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国演义》中最被低估的四大谋士,一个抢了马超的老婆,一个助周瑜火烧赤壁。

 昵称55301288 2021-07-15

说起三国的谋士,想必大多数人会想到蜀汉的诸葛亮、庞统。曹魏的郭嘉、荀彧,程昱。东吴的鲁肃、张昭等等,但是在三国中这四位谋士是被远远低估了的,他们的智谋不逊于上述几位,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没有充分发挥,下面小编就和各位说说下面这四位智者。

李儒

李儒

要说李儒首先要说说他的主公董卓,董卓原本只是一位猛将,初征召为羽林郎,后又为中郎将张奂部下作军司马,讨伐汉阳羌人,董卓作战勇猛,颇有战功。又先后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凉州之乱等战役,颇著威名。

但是董卓终究只是一个武夫而已,直到得到李儒以后,董卓就好像是刘备遇到诸葛亮,人生才发生改变,公元189年,董卓受大将军何进、司隶校尉袁绍所召,率军进京讨伐十常侍,董卓和李儒商定后,认为这是一个大好机会。虽当时董卓的实力弱小,由于怕被朝廷看不起,于是李儒设计,让董卓的军队晚上出城,白天重新进城,让其他人觉得董卓军队很多的样子,从而在京城站稳了脚跟,后来董卓看上了吕布,李儒看出了吕布是一个无义之人,于是用计收复了吕布,使董卓的实力一步登天,另外,另外,“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妙计,最早不是贾诩向李傕所提出的“奉国家以征天下”,也不是沮授向袁绍所献计的“挟天子而令诸侯,畜士马以讨不庭”;更不是毛玠向曹操所说的“奉天子以令不臣”,而是李儒对董卓所说的“今朝廷无主,不就此时行事,迟则有变矣。来日于温明园中,召集百官,谕以废立;有不从者斩之,则威权之行,正在今日。” 为了让董卓更好的掌管政权,李儒果断的废立皇帝并毒杀了弘农王刘辩,之后又大破十八路诸侯来犯。但是此时李儒发现董卓已经变了,他不在是一位明主,而成了贪婪、残暴的象征,最后,吕布为了貂蝉杀了董卓,而早已料定结局,于是称病在家;董卓死后,李傕攻进长安,控制朝政,李傕推举博士李儒为侍中,但被汉献帝拒绝。198年李傕被曹操击败,李儒不知所踪。李儒作为董卓集团实际的掌权人,十分忠心,,一生只奉一主后,后见事不可为,遂离去,再无踪迹。一个曾经搅动天下风云的决定谋士,宛若一颗流星,留下了最璀璨的光芒,然后又骤然消失;如果真的要论顶级谋士的话,以一己之力扶持一个武夫成为无冕之王,不可谓不厉害也。如果他跟对了明主,他必是三国前期最璀璨的那颗星。

阚泽

阚泽

阚泽,字德润。会稽郡山阴县(今浙江绍兴) 。三国时期吴国学者、大臣。阚泽少年时家贫,只得向别人抄书,于是博学多闻。汉末被举为孝廉,出任钱塘长,升郴县令。孙权为骠骑将军时,征召他为西曹掾。后官至中书令、太子太傅,封都乡侯。虞翻称其为'盖蜀之扬雄'、'今之仲舒'。赤乌六年(243年)去世,孙权为之痛惜,数日不食。阚泽曾撰有《乾象历注》一书,今已佚。另有《九章算术》,亦不存。

阚泽最辉煌的时刻就是整个三国的最经典战役“赤壁之战”当时,黄盖和周瑜早已密谋好了,要在大帐之中“互怼”,骗取众人的信任。在演义讲述之中,这段“互怼”被描述为最精彩的部分:黄盖倚老卖老,周瑜勃然大怒,众臣齐跪求饶,曹操的奸细蔡中,蔡和信以为真。最后,以黄盖被拖出大帐打五十脊杖而终。然而,黄盖这五十脊杖却差点白挨。因为苦肉计里还需要一胆大心细之人将一封诈降书送到曹营,骗取曹操的绝对信任。此时我们的主人公阚泽就出场了,阚泽作为黄盖的至交好友,前往探望。黄盖见阚泽前来,将苦肉计一事如实相告,希望阚泽能去曹营送信,阚泽是谁?他是吴国当时的大儒,饱读诗书,能言善辩。但是由于阚泽生性温和,谦逊恭谨,做人十分低调。就连喜欢挑刺的狂人虞翻,在评价阚泽的时候,都赞他为“盖蜀之扬雄”、“今之仲舒”。而后,阚泽欣然答应并一人前往曹军阵营之中,送诈降书。要知道这是一个多有胆识的举动,当时曹魏和孙刘联军即将开战,阚泽一个人前往曹营之中面见曹操。要知道曹操可是一个疑心很重,善于识破诡计的人,况且曹操在当时还没听说过阚泽这个人,更是对其抱有疑虑。然而,阚泽在面见曹操,将诈降信送到曹操手上,凭借自己的机智和机变,让曹操不得不相信了黄盖的这次投降,也最终促成了这次苦肉计的完美实施。帮助周瑜火烧赤壁。保住了东吴了。阚泽出众的智谋,无双的口才,还有胆大心理在三国众多谋士人也找不出第二人了,但是阚泽此人确实是太低调了,导致名声不显,才没有成为东吴的基石。

阎圃

阎圃

阎圃,生卒年不详,是益州巴西安汉(今四川南充北)人。张鲁割据巴、汉,就以阎圃为功曹,也是张鲁麾下的谋主。

据《资治通鉴》记载:民有地中得玉印者,群下欲尊鲁为汉宁王。当时张鲁治下有一农民得到了一方玉印,有人就劝张鲁做汉宁王,阎圃站出来阻止,和主公说现在的官职足够了,如果称王反而会招来祸患,张鲁采纳了此建议,才不至于像袁术那样被首先剿灭,在汉中地区过了很长时间的逍遥日子。

公元215年,曹操征讨汉中,阳平关陷落后,张鲁就想要归降。谋士阎圃劝说道,现在这个局面下投降的话,不仅丢脸,而且不会受到重视,莫不如先前往巴中地区依附杜濩,朴胡等据守,然后再让曹操来招降。果然,曹操之后派人前去慰问,张鲁这才去拜见曹公,曹操遂拜张鲁为镇南将军,以招待宾客的礼仪来对待他,封他为阆中侯,邑万户,张鲁的五个儿子也都被封为列侯。张鲁能享受到这样的待遇,多亏了阎圃的建言。

又据《典略》记载:初超之入蜀,其庶妻董及子秋,留依张鲁。鲁败,曹公得之,以董赐阎圃。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先前张鲁就曾俘获了马超的妻子董氏和儿子马秋,张鲁投降曹操后,喜欢人妻的曹孟德竟然把马超的妻子董氏送给了阎圃,可见阎圃是个重要角色,连曹操都要巴结一下。可怜了马超,到处碰壁,连妻子都保护不了,被人霸占了去。(马超在三国里真的是一个悲剧)

此后,阎圃在也成了曹操的智囊,封平乐乡侯,长期受到礼遇,小日子过得很不错。关于阎圃的史书记载虽不多,但料想家境不会差,智谋也算厉害,至少保全了张鲁,纳了马超的妻子,混得有声有色。

田丰

田丰

田丰,冀州巨鹿人,博览多识,是东汉末年袁绍手下的谋士,可惜由于袁绍言不听计不从,最终难逃屈辱一死的下场。田丰是个善于懂得谋略的人,史书说他权略多奇,意思有很出众的军事才华和政治策略。

田丰初辟太尉府,举茂才,迁侍御史,因不满宦官专权,弃官归家,这样看来,早年的田丰属于郁郁不得志的人物。虽然被人征召,但官场太黑暗,又由于十常侍弄权,正直的文人难以得以施展才华。

辞官以后,在家里隐居。虽然想做一番功业,但是河北当时属于韩馥管辖,韩馥本人懦弱,又嫉妒有本领的人物,以致赋闲在家,乐得清静。田丰在家,时常分析天下大事。文人总想参与政治,实现自己远大的理想。袁绍起兵讨伐董卓的时候,应其邀请,出任别驾,以图匡救王室之志。当时袁绍的声誉特别好,人也潇洒,关键还有四世三公的美誉。所以田丰自己认为跟了袁绍能够匡复天下。袁绍害怕诏书常有不得己意,欲移天子自近,被曹操所拒,田丰劝其早做图谋,因曹操南征张绣而偷袭许都,奉迎天子,袁绍不能从。其实田丰也希望袁绍“携天子以令诸侯”劝袁绍想法设法迎请献帝,以实现把持朝纲的目的。奈何袁绍优柔寡断。

时河北两雄争霸,既有袁绍龙蟠,又有公孙虎踞。后袁绍用田丰谋略,消灭公孙瓒,平定河北,虎据四州。袁绍消灭公孙瓒,挑选精卒十万,骑万匹,准备进攻许都,田丰与沮授建议利用优势军力和地理形势,对曹操进行持久战,“进屯黎阳,渐营河南”,稳打稳扎,同时“分遣精骑,抄其边鄙,令彼不得安,我取其逸”的万安之策,袁绍不能用。袁绍进兵官渡,两军对峙,曹操抽身东击刘备,田丰劝袁绍趁机偷袭曹军后方,袁绍以儿子生病为由而拒绝,丧失良机。曹操还军官渡,袁绍乃议攻许,田丰再度建议拒险固守,用奇兵骚扰河南的疲敌策略,乃至强谏,袁绍以其沮众,械系牢狱。袁绍官渡战败,士卒土崩瓦解,因羞见田丰,听从逢纪的谗言,将其杀害。曹操曾对手下人说:向使绍用田别驾计,尚未可知也。对田丰称赞不已,并认为袁绍不用田丰是一大失策。著名历史学家孙盛甚至认为观田丰、沮授之谋,虽良、平何以过之?(《三国志·袁绍传》)。

田丰这个人智冠天下,但是眼里揉不得沙子,正直又有难免急功近利。又看不清他的主子袁绍是何许人也,总想对袁绍提出一系列合理化的建议,只是由于经常屡次冒犯袁绍的权威,让袁绍极为扫兴,以致落了个功败垂成的下场。小编假设一下,如果田丰投靠的刘备,刘备对他就像诸葛亮一样言听计从,田丰的在三国中的名气必然大震,也不会落得这么凄惨的结局。

上述就是小编给各位看官列举的四位被低估的谋士,各位如有补充,欢迎评论区留言,最后不免俗的来一句,欢迎各位点赞,收藏,关注,谢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