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五批国保--古墓葬(3)

 高参88 2021-07-16

本篇目录:

************************************

21.曹氏家族墓群

东汉、三国                    安徽省亳州市

22.朱然家族墓地

三国                          安徽省马鞍山市

23.仙水岩崖墓群

春秋、战国                    江西省鹰潭市

24.汉济北王墓

西汉                            山东省济南市

25.北寨墓群

东汉                            山东省沂南县

26.汉鲁王墓

西汉                     山东省曲阜市、邹城市

27.邙山陵墓群

汉至北魏                 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

28.恭陵

唐                            河南省偃师市

29.后周皇陵

五代                            河南省新郑市

30.朱载育墓

明                            河南省沁阳市

*****************************************

21.曹氏家族墓群

第五批国保--古墓葬(3)
曹氏家族墓群位于安徽省毫州市谯城区魏武大道两侧,占地约10平方公里,始建于东汉末年。 曹氏家族墓群是考证汉代衣饰、饮食、风俗以及中国墓室文化的标本,主要墓群包括董园汉墓群、曹四孤堆、刘园孤堆、薛家孤堆、观音山孤堆、张园汉墓、马园汉墓、袁牌坊汉墓群、元宝坑汉墓群等。曹氏家族墓群的形制基本相同,均为砖石结构的多室墓,规模都很大,一般具有前室、中室、后室以及数量不等的耳室或偏室,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石结构的曹腾墓和砖结构的曹嵩墓。 

第五批国保--古墓葬(3)
曹操宗族墓葬,建筑规模之宏大,雕饰彩绘之精美,历史文物之繁博,令人惊叹。各墓殉葬品尽管大都被盗,从仅剩下的银缕玉衣、铜缕玉衣,精致的象牙雕刻、玉石雕刻,精美的琥珀珍宝、鎏金车饰、青瓷陶器等。反映出东汉以来上层社会盛行奢侈靡费的崇厚葬之风。

第五批国保--古墓葬(3)
曹腾墓位于亳州市谯城区魏武大道路西的曹氏家族墓群北侧,是曹操祖父曹腾的墓葬,2003年对外开放。墓室有甬道、前室、中室、后室、南北耳室、东西偏室组成。

第五批国保--古墓葬(3)
曹腾墓冢封土呈覆斗状,冢残高7米,墓内长15.3米,宽10.2米,高3米,有千余块石条砌成,石条长约2米,宽0.5米,石条的外面用大型汉砖封顶。

第五批国保--古墓葬(3)
2001年6月25日,曹氏家族墓群被国务院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22.朱然家族墓地

第五批国保--古墓葬(3)
朱然家族墓地位于马鞍山市市区南部雨山乡安民村,墓主人为已知三国墓葬考古中唯一与《三国志》史书相印证的重要历史人物——东吴左大司马右军师朱然。朱然家族墓地发掘于1984年6月,出土了漆木器、青铜器、青瓷器、陶器等各类文物140余件珍贵文物,部分漆器填补了三国美术史的空白,墓主身份之高,文物之珍贵,使之成为上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十大考古收获之一。
第五批国保--古墓葬(3)
朱然家族墓地是一座有前后两室的大型东吴墓,基结构由封土、墓道、墓坑、砖砌墓室4部分组成。墓上原筑有高大的封土堆。继承两汉大墓的传统做法。封土经过夯实,从残存的夯层观察,每层厚约15厘米,该墓方向正南墓道在墓坑南边,总长9.1米,为阶梯式,有26级,坡度19度。道上口宽2.15米,下口宽1.8米,最深3.3米,墓道填土经过夯打。墓坑略呈长方形,南北长9.5米,东西宽3.6米,深3.6米,坑壁稍斜。在坑内用砖砌墓室,砖室与坑壁间用土填实、夯打。
第五批国保--古墓葬(3)
朱然墓中出土140多件随葬器物,包括漆木器、瓷器、陶器、铜器等,其中漆木器约占57%,此外,墓中还出土了6000多枚汉代与三国铜钱,模印有文字的墓砖等遗物。比如漆木器遗物,计约80件。品种较多,有案、盘、羽觞、槅、盒、樽、奁、匕、勺、凭几、矶、虎子、屐、扇、梳、刺、谒。多数为木胎,漆木器中,还有两件极其珍贵的犀皮黄口羽觞(耳环),为云斑犀皮胎,椭圆口,在杯耳及口沿处镶鎏金铜扣。表面绘有云气花纹,旋转成涡形,用红、黑、黄三色彩绘。它的出土,比最早记载犀皮漆器的唐代文献早了600多年,另外,像漆砂砚、漆尺、木刺、木谒等,也都是珍贵的发现。
第五批国保--古墓葬(3)
国家一级文物青瓷羊。
第五批国保--古墓葬(3)

2001年6月,朱然家族墓地被国务院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23.仙水岩崖墓群

第五批国保--古墓葬(3)
仙水岩崖墓群位于江西省鹰潭市西南18公里处,时代为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已调查发现205座崖墓,是中国现存崖墓最集中的地区之一。仙水岩崖墓群,为研究古越民族的族俗、经济活动、文化特征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同时对于研究东南亚地区悬棺葬的源流、传播路线、民族迁徙和文化融合等问题提供了重要资料。

第五批国保--古墓葬(3)
崖墓大部分利用天然岩洞造成。洞穴大小悬殊,有的宽2米,有的宽58.3米。洞口朝向东南。墓门有两种结构,一种为夹板式墓门,一种为横串式墓门。从墓葬习俗来看,大体分为单洞单葬、单洞群葬、联洞群葬三种。
第五批国保--古墓葬(3)
发掘棺木41具,形式多样,全是优质的木材精制而成。随葬品中十三弦古筝是目前国内最早的木制弦乐器;纺织工具是中国乃至世界考古的重大发现,斜织机构件的发现,将其最早年代从东汉提前至战国时期。
第五批国保--古墓葬(3)

2001年6月,仙水岩崖墓群被国务院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24.汉济北王墓

第五批国保--古墓葬(3)
济北王墓位于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归德镇双乳山村,[距长清县城15公里,为西汉诸侯王墓。广义的墓区包括双乳山汉墓、福禄山汉墓及东辛汉墓。其中双乳山汉墓墓主为济北国的最后一代王刘宽。
第五批国保--古墓葬(3)

汉济北王墓始建于西汉天汉四年(前97年)。规模最大的汉王陵双乳山汉墓坐落在济南市长清区归德镇双乳山村。双乳山汉墓依山为陵,凿岩成穴。一号墓座南朝北,墓室、墓道均设有二层台。福禄山汉墓位于双乳山汉墓东北约1公里处。

第五批国保--古墓葬(3)
从1995年底开始进行抢救性发掘,墓葬出土了铜器、玉器、车马器具等2400余件,规模巨大,整体未遭盗掘,棺椁未经扰乱,位置迹象清晰。为全面、深入了解棺椁制度提供了丰富准确的资料和依据,在中国已发掘的历代岩石墓中也是罕见的。济北王墓的发现,被评为“1996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
第五批国保--古墓葬(3)
济北王墓出土的各类随葬品2000余件,包括铜器、玉器、铁器、漆器、陶器、钱币、车马器具及家畜家禽等, 其中以玉覆面和玉枕为精致,玉覆面由额、颐、腮、颊、颌、耳等部分组成,玉枕由9件玉片、3件玉板、2件玉虎头饰和竹板分三层组合而成。二号墓形制结构与一号墓基本一致,规模略小。

第五批国保--古墓葬(3)

2001年6月,汉济北王墓被国务院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25.北寨墓群

第五批国保--古墓葬(3)
北寨汉墓也作北寨汉代古画像石墓,俗称“将军冢”。位于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界湖镇北寨村,该墓为东汉所建,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是目前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大型汉画像石墓。
第五批国保--古墓葬(3)
北寨汉墓发掘与1954年春,由华东文物管理委员会与沂南县人民政府的共同发掘,该墓墓体由砖头筑成,墓室分为前、中、后三室及侧室,布置均衡,总面积为88.2平方米,共用砖头280块,体积为326.34立方米。
第五批国保--古墓葬(3)
墓门、室壁、柱、础、斗拱、门额,枋子都雕有画像,共42块,73幅,画像总面积442平方米,刻有朝仪、宴饮、舞乐、狩猎、战争等画像,北寨汉墓画像代表了汉代绘画雕刻艺术的较高水平,对于研究当时社会具有重要价值。
第五批国保--古墓葬(3)

2001年6月,北寨汉墓由国务院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26.汉鲁王墓

第五批国保--古墓葬(3)

汉鲁王墓属于九龙山风水名墓游览区。分布于山东省曲阜市南九龙山、亭山以及邹城市四基山一带,共葬有汉鲁国十四王中的十王,为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时期的古墓。

第五批国保--古墓葬(3)
汉鲁王墓共有汉墓八座,均依山开凿,墓门皆向南,东西并列,墓室结构大同小异,有墓道、东西耳室。墓门直通前室,里面有模型车,前室外两侧有小甬道通向两耳室,东耳室存谷物,西耳室放肉食,前室两侧各有小南道通向南北相对两侧室,四室结构相同。
第五批国保--古墓葬(3)
墓内由前至后有完整的排水系统。四墓共葬车12辆,马50匹,车马饰器368件。汉鲁王墓依山开凿,工程浩大,在中国北方地区较为罕见,对汉代王陵制度及鲁地的历史和文化的研究极具意义。

第五批国保--古墓葬(3)

2001年6月,汉鲁王墓由国务院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27.邙山陵墓群

第五批国保--古墓葬(3)
邙山陵墓群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东西长近50公里、南北宽约20公里的邙山上。包括了孟津和偃师以及市区的西工区、老城区、洛龙区等5个区,涵盖了20多个乡镇。陵墓群西至孟津县常袋乡酒流凹村—洛阳市郊红山乡杨冢村一线,东至偃师山化镇光明村—山化镇忠义村一线,大致呈东西向长条形分布。邙山陵墓群面积为756平方公里,有大型的封土墓970多座,古墓葬有数十万之多。
第五批国保--古墓葬(3)

陵墓群已经探明的帝陵包括东周时期的王墓8座,东汉帝陵5座,曹魏帝陵1座,西晋帝陵5座,北魏帝陵4座,五代后唐帝陵1座。是中国埋葬帝王最多、最集中的地方。加上皇族、大臣的陪葬墓,总数在千座以上。邙山陵墓群是是世界上古代陵墓分布较为集中的地区之一。

第五批国保--古墓葬(3)

陵墓群占地面积756平方公里,所在区域东西长50公里,南北宽20公里。地跨洛阳市所属的西工区、老城区、涧西区、瀍河区、洛龙区、偃师市、孟津县七个区县。文物保护区内的人口约20万。陵墓群年代从东周到东汉、曹魏、西晋、北魏,一直延续到五代的后唐。大致呈东西向长条形分布,可分成4段:西段(北魏陵区)、中段(东周、东汉、后唐陵区)、东段(西晋、曹魏陵区)、夹河段(东汉、西晋墓群)。

第五批国保--古墓葬(3)

2001年6月,邙山陵墓群由国务院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28.恭陵

第五批国保--古墓葬(3)
恭陵(孝敬皇帝陵),位于中国洛阳偃师市缑氏镇东北2.5公里的滹沱岭上,是唐高宗李治第五子、武则天长子李弘的陵墓。永徽六年(公元655年),武则天从宸妃进升为皇后,次年李弘被立为太子,曾一度监国,原太子李忠被改封为梁王。上元二年(公元675年)四月,太子弘从幸合壁宫,薨,时年二十四岁,同年八月葬于恭陵。唐高宗将其追谥“孝敬皇帝”,开创了太子死后追谥为皇帝的先例,以皇帝的规格安葬,并亲撰《孝敬皇帝睿德纪》立于陵侧。
第五批国保--古墓葬(3)

恭陵神道两侧石刻作工细腻,雕造精美,形象生动,时代可能早于乾陵,是河南洛阳仅存的一组盛唐陵墓石刻。是考察唐陵规制的重要依据,也是世界研究我国古代石刻艺术的宝贵资料。

第五批国保--古墓葬(3)

2001年恭陵被国务院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29.后周皇陵

第五批国保--古墓葬(3)
后周皇陵是五代时期后周的帝王陵墓,位于河南省新郑市区(属郑州)北18公里的郭店村附近,是五代(公元907年-960年)时期中原唯一保存下来的一座较为完整的陵墓群。
第五批国保--古墓葬(3)

现存陵墓包括嵩陵、庆陵、顺陵和懿陵。嵩陵为后周太祖郭威墓,位于郭店村西南约1公里的周庄村。现存冢高约12米,周长110米。庆陵,为后周世宗柴荣墓,位于郭店村西北500米处陵上村。现存冢高10米,周长105米。陵园现存御制祭文碑28通。顺陵,是恭帝柴宗训墓,位于庆陵东北500米处。现存冢高4米,周长40米。墓室和墓道还保存有壁画。懿陵,是后击世宗皇后符氏墓,位于庆陵东侧100米处陵上村内,冢高3米,周长30米。

第五批国保--古墓葬(3)

2001年后周皇陵被国务院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30.朱载堉墓

第五批国保--古墓葬(3)
朱载堉墓位于河南省沁阳市东北山王庄镇张坡村东,占地86000多平方米。朱载堉父亲死后不沿袭父亲的爵位,著述终身,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去世,葬于九峰山下。墓区砌有围墙,南有神道120米。土冢用石围砌,直径7.6米,高2.5米。冢前有百余名家的碑刻题记。冢区两边依墙建书壁,镶嵌着国家领导人、国家著名乐律学家、舞蹈专家、诗人、书法家等近百位名人的题词刻石,构成了50多米长的书壁碑廊。
第五批国保--古墓葬(3)
1986年在沁阳市山王庄乡张坡村九峰寺旧址发掘出土。该碑为其子朱翊锡、朱翊钛在其父逝世十三年后刻立,因朱载育遗嘱死后不立神道碑,或立无字碑。故此碑刻而未立,只陈放在朱载育所住的九峰寺生词屋檐下。1938年冬,日寇侵略沁阳,火烧九峰寺,致使此碑炸裂数百块(今存残碑为其中最大一块)。事后当地群众为了保护残碑,就地挖坑埋于地下,至1986年4月由县博物馆发掘出土,迁至博物馆收藏。明代。厚43厘米、宽109厘米、残高116厘米。该碑为长方体,已残缺不全,现存碑面为不规则的四边形,计17行,足行25字,王铎撰文并书丹,行草体。存文简述了朱载堉家世、生平、尤其详载了朱载堉的卒年“距既魄止九月乃薨年七十有六”及治丧时间、地点“壬子三月二十六日葬九峰之源”。
第五批国保--古墓葬(3)

朱载堉,是明宗室郑薛王朱厚烷之子,明代著名的律学家(有“律圣”之称)、历学家、数学家。(1536年——1611年),字伯勤,号句曲山人,青年时自号“狂生”、“山阳酒狂仙客”。汉族,祖籍安徽省凤阳县,生于怀庆府河内县(今河南省沁阳市),系明太祖朱元璋九世孙,明成祖朱棣的第八世孙,明仁宗朱高炽的第七代孙,郑藩王族嫡世。其父郑恭王朱厚烷能书善文,精通音律乐谱,载堉自幼深受影响,喜欢音乐、数学,聪明过人。

第五批国保--古墓葬(3)

2001年朱载堉墓被国务院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