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所说的「发物」,类风湿患者到底该不该吃?

 新用户8255lM86 2021-07-14

类风湿常反复发作,需长期治疗和护理。除了如何治疗、如何用药外,想必就是饮食上的禁忌了。

其中,「类风湿患者能吃“发物”吗?」被提问频率最高。

得了类风湿关节炎,怎样吃才健康?发物真的对病情有影响吗?现在给你答案。

“风、寒、湿、热、邪”

类风湿关节炎发病的重要因素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病因未明的慢性、以炎性滑膜炎为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其特征是手、足小关节的多关节、对称性、侵袭性关节炎症,经常伴有关节外多系统多器官受累及血清类风湿因子阳性,可以导致关节畸形及功能丧失。

类风湿关节属中医“痹证”范畴,“风”、“寒”、“湿”、“热”邪是类风湿关节炎发病的重要因素。

中医经典《素问·痹论》载“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首先提出了风寒湿邪致痹的理论,而后世医家根据临床观察进行了补充,认为“热”邪亦可致痹

张仲景在《伤寒论》记载白虎加桂汤治疗属热痹的白虎历节风,吴鞠通在《温病条辩》以“湿聚热蒸,蕴于经络,寒战热炽,骨骱烦痛,舌色灰滞,面目痿黄,病名湿痹,宣痹汤主之”来描述热痹的特点。

现代医学认为遗传、环境、感染等多种因素引起人体免疫系统的紊乱,也是类风湿关节炎发病的关键,自身免疫系统功能异常,产生大量自身抗体,攻击正常组织并在关节处产生代谢物堆积,从而导致关节炎症等症状。

忌口发物对病情的控制至关重要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们介绍了“发物”的现代科学依据,“发物”中所含的异体蛋白、激素等可导致机体免疫系统失衡而诱发或加重疾病、“发物”中的Neu5Gc的糖分子被免疫系统错误识别而异常攻击自身正常组织引发炎症。

因此,风湿免疫性疾病忌口发物对病情的控制至关重要。

基于中医、西医对类风湿关节炎发病原因的认识,类风关患者在饮食上就要格外注意忌食能加重机体免疫系统紊乱及中医认为属发风、积冷、助湿、助热的发物。 

有学者共统计了256例病程在6个月以上的风湿免疫性关节病患者(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食用发物后病情加重的情况,以填写表格的形式,要求被调查者先划出食用过的食物,再标出食用后有反应的食物,计算出每一个食品有反应的人数和服食过食品的人数之比值。

统计结果表明:

比值在20%以上的强发物有马面鱼、文蛤、毛蜡、淡菜、千贝、鳌虾、猪头肉、猪大肠;

比值在15%以上的较强发物有乌贼、海虾米、海蟹、海参、河蚌、螺蜿、鹅;

比值在10%以上一般发物是带鱼、黄鱼、海蚕、河蟹、河虾;

比值在10%以下的有发物倾向则是鲤鱼、老母鸡、小公鸡、雪里蒸、秋茄子、香瓜、辣椒、大蒜。

该研究是在南京进行的调查,受地域气候及饮食文化影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对此,我们列出相对具有普遍性的类风湿关节炎忌口“发物”清单,供类风关患者参考。

类风湿患者忌口“发物”清单

性质

发物

发风之物

猪头肉、虾、蟹

积冷之物

西瓜、梨、各种生冷之品

助湿之物

饴糖、糯米

助热之物

羊肉、狗肉、鹅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应尽可能地少食用上述食物,但上述清单并非涵盖了所有忌食的发物,类风关患者须在中医专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饮食管理,因人制宜,制定合适的饮食计划。

此外,类风关患者平时也应多加留心所进食品,防止食后诱发或加重病情。

天气一冷,「关节」又胀又痛,到底怎么回事?
国医大师李济仁:类风湿的治痹理念,哪些中药最关键?
治疗类风湿靶向药——尚杰,效果如何?值得选择吗?


点亮在看,一起携手战胜风湿免疫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