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说说滑县的老城墙

 滑州文史之窗 2021-07-13

图片

编者按:前段时间听圈里的朋友说滑县老城墙上围挡了,感觉是不是老城墙的保护被再一次提升到日程上了。我内心倍感欣慰。一直以来我都为滑县老城墙现状捏了一把汗,现在终于看到希望了。于是,又忍不住去看了看那段老城墙。

图片

(残存的老城墙就像一条被剥皮的虬龙,昂首怒视苍穹)
曾经在朋友文字的描述中,我了解了滑县老城墙的存在和历经沧桑的过往。我是多么企盼、渴望能够有机会去目睹她的芳容。可我始终在犹豫彷徨。我实在不敢走近滑县老城—那段朋友文字中多次描述过的残垣断壁垣的土墙。可我还是心有不甘,终于选择了一个冬日上午,决定独自一个人对滑县老城墙做一次特别的“拜访”。

图片

  (围上了挡板的滑县老城墙
出行的日子已是岁末。冬日的太阳,看着也是光芒万丈,实则是没有温度只有形象。迎面的朔风吹得我全身瑟瑟发抖,冬日的背影也拉得好长好长。我一个人走在这寂寥的空间,蜿蜒迤逦中间只有一条小路通向远方的荒凉。光秃秃的一片杨树林近在咫尺却人迹罕到,偶有哀鸿的鸣叫凄厉令人不禁感伤。树林间的枯枝败叶经年堆积,踏上去简直深可没膝。穿梭于丛生的杂草、荆棘之中,身上挂满枯叶,手背不时划有血迹。遥远处我望见一座人工的土山,高高大大,逶迤连绵。原本以为这就是传说中的老城墙,然而林立的塔吊说明了这是开发商在挖掘建筑基槽时堆积的土丘。慢慢地走上去,眼前一段六七十米的断壁残垣在高大土丘挤压下显得有点自惭形愧,却又是那么顽强倔强。我想这应该就是文友多次描述的滑县老城墙了。

图片

对于滑县老城我了解不多,只是在一些簌簌落落的斑驳文字中有一些触摸。滑县老城历史久远,追溯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渊源。据旧县志记载,公元前1000年的时候,周康王封周公次八子伯爵于滑,为滑伯。后裔以国为姓称滑氏。春秋时期,滑国为秦国所灭。滑氏以此为垒,后人增之以为城,临河有台,故曰滑台城。这也许是滑县古城最早的历史渊源。历史沿革中滑县这片沃土,早为帝都,继为郡守,明初降州而为县。滑台古城地势险要,历来为兵家必经之地。楚汉之胜负由此而分,袁曹之成败因此而决。南北朝、五代十国时期群雄割据,更是据之而拥有天下。清末滑县李文成天理教起义尤为振聋发聩。及至近代滑县战役攻坚之难更使滑县古城彪炳史册。
可惜的是正是因为滑县古城险峻坚不可摧,抗日战争中曾为日寇驻守,解放战争中又为匪首王三祝和吴蓝田盘踞。他们凭借滑县老城墙坚固负隅顽抗,使得我人民解放军在攻城之战中伤亡巨大。当年横扫大半个中国的四野领导南下路过这里,听完关于滑县战役的汇报,认为此地艰险,恐以后为图谋不轨者所用,决定拆除滑县老城。现如今,就这样滑县这座有着三千年文明历史的古城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成了战争的牺牲品。后来居民挖砖取土,老城墙毁坏殆尽。

图片

老城墙只剩下今日之残垣断壁。想来不禁令人唏嘘不已。望着眼前残垣断壁的滑县古城墙,踏着脚下的绵绵衰草,无意间瞥见身首分离静静躺在荒凉中的文保标志。我能感觉到历经岁月沧桑古城墙的无奈和凄凉。为子孙后代留一片灵魂的栖息地吧,让他们在人欲横流的世俗世界里能够知道自己身在何处,将向何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