竭5 年,

初诊: 患者恶心呕吐,无法进食,嗳气,乏力倦怠,无水肿,寐尚可,夜尿5 次/天,食少无便,近5 年减重20 kg。舌光红绛少津且浮苔少苔,舌下脉络迂曲,脉沉细弦。诊断为慢性肾脏病4 期,慢性肾衰竭,肾性贫血; 中医诊断: 关格,证属阴虚浊瘀胃气上逆证。急则治标,和胃降逆,止呕为法,佐以养阴。药用黄连3 g,苏叶9 g,法半夏9 g,竹茹10 g,沙参12 g,麦冬12 g,石斛12 g,酒大黄3 g,车前子9 g,生姜两片煎汤冲服。

二诊: 服药6 剂后,患者自述服药期间无呕吐出现,嗳气减轻,能少量进食但食欲不佳,乏力如前。夜尿5 ~6 次/d,大便不畅,夜间偶有皮肤瘙痒,口干,略口苦。舌脉同前,前方加生地12 g,玉竹12 g,玄参12 g,生地榆10 g,槐花10 g,防风6 g。

三诊: 服药6 剂后,患者于2017 年11 月21 日复诊,恶心呕吐已无,食欲稍缓,口干不苦,疲倦乏力,便干不畅。患者舌仍红但苔渐复,根苔略浊,舌质较前润泽,脉左沉略弦,右沉细略弦,尺弱。后方药换为治疗慢性肾衰竭的调补分化经验方继续治疗,以期延缓肾功能进展。

2
马某某,女,22岁,学生。2005510日初诊。素有胃脘痞满不舒,无食欲,晨起恶心,刷牙时恶心欲吐。最近在校外小餐馆吃饭后,频频呕吐,不能进食。急诊去西医医院治疗,呕吐缓解,但仍然呕吐恶心,不想吃饭,进食则吐。诊脉弦滑略数,舌红苔黄略腻。辨为肝郁化火,夹胃中湿热冲逆之黄连苏叶汤证。处方:黄连8g,苏叶10g,灶心土60g(煎汤代水)。少量频频服入。3剂。1剂吐止,3剂后再未呕吐。
(编者按:灶心土又称伏龙肝,是农村中烧杂草的炉灶底下年久烧成的红褐色土块。李克绍讲到“它本性沉重,性能下降,气香性温,暖脾温胃,在胃气太虚,水药不受,别药入口既吐的情况下,用伏龙肝有立竿见影的疗效。1957年的一个夏天,其由家中返回诊所,忽闻室内有呻吟声,定睛细看才看出是本所会计员张某。原来他患有急性胃肠炎,剧吐剧泻一昼夜,已严重脱水。我看了以后说,我用点药看看。所内另一西医因为服药既吐,主张停用一切药物,让胃休息,听其自然恢复。我觉得西药不行,还有中药,大方不行还有偏方。便到邻家,从土灶里抠取灶心土一块,有小鸡蛋大小,放在碗内捣碎,冲入开水,搅了几下,等粗渣沉淀后,将带土黄色混水,倾入另一碗中,乘温喝下大碗黄混水,病人一口气喝下,竟未再吐。病愈后,患者追述说:“那药真香”。伏龙肝味香,正常人是体会不到的,这只有在胃气大虚的情况下,才能觉出味香。中医讲“香入脾”,这证明两点:一是脾胃之气太虚,二是药极对证。由于伏龙肝能镇吐,所以临床对于一些艰于服药的人,怕服药引起呕吐,常常先用伏龙肝煎水,再用此水煎药,往往可以避免服药后引起呕吐。”
四川名医李克绍先生也善用该方治疗呕吐,他曾治邻居王某男,50岁,农民。偶尔似觉感冒,但没有明显的寒热症状,却频频作呕,又呕不出什么,从早至午,几无休止,非常苦恼,求治于先生。经诊察后,既不是寒吐,也不是单纯的热吐,舌苔微黄薄腻,即断为湿热呕吐,用黄连1.5g,苏叶1g,水煎服。病人第2天来诉,此药服下后,胸中觉得十分拘紧,像有人用手大力抓住一般,想有意地试作呕吐,也不能了。自后再未服用他药,呕吐也未再发作。李克绍先生尤善用二陈汤合黄连苏叶汤治疗呕吐,认为二陈汤内包括了小半夏汤,可以治疗痰多呕吐,但对于湿热呕吐,则不太适合,如合入黄连、苏叶,黄连能清热,又能燥湿,苏叶能降气,又能止呕,所以冾疗湿热呕吐疗效更好。(《中医临床家李克绍》)
王士雄认为本方“用以治胎前恶阻甚妙”,实为经验之谈有待进一步研究。
图片
编者按:另附北京王建红教授用此方治疗呕吐医案2
1、妊娠恶阻案
黄某,女,26岁,演员,1994729日初诊。
患者妊娠2个月,恶心,厌食,食入即吐,心烦不安,倦怠无力,痛苦不堪。先后请两位妇科专家诊治,服药10余剂而不效。因与其母为同事,故患者前来咨询。见舌略红,苔薄腻微黄,脉弦滑略数,偶见咳嗽
因偶咳令笔者想起薛氏治肺胃不和之法,遂处黄连3g、苏叶6g,嘱煎汤频服,每次只进1小匙,含于口中馒慢咽下,结果3剂减轻,同法继用2剂告愈。
2、无名呕吐案
张某,女,32岁,干部,199488日初诊。患者想不起任何诱因,近月来,每晨起床后干呕恶心,刷牙、饮水、吃饭等均能引起干呕甚至张口则发呕出有声且高,口渴欲饮,但饮入即呕,不能进食早餐,心烦,舌红,苔薄腻微黄,脉弦数。
由水入即呕一症,想到薛氏之法。为处黄连4g、苏叶10g、竹茹6g,结果1减轻,3剂呕止,后随访再未复发。
体会:王孟英对薛氏此法以很高的评价,认为黄连不但治涅热,乃苦以降胃火之上冲,苏叶味甘辛而气芳香,通降顺气,独撞其长。两药分不及钱,但轻可去实,可愈重病,贵在轻清以宜通窒滞。笔者体验到,苏叶辛温宣达,黄连苦寒清降,两药配伍,既有栀子达郁热之妙,又寓泻心汤辛开苦降之意,故治疗胃有郁火,气郁不宣,升降失司之呕吐、胃痛、烦躁诸证,堪称合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