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半夜开始下的雨,天亮时,雨停了。窗子里透进来的风带了一些凉爽的感觉,不像平日里那么闷。 懒懒的,不想起。摸过手机,随便翻着,新闻,朋友圈,小视频,国际国内大事,网红,柴米油盐,什么都有,内容多得有些晃眼。 妻说,出去走走吧,顺便买点菜。 我说,好。 市场离小区不远,穿过一个胡同,左拐就到。两个简易的大棚,几根柱子挑了个拱形的顶,随地的摊位,东西随意地堆在地上,有的垫了编织袋,或是装在那种塑料的筐子里。卖菜的多是附近村里的人,黄瓜,韭菜,丝瓜,芸豆,西红柿,一应的家常菜都有,还有卖葡萄,卖桃的。人挺多,问价的,还价的,挑菜的,熟人闲聊的,有些嘈杂,但谁也影响不到谁,各忙各的。 菜是新摘的,新鲜。粉色的西红柿,晶亮的皮,带着几点水珠,莹莹的诱人胃口。紫色的茄子,弯成了半个括号, 几个老人边挑边说,菜又比前一天贵了。 卖菜的说,雨水这么多,地里都没有菜了。 也是,这些日子,隔三差五一场雨,连阴天,地里的东西只长秧不结果,让人干着急。 几只茄子,几个西红柿,几根黄瓜,提在手里,沉甸甸的。 看看穿着短裤、凉鞋、汗衫的自己,和周围的环境挺搭。 在上海时,去小区旁边的商店里买菜,办会员卡,买便宜菜,混在大爷大妈群里,也没有觉得有什么违和感。 早饭吃什么呢?我问 妻说,你想吃什么? 我想了想,也没有什么特别要吃的。 平时总会懒起,早饭也就马虎了些。 然而,想起以前喝过的豆腐脑,那种淡淡的豆香和细腻爽滑的感觉,在喉咙口里咕噜了一下。 我说,吃个火烧,喝碗豆腐脑吧。 小店临街,不大,一间的店面,外面摆了几张方形的矮桌,几个小凳子,桌子上摆了个调料盒子,有辣椒、胡椒粉、盐、味精等,一个小小的草编的篮子,放了一些零碎的蒜瓣。山东人爱吃蒜,小店里多会有,就像去山西,小店里多会有一壶醋一样。 豆腐脑很嫩,浇了汤水,洒了一点香菜,加了一点韭花酱,还有切碎的疙瘩咸菜,自己又放了一点辣椒,白的,红的,绿的,看上去很有些赏心悦目的感觉。淡淡的豆香,在面前萦绕开来。 新出炉的火烧,烫手,两只手交换着,吹了几口气,咬一口,皮酥酥的,烫嘴,香。火烧就要热着吃,吃得浑身冒汗,从里到外的舒服。再喝一口豆腐脑,柔软细嫩,带着汤水的香和一点点的辣。 临桌有几个人,也吃得头上冒汗。 回来时,楼下的书店已经开门了。 和书店里的人熟,没事时,经常来坐坐,也可以蹭一会儿书读。高高的书橱,满架的书,进来了,就不想出去。书橱下伸出的搁板,可以坐。 新来的杂志,我抽了一本《读者》,一个火车上的故事,让我感动。一个独身的女子,一对老夫妻,相遇在一个车厢里。原本枯燥的旅程,因了几个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和几句暖心的话,变得快乐而不再漫长。人情的暖,并没有因陌生而隔开。心里有阳光,到哪里都可以照亮自己,也能照亮别人。 店里很安静,偶尔有人进来。有几个学生样子的年轻人,坐在另一边看书。空调开着,外面的热进不来,屋子里充满的是那种纸墨的香。 手机响了一声,打开看看,侄女发了一条朋友圈:哭了,凭自己本事又一次迷路了。她远去广西学画,出来迷了路,还在朋友圈里炫耀。小孩子的心,和我们不一样。 有朋友发来微信要书,有人发来读书的感悟,或许,他们在我的文字里,能找到自己的影子。许多相同的经历,难免会引出一些相同的感触来。 朋友的孩子订婚,打了电话祝福,也没忘斗斗嘴,互相俏皮几句。孩子大了,开始渐渐地离开我们的视野,这份喜悦里,还有一些别样的东西,只有在心里慢慢地咀嚼回味。 想到了一个词语:日子。日子的味道,只有真的走进了,才能体会得到。生活原本平淡,平淡的日子里,有着平静的美,这需要静下心来细细地体会。一个读懂了日子的人,才会知道日子的可贵,才会把日子的平淡读成一首诗,这诗句淋过《诗经》的雨,也吹过唐宋的风。 有人说,人生中百分之八十的时间都不过是让自己到场而已。 我喜欢“到场”,到场的日子才是最真实的,到场,就是一种热爱,我们的生活,从跟底上看,都是一样的。 用热爱的心态,爱人,爱自己,也爱生活,日子就会无比的富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