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龙湖进入“航母作战”阶段

 昵称76155749 2021-07-15

龙湖,越来越不像一家“开发商”!

龙湖,内部一直强调做“传统行业的未来企业”

在老潘眼里,未来至少包含两个含义:

其一,战略赛道上有未来。即龙湖锚定传统行业的“大红海与新蓝海”。大红海是20万亿的开发红海,足够3000亿的龙湖继续驰骋;而新蓝海是“存量经营”战场,而存量才是地产真正大未来,也是龙湖的大未来。

其二,经营方式很未来。即龙湖经营管理的智慧化、科技化、数字化。比如刚搬家的龙湖总部,都被网友评价:“这哪是什么开发商总部啊?这妥妥是一家互联网、科技公司总部。“的确,餐厅结账刷脸即可,各种黑科技终端自助设备,一家地产公司拥有上千名程序员……

对此,传统地产都被开发商称为“开发与经营”,比如万科刚提的“开发与经营并重“战略,但在龙湖,开发也好,经营也罢,龙湖都认为是都是“空间的生意”而已,即“空间即服务”。

本质上,开发又何尝不是服务?所以,龙湖未来10年就是“做(空间)服务”的生意!

同时,这几年30强房企都在加速多元化布局,但之所以探索都是因为地产太难做了,属于被动多元战略,这也导致房企多元化成绩单多停留在“赛道取舍、模式探索”阶段,很少进入“盈利、自我造血”阶段。也正是在这样一个行业背景下,龙湖却直接锁定2024年经营性收入1000亿的时间表!

也就是说

  • 未来3年,龙湖将进入开发和经营“双千亿”时代!

  • 龙湖6大航道齐头并进,而非“一体多翼”!

  • 今天的龙湖,已进入“航母作战”的新阶段!

这“很不开发商”,但这却“很未来”!

part1“龙湖航母舰队”初成

2017年前,龙湖一直叫龙湖地产。

2018年,龙湖地产更名为龙湖集团。

集团化后的龙湖,开始孵化或是强化多个细分航母舰队。

比如租赁住房航道的冠寓,商业运营航道的天街,物业航道的龙湖智慧服务,又比如2021年1月房屋租售、房屋装修航道的塘鹅。此外,被誉为“点心业务”的医疗康养、产城、物流、IP乐园等也在同步孵化。

自此,一个不纯粹是开发商的“龙湖航母平台”格局初成!

航母的大平台是什么?

对此,龙湖的解读是“空间即服务”,这是所有舰队的平台作战理念,这也是平台化的思维。

变革还在继续。

2021年龙湖在各个航母轮廓初现后,开始“重组拆分”航母舰队,核心放了2个大招。

  • 其一,新成立地产航道集团。这是龙湖航母舰队的主力舰队之一。这个地产航道,与此前商业、冠寓、智慧服务、塘鹅等并列为6六大航道业务。

  • 其二、新成立集团赋能平台,总部轻量化设置,这相当于整个龙湖航母的总控平台。龙湖集团新总部设立战略研究部、供应链管理部、公共事务部、品牌部、数字科技部、人力资源及行政部、财务部、法律事务部等职能。

从龙湖地产,到龙湖集团,到如今龙湖航母舰队,显然,龙湖的多元变革之路既迅猛又高效!

在这样一个节点上,在龙湖航母雏形初成时,老潘也来聊一聊这次组织变革乃至战略打法。

Part2 平台做轻、业务做专

总结龙湖这次组织变革,核心就是8个字,即“业务做专,集团做轻”。

从内部看,龙湖为何此刻进行组织升级?老潘总结为三点理由。

其一,自 2011年开始,龙湖确定“持商业”战略——每年将以销售物业回款的10%作为上限投资持有物业。此后,龙湖依靠地产主航道对冠寓、智慧服务、商业实现了“扶上马、送一程”,持续“输血”后,如今三大经营性业务板块已经高度独立化,且自我造血集团化后,龙湖地产也算完成了“阶段性扶持”的使命。

其二、此刻成立地产航道集团,这意味着地产航道的经营灵活性、战略聚焦度大大提升

尤其在如今三道红线之后龙湖授信不降反升资金无忧成为龙湖一大竞争力,某种程度上,也意味着龙湖拥有一个适度弯道超车的战略“窗口期”。

虽然龙湖对外表示地产开发未来保持双位数增长,不排除地产独立集团化后,龙湖规模增速会适度提升。

其三,新成立的龙湖集团赋能平台,一旦跳脱地产思维,就可以站在集团更高视野,一盘棋考虑多航道战略产业协同,考虑各个航道资源调配和均好发展,实现开发与经营并重。同时,集团也能腾出手来针对龙湖当下点心业务,比如龙湖医疗康养、产城、物流、IP乐园、工人赋能等进行孵化,赋能。

事实上,既然龙湖形成了10多个产业,除了自身独立化、市场化、高成长外,自然也急需一个总指导平台、赋能平台指引大方向,站在更高维视角,站在空间即服务大战略,站在开发与经营并重行业趋势下,去做有限资源的差异分配,去做产业协同共生,最终让整个龙湖一盘棋,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实现龙湖集团层面的高质量发展和多航道均好性。

事实上,类似华润、保利、招商局等巨型央企集团,地产独立化、集团化早就有之,不算新鲜事。只不过,对龙湖这样一家住宅规模逼近3000亿量级、众多多元化赛道成为细分头部后,此刻龙湖成立集团赋能平台、地产独立化也是必然。

除了内部而言,整个行业外部趋势也在倒逼龙湖组织变革!

最近2、3年,正是中国规模房企的“组织变革年”!

整个规模房企组织变革的频率,密度、持续性超乎想象!比如分梯队看, 10强房企有6家进行组织调整,而10强到20家有7家进行进行调整……比如不仅仅是龙湖,包含万科、碧桂园、融创、华润、世茂、新城等最近2年都在纷纷调整组织架构。

组织调整,看似眼花缭乱,接连不断,但老潘总结下来,其实无非三类。

其一,区域优化类:即基于规模房企区域公司的新增、合并、裂变的调整。

其二,总部精简类:基于集团总部功能、角色调整,而且集团管控方式也在调整。

其三,多元业务调整类:规模房企第二增长曲线或是多元化新赛道事业部,集团的相继成立。

而对龙湖本次组织变革而言,更多属于总部精简与多元业务调整两类。

为何龙湖乃至众多房企这2年密集组织变革?

原因可以说是房企整体“内忧外患”的倒逼。

  • 比如外部的三道红线的新政,

  • 比如行业进入微利时代,管理红利时代到来,

  • 比如房企内部组织臃肿、大企业病突出,人效太低,都在倒逼组织优化降本增效。

同时,房企从数百亿到千亿再到几千亿,不同发展阶段也需要不同集团管控模式。

Part3 龙湖,如何打造集团赋能平台?


龙湖成立集团赋能平台,马上业内就有三大问题追问:

  • 龙湖今天6航道也好,5个点心业务也罢,“瘦身”后的总部,凭什么能支撑那么多航道的协同?

  • 龙湖集团脱胎于地产总部的一把手们能否来源于地产,又高于地产?

  • 龙湖是一家强调总部集权、强调专业价值,强调赋能一线,强调把员工当客户一样看……龙湖强大的集团价值,能否在龙湖新时期、新阶段做得更好?

截止目前,龙湖主航道不仅仅是地产开发,还有商业运营、租赁住房、智慧服务、房屋租售、房屋装修六大航道,同时还有医养、产城、酒店等点心业务。

看似非常“多元化”,很分散,但实际上,龙湖认为龙湖各产业不是多元化战略,龙湖多航道,本质是一盘棋!

其一,龙湖C1到C6航道都是主业,都值得强化,而不单单是像其他房企一样,地产是“主航道”,是“主心骨”。

其二,龙湖航道不存在跨界多元问题,即都是“空间即服务”同一战略下的客户群,客户是差不多的,而且服务他们的能力也是差不多的。

龙湖认为:“如果企业跨一个领域,是在能力之外,是在现有客户之外的客户,那可能就是跨专业,跨行业的,是多元化的。但对龙湖“空间即服务”同一战略下,龙湖目前6大航道其实都不算多元化,其本质还是专业化,是一个超级平台。

所以从这个角度看,龙湖集团总部赋能一线,并非有太多的行业壁垒、能力壁垒、认知壁垒。

Part 4 总部“轻量化与赋能化”,是否自相矛盾?

此刻独立出来的龙湖集团配置与功能似乎有点自相矛盾,新总部有2个特征:

其一,轻量化设置

其二,做好赋能平台

的确,总部变轻,总部为一线赋能这也是万科等众多集团总部的组织变革方向。

比如目前万科总部的确变轻了,从300人下降到100人左右,而且这个过程反而是万科从1000亿到7000亿的销售额提升。

那么问题也来,龙湖集团总部即要“轻量化设置”,又要“总部直接赋能一线近70个城市”,龙湖总部的人忙得过来吗?

这个轻量化设置与赋能化平台不是自相矛盾吗?

答案当然是NO。

那么龙湖怎么做?按照老潘的理解可能有4点。

其一,龙湖总部都强调是“精英人才”。

首先,龙湖是一家强调能力杠杆,反对财务杠杆,反对单纯依靠风口行情,比如吴亚军对龙湖人“别把行情当能力”的警醒;其次,龙湖强调能力导向、精英导向,即龙湖那句“1个人,领2个人的工资,干3个人的活,付出4倍的努力”。同时,龙湖人也被要求成为“操心”的员工!

显然,龙湖总部的人,态度和能力,一个都不能少!

其二,扁平化组织更高效,PMO运营机制抓大放小更高效。

龙湖独特的“集团-城市-项目”二级扁平化管控,让管理更高效。

同时龙湖独特和极致的PMO运营机制能够快速实现集团对城市项目有效管控的同时,又能高效协同,消灭管理中的死角。另外,龙湖的人效也必然高,这也反过来支撑了人均高薪酬,即1个人拿2个人的工资的1234薪酬法则。

其三,龙湖强大的后台——平台。即龙湖城市公司主要负责一线打仗,而背后的集团平台会提供数据、专家和资源支持,快速提供炮火支持。

在龙湖内部有一个很好的导向。即“内部管理制度化、规范化”要刷新为“内部管理制度工具化、客户化、产品化”。

龙湖一直提倡更极致的客户文化,比如一线员工就是管理者的客户。

“如果一线员工向你询问一个制度,你只会发一堆文件过去,而不是想办法把制度转化为员工易用的工具、产品,这样的领导者也是不合格的。”

所以,当龙湖集团有了大量可转化为标准化且易用的工具、模板、方法论,有了高效的信息化IT平台以及线上管理系统,那么集团就能快速赋能城市一线。

Part5 经营收入1000亿,意味着什么?


这次组织调整,龙湖也相应提出了一个震撼目标。即2024年经营性收入1000亿。

一种“逆势看龙湖”的观感!

的确,千亿经营性收入,犹如一声惊雷,这也意味着——

中国房地产从开发时代进入经营时代,已不再是概念口号,而是进入到实打实营收成果的新阶段!

传统房企还停留在传统思维,停留在纯粹单一做住宅开发的老玩法,老认知,可能面临系统性风险。

更深入讲,1000亿,这个数字如果是销售额,其实并不算什么,今天破千亿的房企都有40家左右了,但如果1000亿,是经营性收入,就是高含金量了。

不客气的说,2024年1000亿经营性收入,这是当下众多规模房企哪怕20强房企短期“都难以企及”的经营高度!

凭什么说1000亿经营性收入,是高含金量。老潘理由有3点:

其一,它不像过去住宅高周转,高杠杆,现金流来得快,赚的大多是行情的钱,但未来经营性收入,赚得都是能力钱;

其二,经营性收入是慢钱,可持续性强,不受外界干扰。

其三,巨量经营性收入,可以支撑龙湖穿越楼市调控周期!

无独有偶的是,就在刚过去的6月,万科也对外公开提出从开发战略转为开发与经营并重的新战略,郁亮表示,万科必须把经营力提升到企业一个重要战略高度。

龙湖毫不示弱!

正如平安不动产总裁蒋达强所言,未来中国房地产商管、酒管、物管服务经营性产业等将出现市值3000亿、5000亿的企业。

而未来龙湖6大航道一旦独立上市,龙湖整体万亿市值也不是没可能。

小结


的确

中国房地产正整体从开发时代进入经营时代,

如果说开发时代,万科,碧桂园是王者之师;

那么经营时代,龙湖则有希望成为新的“王者”!

未来龙湖航母如何进取、突围,老潘也将持续跟踪报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