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质朴情怀 || 老 城

 龙城日新学堂 2022-07-21 发布于山西

1

老城故事多

爱看书是个好习惯。

所谓“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关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能够“足不出户,目不窥园。”那是因为你有书。

从书上,我看到许许多多的城的故事。

以前看书少,这方面资料也少。只觉得城邦之类的东西是西方的专利。什么雅典古城,罗马古城,希腊古城。

后来看到新的历史书。才知道,中国人古城有过之而无不及。从两千年的古城遗址到殷商、镐京,到咸阳、长安再到淄博、杭州。

等到了唐宋时期,长安与汴梁,包括临安、杭州,已经是世界性的大都市。勾栏瓦舍已经出现。到元明清时更是大都市遍及全国,城市文化已经跃然纸上。

2

真正的老城

留存到现在的古城亦不在少数。

我惜财好静腿短,没有走过大地方。

榆次、平遥,再远一点大同、西安、北京、江浙苏杭和广东也都去了下。每到一处地方,正如别人所说,高楼林立、马路宽了,人多了,店里东西多而已。所以,我只找老城转。

拙政园里听了听琵琶,大栅栏街上转了转王府,长安城里寻了寻市井,平遥古城、榆次古城只找小街小巷。耿市长恢复的大同古城和晋阳古城。大同我住过四年,已经咂摸过夯土的古城中的烽火味道,太原近在咫尺,时不时停了车,徜徉在羊市街,铁匠巷里。

看老宅子,摸老墙,听老方言,访老故事。把这些支离破碎的片断连贯起来,就是断断续续千年史话。比书上更丰富,比传言更真实。

40岁时,我才有了自己的车,开着车,拉着女儿去了平遥古城,说句老实话,听宣传听多了,反而不想去了。觉得虚空夸大,不够现实。真正到了古城下,立刻有当地人蹬了三轮车揽客。一人三十元就可以逛个遍,而且他是义务导游。

半个老乡,不怕上当,不去宣传的点,告诉他转真正的老街巷,他说懂,就从城墙缺口处钻进去。绕开了小巷。斑驳的墙面,暴露的青石,锈迹斑斑的扒钉,掉了漆的大门。满口平遥话的介绍中,我知道这八卦城也叫乌龟城。城墙已经重建数次。

旧城里的还有没迁走的老住户。他们才是真正的历史遗存,真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农民不同,他们不事稼穑,在城市里干着维护城市生存的各色工作。他指给我看尚存的几家老住户,门口端着茶碗,半躺在椅子上休憩的,才是辈辈相传的城里人。

真正的老城,就这么活生生展现在我们面前。

3

旧东西不要随便拆

不用再远,每天上下班,走过路过的那些小胡同里,人们很少关心它们为什么叫美人巷、太子寺巷,却不知道没改过名字的老街里才可能保留着旧的气息,旧的点滴。

刘锁祥教授来文水期间,执意要访老巷,正合我意,带着他们夫妇走进一家家老院子,看着吉光片羽似的一小块旧匾、一小段漆画、一两间老房子,老人久久地驻足,不时掏出小本子,描摹那些无法解释的图案。

看到“鸢飞鱼跃”的匾时,他大为赞叹,和院主说你家出过大人物;看到青石窗台上,他问你家是不是祖上做大生意;看到八抬大桥出进的大门时,他会打听是否有过大官。尤其是看见市楼这样的遗迹,他抚着旧碑,一字一句地考问,推测着文水的历史、老城的盛状。

在我给他看到县城旧文庙存照,并讲述梁思成、林徽因夫妇远涉来考察的故事时,他叹息了。站在新建的文水市政广场那里,他叹息了。我们一起寻找文水老城墙遗迹未果。他叹息了。语重心长地说:文化需要载体。

旧东西不要随便拆。老城需要的是保存,不是开发。老城保存的是文化,不只是建筑。并要我联系当地文物部门,要把南北街尚存的老建筑都拍了照,建了档。有些旧语言,可以录音保存。再不保存就没有了。

刘老师是姚奠中先生的弟子。国学渊源深厚,相处的短短几天里,我被他感染到了。从此,时常浪迹于古旧之中,举手拍来,命笔记来。渐成册子,集成本子。以后时时翻阅。便如又临其境,又闻其声,又见其人。

4

原来,我亦是老城遗存......

老城里不只是老街老巷老院和老宅子。它更加体现的是一种历史文化的沉积。

北方有北方的沙土气,南方有南方的苔藓痕,车辙印、旧码头,当铺、酒肆。吴侬软语、京城叫卖;一砖一瓦、一枝一叶都不得随意更改,不能消了它固有的那些市井味、烟火气。

在这个基础上,如耿市长所为,寻根探源,依式营建,重新建出当时相貌。便把这老城留住了,新城则建在一边,新旧互相辉映,相得益彰。文化得以传承,乡愁亦能留驻。善莫大焉。

正在白马寺巷漫步时,忽然一处旧院中,一耄耋老人叫住我,问我姓氏,问我是不是本巷人。得到肯定答复后,问我是不是庞家后人。我愕然点头注目。老人笑笑:“来,坐下,我给你讲一讲你家历史。”

原来,我亦是老城遗存。

2020651000

书画老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