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工程管理学

 东方文捷 2021-07-13

马工程管理学-论述题-干货~公众号-马工程管理学

绪论

1、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在企业管理研究基础上抽象出的一般管理理论对其他组织的管理是否也具有指导意义?

答: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的管理实践。从广义上来说,管理实践包括对个体活动的管理和对群体活动的管理。任何个人即使在从事仅与自己相关的目标活动时,也需要在可利用的不同资源中进行选择。但管理学主要是在研究对群体活动的管理、特别是对以企业为主要载体的组织活动管理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因此,现代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企业活动的管理。

管理学萌芽于对管理实践的思考。管理思考虽然历史渊源久远,但是管理思想则是伴随着工厂制度而大量涌现的。随着产业革命的发展,工厂或企业的数量愈来愈多,规模愈来愈大,活动内容愈来愈复杂,专门从事管理的人因此愈来愈多,对这些人所专门从事的管理活动的思考也愈来愈丰富。正是这些思考的累积促进了管理思想的系统形成,进而推动了管理理论的发展。因此,现代管理学通常通过解剖企业经营活动来描述和抽象管理活动的一般规律。把企业组织作为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不仅因为它是现代微观经济活动选择的普遍形式,不仅因为这种组织形式数量众多、提供着大量鲜活的研究案例,而且也是历史发展的选择。对人的活动,或者说对人在活动中的行为与关系的协调是企业以及其他有组织的群体活动管理的基本内容,因此在企业研究基础上抽象出的一般管理理论对其他类型组织的管理也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2、现代管理学是如何产生的?这对当代管理理论研究和管理实践的发展可能提供哪些启示?

工厂制度为管理思想的繁荣提供了客观的基础,系统的管理理论便是随着工厂制度的发展而逐渐萌芽的。从企业基层做起的泰勒对作业方法与时间的研究和法约尔对一般管理的研究,显示了早期管理学者与管理实践的密切关系。韦伯关于官僚组织的抽象总结则彰显了早期理论家的贡献。工业心理学家梅奥在霍桑工厂的实验启动了管理学家关于企业活动中人的因素的思考。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特别是 20 世纪 60 年代以后,企业经营范围不断扩展,技术进步的速度日益加快,生产的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企业经营环境日趋复杂,企业在组织内部的生产经营活动时,不仅要考虑到自身的条件限制,而且要研究环境的特点和要求,要努力提高适应外部环境的能力。许多研究人员就企业如何在变化的环境中经营进行了许多方面的探索,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系列不同的理论观点。美国管理学家孔茨把这种现象称为“管理理论的丛林”。不同学者分别从系统、决策、经验、权变等角度对企业管理问题进行了全方位的思考,管理学的理论框架因此而逐渐成熟。

管理学产生与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要根据管理实践的发展不断总结和完善管理活动的一般规律,从而不断发展管理理论,同时也要不断发展的一般管理理论,指导我们的管理实践,促进作为管理活动载体的组织的发展。

3、管理学学习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

答:管理学是在研究人类有组织的群体活动的基础上产生的。任何人的活动在客观上都存在管理的需要。学习和研究管理学,不仅是为了抽象和掌握管理的一般规律,了解管理的一般理论和方法,更是为了提升我们的管理能力、指导我们的管理实践,以实现个体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学习管理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和掌握管理的一般规律,提升我们分析管理问题和解决管理问题的能力,因而可以指导我们在学习、生活以及工作中的管理实践。学习管理学,首先可以让我们了解管理的一般规律。系统地学习管理学的相关理论,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管理的一般规律,熟悉管理的一般方法,不仅可以缩短我们成为成功管理者的过程,而且可以帮助我们越过陷阱,少走弯路,缩短成功的周期,提高成功的概率。此外可以帮助我们形成理性分析能力,提升我们以直觉判断为基础的决策或决断的能力。

4、试分析管理学的理论研究与管理实践能力提升的关系。

答: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强调,哲学的重要使命在于指导实践改造世界。实际上,从某种意义上说,科学的根本使命是指导人们在认识世界的基础上改造世界。管理亦然。在所有科学特别是社会科学中,管理学是与实践联系最为密切的。管理学的理论来自实践,管理学理论的可靠性和有用性也要通过实践去检验。只有在掌握科学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我们才能结合不同组织的性质和使命,根据组织可以支配的资源种类和数量,适应组织环境的特点及其变化,选择合理的活动方向、内容和方式,从而在不断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前提下充分地实现组织的目标。

5、马克思主义对学习和研究管理学的指导意义是什么?

答:用马克思主义指导管理学的研究和学习,就是要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去思考管理实践,探讨管理理论的运用和发展。

首先,要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分析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的关系。管理理论是管理实践发展的产物。人类的管理实践虽然古已有之,但只是随着工厂制度的发展,等到管理实践丰富到一定程度、从而人们关于管理实践的思考积累到一定程度后才开始形成比较系统的管理理论。

其次,要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分析管理理论的一般抽象与具体运用的关系。在管理实践研究基础上抽象出的一般管理理论,虽然对不同组织活动的管理都有可能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但是不同组织的性质不同、使命不同、成员不同、活动内容不同、所处的环境不同,相同的管理理论不能在这些不同的背景下被教条地运用。

再次,要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分析作为管理对象的组织活动与组织环境关系。组织活动是运用可支配资源提供社会所需服务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组织与环境的关系也是互动的。

总之,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管理学的研究和学习,要求我们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追踪管理思想的历史演进,去抽象管理活动的一般规律,去指导管理理论的实践运用,去分析管理学的时代特征,去预测管理学的未来发展。

6、为什么说“理论联系实际”是管理学学习和研究的基本方法?

答:管理理论是在总结管理实践基础上对管理活动一般规律的抽象,在管理实践研究基

础上产生的一般管理又对人类的管理实践产生了重要的指导作用。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的发展都是理论联系实际的结果。只有密切联系实际,管理理论发展才有可靠的依据,管理实践发展才有坚实的基础。因此说,理论联系实际是管理学学习和研究的基本方法。

理论联系实际,首先需要我们把握管理学的理论体系,理解管理的基本原则、方法和工具。这些原则、方法和工具是在众多管理者丰富经验的基础上抽象出来的,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但同时我们知道,具体组织的管理实践总是千差万别的。组织性质不同,使命不同,活动特点不同,环境不同,可以借助的原则、方法以及工具也会不同。即使可以借助的原则、方法、工具相同,其具体运用也必然相互有异。这就不仅要求我们在学习相关理论时了解这些理论形成的实践背景,而且要求我们通过具体的案例解剖或事例分析来把握理论与方法的本质。

理论联系实际还要求我们用所学的管理理论与方法去观察和分析我们工作和生活中的管理问题。管理既然是对人的活动的管理,是对活动中人的关系的协调,那么只要有人的活动,有人在活动中的关系,就会有管理活动的存在。管理可以说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不管我们是否愿意,我们每个人都处在一定的管理关系之中。你要么是管理者,要么是被管理者,或者既是管理者也是被管理者。我们的工作与生活中处处都有管理的问题。理论联系实际要求我们运用管理学的相关理论知识更有效地思考和探讨我们身边的管理问题。

如何让员工效率最大化?管理学之父告诉你...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