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里的钙含量慢慢流失,肌肉也不例外,如果不注意还会发展成「肌少症」... 肌少症是什么?如何自测?如何预防?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 骨骼肌为什么会流失? JINGYITONG 人体大约有600多块肌肉,其中含量最多的是「骨骼肌」,广泛分布于我们头、颈、躯干、四肢; 我们日常的各种动作,主要靠的就是骨骼肌和骨骼相互配合来完成的。 骨骼肌由于供血程度不一样,有两种肌纤维: ● 红肌纤维:也叫Ⅰ型肌纤维,是慢肌,耐力较好; ● 白肌纤维:就是我们所说的Ⅱ型肌纤维,与爆发力、速度等相关。 不过骨骼肌含量会随年龄增长而减少,其中Ⅱ型肌纤维的减少最明显,从30岁开始,骨骼肌肌量达到峰值,此后每年减少1%~2%。 再加上缺少运动、遗传因素、营养缺失等原因,「骨骼肌」含量流失会更严重。 什么是「肌少症」? JINGYITONG 当肌肉流失到一定程度,就会发展成「肌少症」。 肌少症 与增龄相关的进行性、全身肌量减少和/或肌强度下降或肌肉生理功能减退; ●60~70岁的老年人:发病率为5%~13% ●80岁以上的老年人:发病率高达11%~50% 主要症状: 小腿腿围减少、握力下降、步行速度减慢、活动力变差。 肌少症不光是肌肉含量变少,还会对身体造成其他伤害: ❶ 吞咽功能受影响:肌少症会让我们身体里与负责吞咽的肌肉功能减退,会增加肺部感染的风险; ❷ 增加跌倒骨折风险:肌少症和骨质疏松也有一定关系,当肌肉量减少、骨密度降低时跌倒风险也会增加。 ❸ 增加感染风险:肌少症也会一定程度导致营养不良和抵抗力下降,增加老年人发生流感、肺炎的风险。 专家提醒:一些年轻人过度节食、不运动等不健康的减肥方式也会出现肌少症的情况。 3个方法自测肌肉量 JINGYITONG 01 量小腿围 AWGS2019(亚洲肌少症诊断及治疗共识2019版)建议,小腿围界值:男性<34 厘米、女性<33 厘米,对诊断肌少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替代量腿围方法 ▼ 如果手边没有软尺,可以用自己双手的食指和拇指环绕围住小腿最粗的部位。 如果指环围度与小腿围刚好合适或略大,则患肌少症的风险就会增加。 02 测步速 用步速来衡量肌肉功能时比较全面的指标,用日常走路的正常速度走6米,同事计算时间: 如果步速<1m/s,就存在步速下降,则可能存在肌少症。 01 测握力 双脚打开与肩同宽,用左右手分别使劲攥握力器,读取握力器上的数值。 肌少症的握力诊断界值为:男性<28.0kg,女性<18.0kg。 2招教你预防肌少症 JINGYITONG 增加优质蛋白质摄入 蛋白质是合成肌肉的重要原料,建议老年人每天摄入1.2~1.5g/kg的蛋白质,以优质蛋白为主,分3餐均匀摄入。 增加抗阻力运动 建议每周完成3~4次,每次持续20分钟左右的力量训练。 老年人运动方式因人而异,虽然俯卧撑、举哑铃都属于抗阻训练,但强度较大,不适合老年人,其实利用生活中的小物件做一些动作,也可以达到锻炼的效果,比如:举矿泉水瓶、坐位抬腿、静力靠墙蹲、拉弹力带等。 ![]() 对于老年人来说很容易因为肌肉流失而发生跌倒,所以要更要注意日常的蛋白质摄入并进行一些锻炼。 担心有跌倒风险怎么办? ![]() 如果担心有肌少症和跌倒风险,建议到这两个科室就诊检查: ● 老年病科 (去挂号) 老年病科可以对如肌少症、三高、心脑血管病等常见老年疾病进行专业诊治。 ● 防跌倒门诊 (去挂号) 防跌倒门诊的医生则会针对患者的肌力、跌倒风险等进行评估,并制定相应的预防训练和防护指导。 本文为“京医通”原创,如有内容转载,请标明来源 审稿专家:马丽娜 宣武医院 老年医学科 副主任医师 编辑:医口酥、医梨沙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