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秋古易:以夏至为新年,所以伏羲八卦称为夏历

 心理咨询诊所 2023-02-24 发布于江苏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三千多字全是知识点。

春秋时期《管子》记载的五行阴阳历,与彝族十月太阳历,与伏羲八卦的结构基本一致,这不可能是偶然的巧合。

《尸子》云“燧人上观辰星,下察五术,以为火。”这里的“火”为夏季之火,以夏至为年首的“火历”历法。《古今图书集成.历法典》“伏羲氏作甲历,定岁时。”关于“夏历”的说法,一种说法是伏羲所创,另一种说法是西羌的夏朝开国君主禹所创,而《易传》说:伏羲作八卦。

如果假设这些记述的真实性,那么“八卦、火历、夏历”都是伏羲所创,他不可能同时创造多种历法,只能是同一种历法的不同称呼而已,那么是否就可以说八卦就是甲历、火历、就是夏历呢?而有关史料证实了推断是有一定的依据的。

先看看《管子》中记载的阴阳五行历(十月太阳历)。

《管子 幼官图》中有“五和时节”之说,还有东南西北中五方,以及正副五方组成的十图。五和时节就是五行,正副五方,就是正副五行,每行再分阴阳,构成了由正副五方组成的十图,也就是说一年分金木水火土五季,每季分为阴阳两个月,由阴阳五行相配组成的十个月,实际上就是十月太阳历。《管子》记载了这个历法:“作立五行,以正天时 以正人位,人与天调,然后天地之美生。日至,睹甲子,木行御,七十二日而毕。睹丙子,火行御,七十二日而毕。睹戊子,土行御,七十二日而毕。睹庚子,金行御,七十二日而毕。睹壬子,水行御,七十二日而毕。”七十二日为一季,金木水火土五季,360天终一年,这是一年分五季的历法。

与之相配的还有一年三十节气,一候六天,两候为一个节气,三个节气为一个月,一个月36天,一季两个月,一个阳月一个阴月,一年10个月,正好三十个节气,一年360天。把一年分为30个节气,与十月历是相配的,而与十二月历并不相配。

《黄帝内经》也有这种用法,一周天360度,一分为四,一季72度。这应该是平均的划分,可以理解为“360天”、“72天”的发展,值得继续探讨。

既使后来分一年为春夏秋冬四季,一季90天,其实也是一年分五季的变形,因为在阴阳五行中,土旺四季各主季未18天,这样每季只有72天,而土季总管了72天,春夏秋冬实际各自分管了72天,依然是《管子》阴阳五行历的分法。

再来看看彝族十月太阳历。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陈久金、卢央等人考察了凉山彝族遗存的古老的十月太阳历,指出:彝族是古羌族后裔,十月太阳历应该是上古羌族的遗存。彝族的十月太阳历把一年分为金木火水土五季,一季两个月,分为公月和母月,比如铜季72天,分为铜公铜母,火季分为火公和火母,十个月正好是五行阴阳,对应天上的五象。一月36天,一季七十二天,一年360天,剩余5天为过年日,过年日不计入历法。

再来看看易经的用法。

《乾凿度》把八个经卦分成四正四隅卦,四正卦代表东南西北方位,只用四隅卦代表阴阳的周期。邵雍说:“卦有六十四,而用止于六十者,何也?六十卦者,三百六十爻也。”一节气12天用坤策“十二”数,一月36天用乾策“三十六”数。

伏羲六十四卦圆图用乾南坤北坎西离东,四正方位构成宇宙时空框架,四卦管总而不用。六天为一候,每卦六爻,二卦十二爻代表十月太阳历一节气12天,六卦为三个节气,三十六爻代表每月36天,六十卦三百六十爻代表一年十个月360天,为三十个节气。这就是说,每月用六卦,半年五个月用三十卦,一年十个月正好用完六十卦。

显而易见,伏羲八卦、《管子》、彝族十月太阳历的基本框架是一致的。一年360天,分金木水火土五季,一季分公母两个月,每月36天,六天为一候,十二天为一气,一年30个时节。

二十八星宿分为五象,与金木火水土对应

二十八星宿曾经被分为五象,与一年金木火水土五季相对应,而不是现在的四象。《周礼.考工记》记载:“盖弓二十有八,以象星也。龙旗九斿,以象大火也;鸟旖七斿,以象鹑火也,熊旗六斿,以象伐也,龟蛇四斿,以象营室也;弧旌枉矢,以象弧也。”斿,旗子的飘带。

这段文字的大概意思:伞弓有二十八根象征二十八星宿。木季用龙旗,它对应于大火星。大火为苍龙的心,故大火代表苍龙。龙旗有九根飘带,对应苍龙的九颗星。火季用鸟旗,对应于鹑火星,也就是星宿。星宿有七颗星,所以火季的旗帜用七条飘带。金季用熊旗,对应伐星,伐三星与参三星相连,合为六颗星,故金季旗帜用六条飘带。水季用龟蛇旗,它以营室为代表,营室为大正方四颗星,故水季旗帜用四条飘带。土季用弧旌旗,旗下有两根彩羽飘带,旗上绘有弓和箭,故称“弧旌枉矢”。它对应于弧星,弧星是牵牛、织女星。以上五兽合计为二十八星,排列顺序为木、火、金、水、土。周人在车旗和伞弓上,标注金木水火土的情况,并指出了由二十八星宿划分的五个星象。

以夏至为年首,所以称为“夏朝”“夏历”

《康熙字典》:“《释名》,假也。宽假万物,使生长也。《前汉·魏相传》南方之神炎帝,秉礼,执衡,司夏。音下。中国曰华夏。《詩·周颂》肆于時夏。又国号。禹受舜禪,易虞为夏。”“夏”的含义,指的是夏季,万物生长的季节。《易传》“万物相见于离”指夏季。

东方青龙的心宿也叫“大火”,对于“大火”星的观测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相传自颛顼帝时,就开始派人专门观测“大火”星,来确定季节。到了商代,朝廷还设有“火正’一职,专门负责观测和祭祀“大火”星。《诗经·七月》对大火星的描述:“七月流火,九月授衣。”这里的“火”,是指“大火”星。每年夏历的五月黄昏,“大火”星位于正南方,位置最高,而到了七月黄昏,它的位置就由南中天开始逐渐向西边落下,这里的“七月”相当于我们现在公历系统的八月,也就是夏末秋初时分,这个天象预示着天气要逐渐转凉。由于岁差的原因,如今要想再看到“七月流火”,要等到阳历九月才行

十月太阳历曾经以五个月为一年,各以夏至和冬至为年首,一年十个月,前五个月为阳,后五个月为阴。五月阳极生阴,十月阴极生阳,是阴阳在天地之间交午之时。《周易》:“先王以至日闭关休吏”。至日指夏至和冬至,古人对二至日的重视可见一斑。立表测影技术成熟以后,冬至的重要性才超过夏至。端午节、彝族火把节都是夏至作为新年年首的遗存,只是因为岁差的原因,现在已经偏离了夏至时间。

在殷商时代有以天干为帝王命名的习惯,如“帝甲,帝丁、高辛氏”,根据这个传统,以“夏”命名朝代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夏历源于北回归线附近

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十个数纪月的历法,与十月太阳历是一致的,十天干的文字释义是一年十个月的物候,这一点与十二地支功能相同,而十二地支晚于十天干出现,正可说明两者的传承关系。据陈久金先生考证,《夏小正》所记载的物候,以十月太阳历划分,更为合理,被分为十二个月的物候,与实际物候相矛盾。

有一本彜族古历法《天文历法史》记载 :远古的彝族首领、圣人戈施蛮住在黙啍伯山(今云南昆明东川白马山)中妮伯勒山头的一个名为默戈的山洞内,创立十个月的纪时制度,并记载在他的书中。

昆明离北回归线仅245公里,更接近热带气候,把一岁分为热、冷两个年,符合实际情况的。冷热两季的热带气候,春与夏,秋与冬的分别并不明显,只需确定冷热季节的转换,就基本可以确定一年的气候,所以在彝族八卦图里标注了南方热季、北方冷季方向,却没有标注东方春季、西方秋季的方向。古羌人根据热带气候特征把一岁分成阳年和阴年,同时又分为金木水火土五季,所以也叫阴阳五行历,也叫十月太阳历。当然原始的名称可能不是这样,比如长沙子弹库楚国帛书记为“五木”。

由于云南接近北回归线,光照时间长,获得的热量多,冬天温度也高,72*3得216天,所以三季为热季。72*2得144天,两季为冷季。这不正是《易传》里“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六十,当期之日”吗?

甲历是依据太阳一年视运动周期用十天干纪月的历法,与月亮周期无关,也就是说与地支无关。甲子历是阴阳合历,是太阳回归周期和朔望月的结合,是以天干地支相配用以纪日、记年的历法。人们往往将甲历与甲子历混为一谈,这显然是错误的。

伏羲卦画为数字的诞生提供了过渡基础,以干支记年月的习惯根深蒂固。

春秋古易解读的《易经》、《焦氏易林》两书,以象解理,象理统一,由著名出版社投资筹备出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