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一0二)

 火帝养生_WSH 2021-07-13

伤寒论第86条辨:衄家,不可发汗,汗出,必额上陷脉急紧,直视不能眴,不得眠。

原文解释:衄血许久的病人,多阴虚火旺,不能用发汗法。若误发其汗,就会出现额部两旁凹陷处的动脉拘急、两眼直视、眼球不能转动、不能睡眠的变症。

“衄家”就是经常容易流鼻血的的人,称为衄家,也不可以发汗。额上就是指两条眉尾的上方,这两个地方叫天仓。我们看人看到天仓的位置凹陷,先天不足,还有一个是地库,地库在嘴角两边。

天仓的位置,就是讲气血的地方,由于三阳经聚会于额上,如果这个地方凹陷,已经告诉我们,三阳经血俱虚。这患者本来就气虚,由于发汗药物的药性都是向上向外发散的,中医认为汗血同源,再发汗,天仓的位置会凹陷下去。代表此人本已失血,血亏了。

我们在望诊的时候,一看这个人的天仓没有,就知道他已经是气血两虚了。这个时候,如果给予发汗的药物,必然加重亡阴。额上天仓的位置会下陷的更厉害。

脉急紧,为什么会直视不能眴?那是阳往上亢。是因为阳气受到发汗药物的激发,因为我们发汗的药都是阳药,从而产生阳亢的现象。这种阳亢的现象是阳虚产生。因为发汗亡阴所导致的阳虚而阳亢,造成脉急紧。阳一上亢,眼睛就闭不起来了,眼睛直视。

 人的眼睛受血滋润,原本血不足之人,因为误受汗药,使血更伤,因此血下贯目,造成双目无法闭起来。阳亢其实就是阳虚了,阴虚以后,会造成阳虚。本来是阴虚,再用发汗的药下去,最后阳也虚。阳亢实际上就是虚证,阳停在上面,没有什么去支援他。中医的观念里面,认为阴阳要平衡,互相搭配,有阳才有阴,有阴才有阳。

阳和阴本来是相互搭配得很好的,当阴一伤到了以后,阴亏损,阳就往上冲,一冲到头上,就变成了眼睛直视,不能合起来。

在《伤寒》和《金匮》里面,最能协调阴阳的就是桂枝汤。

因为阳虚而血少,使得卫气不行于阴,阴阳不相合作,于是失眠不寐。 

伤寒论第87条辨:亡血家,不可发汗,发汗则寒栗而振。

原文解释:平素有失血疾患的病人,不可使用发汗的方法,误发其汗,就会发生寒栗震颤。

86条辨是衄家,就是平常流鼻血的人,87条辨是亡血家,所谓亡血家就是指贫血的人。因此遇到平素有咳血、便血、贫血,或是有内出血的病人时,我们是不用发表的药物的。

简单说就是如果遇到已经贫血的人,看上去脸色苍白,嘴唇血色不足,就是亡血家,血不够。在《内经》里面说芤脉,芤脉就是脉象葱一样,摸到那个脉很大,但是,中间是空的,这就是失血,所以,芤脉就是亡血。这些都不可以发汗,因为汗血同源。

所以,我们发汗有发汗的条件,不要随便乱开汗药。

误服用发表的中药时,病人就会出现怕冷而全身战栗的现象。亡血的人呈现的症状就是所谓的阴虚,这时可以用人参四逆汤或附子理中汤来进行治疗。如果亡血家遇到表证时又非用发汗药的时候,我们可以给予像小建中汤加葱豉之类,或用小柴胡汤来和解这表证,一定要避免使用辛温发散的药物。

一般如果时常流鼻血之人得到表证需要发汗时,可以用像黄连阿胶鸡子黄汤,加上葱豉 来微发汗,利用黄连苦寒来降虚热,使热血不升。阿胶鸡子黄滋阴补血,柔和血管,令血不外溢,葱豉稍微汗。就可以解或小柴胡汤也可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