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玉经》和彝族太阳历的关联逻辑

 思明居士 2021-07-16
《天玉经》和彝族太阳历的关联逻辑

彝族太阳历最早是由刘尧汉教授发掘整理,后经一些热衷彝族文化的人士研究补充,才有现在的认知:

彝族太阳历是纯阳历,和太阳及北斗七星天文历法有密切关系,观察斗柄的朝向确定太阳的南北回归点,即冬至日和夏至日,和月亮无关。有12地支轮流纪日,一个循环12天,36天为一个月,72天为一季,五季为一年,共有360天。实际上一年为365天,如果是闰年则是366天。和360天多5——6天,为了解决这一个矛盾,就用过年的办法来解决,小年过年5天,大年过年6天(这个说法以刘尧汉为主,当然有说在冬至和夏至分开过的)凑够365天的天数,这样算一年。

这个太阳历准不准呢?我们先看冬至前的一个节气大雪,可能和我们现在的大雪节气相差5——6天。因此太阳历前一两个月节气误差不大,但是越往后误差越大,这也是在历法史上无法和夏历历法抗衡的原因,其慢慢凋落的另一个原因是政府的意愿,任何一个政府要想治理天下,不但要统一文字,统一计量衡,还要统一日期。

但是彝族太阳历确实一个历史悠久的历法,其12天为一个纪日单位,是六卦理论的基础,一卦分管12天,六卦合计72天,72天是上一级纪日的六卦体系中的一个单位,彝族太阳历不知道什么原因没有继续发展,就安5季一年加5——6天过年,凑够365天。天运浩荡,岂是过年凑天数所能掩盖得了的。六卦理论推算,每一季循环结束,要通过一个转运(一天)交接到下一季,这样一季多出一天共计73天,五季共计365天,这样完美的解决了365天一个循环。

《黄帝内经》里有一句:天运不加于君火,这一句解释起来千差万别,众说纷纭。因为黄帝内经使用的是夏历,表象是四季一年,实际上是六季一年,一季是61天,君火不加运,这样是一年分成5个61天,一个60天,合起来是365天,如果是润年,君火加一天为61天,6个61共计366天。这就是六卦理论中天运不加于君火的解释。当然还有五运加临的另外一个办法,一运73天的行运理论(下面有论述)。

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哪一个纪日纪年更准确,显然夏历更胜一筹。但是如果从六卦理论来探讨,彝族太阳历更合理,夏历更实用。其实彝族太阳历如果能说明白一季73天,12日为一个节气,一年为30个节气,个人觉得彝族太阳历更准确。因为彝族太阳历本质是预测强于纪日,预测肯定不能全民都会,慢慢的衰败也是一个正常现象。

阴阳五行的概念

《彝医基础理论是源于彝族十月太阳历 》的一篇博文里谈到:阴阳五行、天干地支,像一条完美的项链一样出现在十月太阳历和十二月太阳历中。能用天文历法完整完美地解释阴阳五行、天干地支的,在今天的民族大家庭中,唯有彝族文化。

我认为这个说法有点欠妥,为什么,“年论阴阳,月论阴阳。十月太阳历一年分两截,两截分阴阳,前一截为阳,后一截为阴。”那么夏历一样重视阴阳,夏历不但重视阴阳,而且把阴阳的平衡点春分和秋分都说明了,而且更为尊重的是把太阳和月亮及北斗七星直接合起来观察。那么阴阳论夏历更为明显,更有优势,只不过是六卦理论的痕迹没有彝族太阳历明显,但是夏历还是六卦理论在主导季节和年份的变化。

彝族太阳历也谈五行,但是它强调五行规律一成不变,从鼠日起运,土(分公母)——金——水——木——火四季轮回不变。如果是这样,每年的季节相同,雨水和平均温度也相同,实际上并不是这样。《黄帝内经》里的五行就不是这样,简单的说五气行运才是五行。《黄帝内经》里有六气,风木、君火、相火、湿土、燥金和寒水。五气行运时,取六气中的五气,一气73天,合计365天,这样六年才能把六气循环一次。12年完成一个往复循环,60年形成一个大循环,360年一个更大循环。这样才会有湿热寒冷不同的气候。不但会出现建安年间““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极寒天气灾难,也会出现北宋清明上河图的盛况(气候偏热),也会出现“明朝崇祯年间的小冰河期”。阴阳相博,五行转换,换来了斗转星移,也换来了沧桑变化。彝族太阳历和夏历殊路而同归,都有六卦理论的影子,只不过夏历更隐晦,不能判断那个早那个晚,都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