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亨利克·易卜生《玩偶之家》

 叶飞飞yff 2021-07-11

《玩偶之家》出版于1879年,这出戏一开始争议很大,因为它尖锐地批评欧洲革命时代的婚姻规范。每一代人都有不同的方式解读这本书,每个读者,都会对里面娜拉的形象有自己独特的感悟和思考,也许,这也是一直以来,这本书留给我们的启示所在。

在《玩偶之家》里,娜拉,她是怎样的形象呢?在第三幕剧之前,她还是一个把苦恼留给自己,把欢乐带给身边人,甘心做丈夫可爱而又听话的--丈夫口中的“小鸟儿”、“小松鼠儿”,每天都和孩子们玩闹的活泼开朗的女性。她为丈夫治病而借钱,假用父亲的名字在借钱的借具上签名,为了丈夫的面子隐瞒一切,甚至为了丈夫的前途不惜准备牺牲自己。所有做的这一切,娜拉都是建立在对丈夫深厚的爱并且始终相信丈夫同样爱着自己的基础上。

可是,事实到底如何呢?后面的戏剧里,当真相大白后,丈夫不但没有谅解维护她,没有像娜拉心里期望的那样为她挺身而出,而是将一切罪责和愤怒都堆在了她身上,她成了丈夫口中欺骗撒谎的不良女人,连她对孩子的教育也剥夺了。丈夫确信娜拉的行为已经触犯了法律,他害怕此事被诉讼,担心职业前程受阻。而当他听说柯洛克斯泰在克里斯蒂娜的劝说下已经撕毁了那张娜拉签名的借据后,他将娜拉又看成了他的“小鸟儿”、“小松鼠儿”,并想和娜拉和好如初。

这时,娜拉才明白自己只不过是丈夫的“玩偶”,一个永远无法和他平等生活的玩偶女人。最终,娜拉说出“首先我是一个人,跟你一样的人--至少我要学做一个人”后,离家出走。娜拉的毅然出走,成为了女性独立和觉醒的标志,除留给丈夫海尔茂无尽的悔意外,也留给全世界一个深刻的反思,或者说,当人们在讨论戏剧影视里的女性形象和家庭问题时,娜拉都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参照物。

《玩偶之家》,不得不说,它留给人们的深层思考和思想觉醒,直至如今都不过时。至于,娜拉出走以后呢?易卜生没有给出答案,任何人都不可能有一个普遍的适用的解决方案。正因如此,使得它在女性为挣脱传统观念的束缚,为争取自由平等而斗争的路上,散发出独有的精神魅力。

再说说易卜生。亨利克·易卜生(1828-1906),19世纪挪威著名剧作家、戏剧导演诗人,是世界上最负盛名的剧作家之一。他常被称为“现实主义之父”,是现代主义戏剧的奠基人之一。易卜生的作品被认为是“问题游戏”。“问题剧”是戏剧的一种形式,通过舞台上角色之间的辩论来处理有争议的社会问题,他们通常在现实社会背景下代表着相互矛盾的观点。在他所有杰出的作品中,《玩偶之家》无疑是最著名的一部。在2006年,它赢得了世界上表演最多的戏剧的荣誉。玩偶之家平凡的魅力在于它审视现实在许多外观的背后,用批判的眼光和自由的探究,揭示生命平等和问题道德。

易卜生于1828年出生在挪威东南部的一个小镇上,是家中六个孩子中的老二。16岁时,易卜生到格里姆斯塔镇上的一家药材店当学徒,期间阅读了莎士比亚、歌德、拜伦的作品,开始动手写诗,并学习拉丁文。他的第一部剧本是在20岁时写的。

1858年,易卜生娶了苏珊娜·托雷森为妻,并最终有了一个儿子。易卜生认为男人和女人之间的婚姻应该是婚姻的结合平等——每个人都自由地成为自己的人。这种信念导致了易卜生的许多观点被批评者指责他不尊重婚姻的神圣纽带。

1862年,他写了一部名为《爱的喜剧》的戏剧,许多人认为其中有丑闻接近爱情和婚姻。在经济状况窘迫的情况下,他创作出了《布兰德》《皇帝与加利利人》等作品。第二年,易卜生离开挪威,在接下来的27年里,他主要生活在罗马和其他意大利城市,德国和丹麦。正是在那些年里,易卜生继续写了他的剧作,声誉是建立在戏剧之上的。易卜生侨居在罗马、德累斯顿、慕尼黑等地,创作出《社会支柱》《人民公敌》《群鬼》《玩偶之家》等作品。

易卜生戏剧的坦率和现实主义使它的作品在一些城市被禁止,他受到了许多人的攻击,但也得到了诸如此类的批评人士的支持,如乔治·布兰迪斯和乔治·萧伯纳。到20世纪初,直到1906年易卜生逝世10年后,他的戏剧才被完全被欧洲和美国接受。

最后,让我们向亨利克·易卜生致敬吧,他用《玩偶之家》--比伍尔夫夫人的宣言《一间自己的房间》早半个世纪的经典戏剧,给全世界留下了发人深省的问号和反思。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