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晓风寒 || 桥东上青村:书味世長青蓝徐

 丰城文旅 2021-07-15

十月的大地,溢彩流金,从桥东镇沿596县道北行二三里,田野到处一片迷人秋色,秀水在这里萦绕回转,恍若光阴不舍掉头,眼前呈现一片乡间平原的丰盈。河道成了两镇天然交界线,丰乐线开通后,昔日繁华褪去,道路清冷,只有寺背桥伏在河面悠然老去。 

桥彼岸,石滩马口山;此岸,错落着徐氏青蓝世族(青蓝得名据说缘于其地出青蓝染料),有上青、中青、下青、威家几个村庄。由于人口发展,上青与中青合为村组,下青为另一村组。与镇毗连的是新青,乃清末时因人多地少迁到老街猪仔场,后于1984年市容整理,迁到丰洛公路旁,现在与集镇连成一片。不过数百米处,便看到村口石碑巍然,进入上青村,村庄蜿蜒曲折,塘线婀娜。伫立楼顶俯瞰则气象迥然,长塘如龙,马路右边新修一眼乃龙首,左边是龙身,整个村庄宛如沉载丰厚的龙舟,从岁月深处款款划来。 

桥东素来有“九徐十八蔡”之说。上青姓徐,溯源追本,东汉白土隐溪的徐孺子,不仅是丰城的文化名片,更是徐氏子孙后裔的精神高标。据谱传徐孺子父亲徐俭为京兆尹,从徐扬下邳迁到南昌沙村,传至三十二世,徐安贞相唐昭宗封为齐国公,又从南昌沙村徏居丰城角陂,隐居角陂十几年,为丰城徐氏之肇基。到晚唐侍御史徐韬世居角陂之唐门,官封光禄大夫尊为一世祖。徐韬积功累仁,气脉爵蒸,成为丰邑徐氏之鼻祖。此后徐氏登金榜步玉阶者数不胜数,唐宋以来可谓人文茂著。徐韬三子徐晟因黄巢之乱外避,入赘宜黄涂姓以彼为家,后裔也有改为涂姓的,但徐晟之子徐全最终遵双亲遗愿,扶二老灵柩归居角陂水北,不过现在的角陂已在含秀湖底。全生有五子,其中徐能开吴塘(今曲江)山水之胜,成吴塘世家。

传到宋代六世徐通,年过十六便从吴塘(曲江)迁到折桂乡莲桥(桥东寺背桥),分居潢溪成为莲桥支祖,宋太祖乾德元年(963)文林郎,领乡荐,恩科及第仕衮州儒学教授,后任滁州儒学教授。莲桥亦繁衍为五派十三宗,这就是青蓝村中多署莲桥徐氏之由来。徐通生徐聪,聪生七子,幼子徐届居寺背桥;长子徐展居潢溪,十世后徐大有生汉杰、汉诚两子,汉杰生下五子,濬哲、良哲、恭哲、俭哲、让哲;汉诚生下霆哲。这六哲筹建了徐氏大宗总祠,哲支派便分居上青太守第、五马坊、后屋、下青蓝、南山等处,徐大有遂为青蓝、南山、岗下支祖。

徐大有与汉杰父子皆名重当时,为人景仰。大有孙徐恭哲豪爽英迈,家产丰裕,到曾孙徐南亢娶青蓝世族威氏,更是大兴门第,离开潢溪,以外氏承其宅第之美。徐南亢(1394-1477)气宇恢宏,宽仁大度且不拘小节,工于诗赋,句法高古不尚奇崛,颇有唐宋体格,学问品行皆为缙绅士大夫领袖。更可贵的徐南极建家塾,不惜重金延请名师以光前启后。他富甲乡邑,做人却无任何骄色,逢年辰不好,无偿周济贫困乡邻,众人都说是南州高士再现。生性爱喝酒,客至则衣冠岸然,焚香鼓琴,雅歌投壶,宾主尽欢,颇有名士之风。南亢弟南金有邑乡饮之名,家产丰厚不让陶朱,南金儿子徐明娶妻李咨德侄女,由国学生拜后军都督府武成中卫,推恩光贲。所结姻缘为当时诗礼名家,如沙湖丁杰、湖茫李灏等。

徐南亢族叔徐孔奇由进士任刑部主事,升严州太守,以廉能见称。从侄徐冕与徐鉴皆联名科第,徐鉴领教授,亦以学行为人风范。徐冕知宿州,廉介自持,不避权要,绰有声誉。良哲孙徐冕年少神异秀发,五岁入小学,过目成诵。父亲徐南极感叹他将来必定大光门第,于是厚资延师,后赴铨曹选得知宿州。上任则兴利除害锄强扶弱,威严大著,人莫敢徇私。卫中某指挥行为不轨,徐冕问实欲将核奏,岂知反被恶人先告状,百般诽谤,徐冕遂被废退。成化十九年广东潮州滨海地方寇乱,徐冕召集诸子慨然说道:“马援尝言男儿当死于边关,马革裹尸还。我们这样居家何为,实在窝囊!”于是自备粮械,束装上道,献谋画策全力剿捕,并斩首三级,报功于上,当道论功行赏奏闻覆实,之前屈难一并平反洗清,复其原职,但此时的徐冕或许是看透官场尔虞我诈,坚决拒绝。后来朝廷又特加礼遇通告任职,未任病逝。

纵观青蓝世族奕叶其昌,诗礼相尚,簪缨相继,家风谨严,规矩礼度,富则周贫恤匮,隐则孝亲顺长,和邻陸族。随着时代变化,家族的族训族规也在不断修正:德业相劝,过失相规,守望相助,饥寒相恤,疾病相扶,缓急相告,灾患相救等等。事实上后来南山支民国时期的数学教育家徐谷生少年家贫,亦是聚族合力,每户一担谷子供其就读国立中央大学,徐谷生终有成就得益徐门家风。

现在走进村落,依然感受到村民的淳朴热情,那些潜藏的故事仿佛在旧巷门第中等待久别的人去探寻。人家院落一株枣,一树桂,池塘秋水明净,饶有田园风味。年轻的人多半远他乡谋生,把肥沃的庄稼土地留给老人,忙着追寻另一种生话。岁月沉淀的仍旧交付岁月,曾经的人和事也只有文字证明他们曾经存在过。

光阴倏忽,青蓝人耕读秉承家风,抒写人生际遇。徐书海,上青人,于广州国立中山大学就读中国语言文学系,获文学学士学位,任教鸿声中学。时值抗争相持阶段,南昌沦陷,日寇进踞三江口一带。本县学子读初中要远到吉安泰和地区,很不方便。因此1940年9月,在有关人士赞助下创办丰城县立初级中学。县城屡遭敌机轰炸,校址没在白马寨杨家祠内,新生140人,为丰城首设中学,校长便是徐书海。学校配有军事教官,强化民族精神,激励奋发精神。徐书海撰写校歌:储山之西,赣江之东,山川挺秀,异气所钟。龙泉太阿,伊古攸崇,鼙鼓声中。继往开来,蔚成国风,莘莘学子,邦梓之雄。进德修业,不负初衷,淬砺奋发,有始有终。


徐书海还亲自编著初中国文课本全套共6册,由艺文书社出版发行,全省全中学多釆用。1942年日寇窜犯艰难困顿,校址迁往洛市乡攸洛夏家,生活诸多不便。旋因学潮徐书海辞职,前往徐谷生创办的泰和江南中学任教务主任。1945年2月到1949年6月复任校长,学校移址孔庙旁,1947年改为县立中学。解放后由于身份在运动中遭受迫害打击,其长子仍有家学渊源,为诗社会员。

岁月沧桑,往事并不如烟。

资料来源:《莲桥徐氏族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