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疗效才是硬道理,学习方法个人建议

 一元堂中医张 2021-07-11

每一个学习伤寒论的人,都有一套自己的认识,对经典的解读都不一样。

即使是很多中医大家,中医名家也对伤寒论的认识是不一样的。

Image

伤寒论流传两千年下来,经典就一本,可是后世对经典的认识、解说,可以说是有几百几千本之多。

可是我们这些后人该怎么做,从哪里学起,看谁的注解能更好的理解伤寒论呢?

这真是一个大问题,难问题。

哪一个人学伤寒论都想看的是伤寒论的真面目,想看真品,不会是想看复印件吧。

想找到看到伤寒论的本来面目,只能我们自己去伤寒论里找,以经典为依据,后人的注解仅仅是辅助,也就是他复制的时候自己在上面加了很多自己以为很好的图画,我们用它也就是一根拐棍,需要的时候用一下,也完全可以不用。

我本身学习伤寒论也有十几年了,也曾经有过很多困惑,迷茫,走过很多弯路,看过不少人的讲解、解读,也糊涂过很长时间,这每一条条文在干什么。

站在我个人的角度跟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更好的学习认识伤寒论吧。我说的这些主要针对的对象是没有学过伤寒论或者学过还没明白伤寒论在讲什么的这些同道朋友。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首先先把条文弄清楚,最好是每条都背过,知道单独每一条的大概意思,条文字面意思就可以。

下一步就需要找到条文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这一条说的跟哪一条有联系,这一条的上边应该是哪一个,这一条的下边应该是哪一个。

比如说表实证用麻黄汤,表虚证用桂枝汤,那么表实证和表虚证之间用的有哪几个条文。

这几个条文是都在太阳篇中出现过的。

再下一步我们还要去找太阳病怎么发展会到阳明病,怎么发展会到少阳病,怎么发展会到少阴病等等。

这样我们就把整个伤寒论完全联系起来了,知道了整个疾病的发展变化,那么治疗呢,也就有了整个的对应的方药。

在我们的思想里建立一个六经的框架,里边有了大概的病症以及方药。这个框架就相当于我们盖楼仅仅是刚封顶的样子。

最后一步就需要我们完善六经整个框架里的东西,不断地在里边填充,也就是我们现在盖好楼后的精装修。

每一部分每一个单元都要加入合适的东西。既要把伤寒论里的东西填充进去还要把后世一些医家独特的中医理论方药认识融入到伤寒论这个框架里。

这样不断地让自己理解的伤寒论六经辨证不断的扩充、完善。

最后再说我们的学习不是为了仅仅学习不是好玩、好看,不是为了如何的高、大、上,我们的目的是用伤寒论,用这套理论去治病。

这套理论学的再好来个感冒就不知道怎么下手了,说明学的方向可能出了问题。中医理论一定是紧紧跟临床联系的。检验你学的好不好,就看你用药的疗效。

治病的疗效才是硬道理,这也是中医之所以能流传几千年的原因。

以上仅仅是我个人对一些朋友学习伤寒论步骤的建议。希望对大家有用。

再有如果大家没有学过伤寒论,想从某一个名家的讲解里去学习,建议你一定要把这个名家的讲解完全弄清楚了再看其他人的。一定不要这个人的还没清楚明白就看另一个人的讲解。

每一个人的讲解都是不一样的,这样没有目标的学习,只能是自己绕弯路。我就曾经绕过很多弯路。

如果有朋友真想学习中医,学会中医,希望大家认认真真的去学习,拿出时间拿出精力,拿出奋力拼搏的精神,研读经典,用几年的时间一定可以有很大的进步

想学会中医不是靠每天读几段小文章,看个偏方,懂个鸡汤,搞个医案,就能学会中医的。

中医有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我们学的一切都是为了建立自己的理论体系,把这套体系融入到自己的血液里,大脑里。只有这样才是学会了中医。

希望大家可以很快的进入伤寒论的大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