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无论在生活中遇到什么艰难困苦,道家文化总有办法来应对!

 心慧文化 2021-07-16
道家文化是中华民族所特有的文化思想,是上古的先贤们运用归纳总结抽象综合的思维模式,对宇宙天地及万事万物进行了观察和研究之后,从而得出的一种哲学思想。

道家思想早在上古时期就已经产生了,并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逐渐发展成为一套完整的文化体系,春秋末期的老子,就是道家文化的集大成者。

 

老子所写的《道德经》第七十三章:“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默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这一段文字,乃是根据长沙马王堆汉墓的帛书甲本、乙本,还有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以及傅奕、王弼、河上公等版本,经过仔细校对后形成的校正本,所以在个别字句上跟传世的版本有所不同,具体的校正过程请参阅《“天网恢恢”的本意并不是针对犯罪分子,而是另有深意》一文。

在这一段文字中,有一句大家都非常熟悉的成语“天网恢恢,疏而不失”,这句成语在现代汉语中,用来表示坏人作了恶就要受到惩罚,形容坏人无论逃到天涯海角,最终都会被抓获。

在老子的《道德经》中,这句成语是不是也作这样的理解呢?还是另有别的解释?就让我们先从第一句来理解吧。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这句话的意思很简单,就是刚强勇敢的会被杀,柔弱不勇敢的反而能活下来;被杀就是有害,能活下来就是有利;刚强勇敢就是有害,柔弱不勇敢就是有利。


老子又说,有害还是有利都是天道作用的结果,刚强勇敢的会被杀,说明天道是讨厌刚强勇敢的;柔弱不勇敢的能活下来,说明天道是喜欢柔弱不勇敢的。

如果有人要问,天道为什么会讨厌刚强勇敢而喜欢柔弱不勇敢的呢?谁能知道其中的缘故呢?

通过老子《道德经》的第二十五章,我们已经明白,道是先于宇宙天地就存在的,天地万物都是道所生的,道的形体是虚无缥缈无形无状的,道对天地万物的作用却是能生万物生生不息的。

所以,老子在《道德经》中才不厌其烦地强调了人要效法天道的虚无,要做到处下、不争、柔弱、若谷、知足等等,用第七十三章的话来说,就是要勇于不敢。

老子说的勇于不敢,并不是在实际生活中怕这怕那,什么事情都不敢做,因为老子的《道德经》讲的都是道和德,并不是讲具体方法手段的,如果把勇于不敢当成一种方法手段来用,那就是把道当成了术,肯定是不对的。

勇于不敢是一种修养,是一种境界,跟诸葛亮《诫子书》中的淡泊宁静一样,是产生智慧的基础,是属于道;勇于不敢就是要抛弃自我的情绪私欲,抛弃所有的先入之见和主观成见,让自己的心灵达到像天道一样的空灵,只有在这样的无我境界中,生生不息的道用才能对自己产生作用,才能让自己获得智慧。



有了智慧,就能够看清客观事物的真相,然后找到最恰当适宜的方法手段,最终把事情做对做好,通过把事情做对做好,就能获得利益,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拿这一章的话来说,就是勇于不敢则活。

道家文化,并不是像成语“齐人攫金”一样,看见了利益就直接伸手去拿,而是要经过这么一个无我、看清、做对、双赢的过程,才让自己最终得到利益。

普通人是看见了利益就直接伸手去拿,这就是勇于敢者;学道之人是通过无我、看清、做对再得到利益,中间多了一个无我的过程,这就是勇于不敢。

道家的这一套无我、看清、做对、双赢,完全是根据天道虚无却生养万物这个理论而建立的,这就是道家文化的独特之处。

所以,天道会讨厌勇于敢者而喜欢勇于不敢者。

“天之所恶,孰知其故?”这句话就是老子在问:“天道为什么会讨厌勇于敢者而喜欢勇于不敢者,你们知道其中的原因吗?”


“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默而善谋。”这段话的意思,也是比较简单的,就是说天道生了宇宙天地万物,又生生不息地作用着万事万物,人们并不需要通过斗争来取得胜利,因为天道生生不息地作用着每一个人;人们也不需要通过祈求和感召来得到天道的作用,因为天道的生生不息时时处处都在产生作用,天道一直都在默默地为万事万物谋福利。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这句话就表示天道的生生不息,像一张无形的网一样作用着我们,虽然我们找不到网在哪里,但我们始终处在这张生生不息的天网之中!

因为,宇宙天地万物以及我们人类,都是天道所生的,天道的生生不息的作用,就始终作用着万事万物以及我们每一个人。

所以,天道就像一张无形的网,始终把我们网在里面。

老子的意思就是说,无论我们在生活中遇到什么事,无论我们有多少艰难困苦,天道从来都没有抛弃过我们,天道的生生不息始终都在作用着我们每一个人,只要我们能够领悟到道是先天的,是空无的!从而让我们自己也能抛开自我,让自己的心灵也能达到空灵的境界,那我们就能得到天道的妙用。


老子告诉我们,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要害怕,不要失望,不要以为自己已经无计可施!因为道的生生不息是始终都在的,无论碰到什么情况,都是可以找到一个恰当适宜的方法来应对的!

这就是道家文化不同于佛家思想的地方,道家文化就好比是一个高明的医生,医生考虑得再多的,就是用什么药来治好你的病,道家文化所讲究的,也就是用什么方法来解决你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那么,当有人在现实生活中遇到了艰难困苦,如何用道家文化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正如前文所说的,自己首先要抛开自我,要用无我境界中的智慧,来看清客观事物的真相,再用智慧来找到一个恰当适宜的方法,用了恰当适宜的方法,就能够应对问题以渡过眼前的艰难困苦了。

至于恰当适宜的方法是怎么样的?这在道家文化中是没有标准答案的,这是要根据每一个人的具体情况而定的,如果自己已经掌握了道家的思想,那就可以自己根据自己的情况,来找到一个最适合自己的好方法,如同自己是医生就可以自己给自己开药方一样;如果自己对道家文化还不是十分有把握,那还可以请一个道家人物来给自己出出主意,就如同请医生给病人开药方一样。


当然,如果要请道家人物给自己出出主意,就必须将自己的具体遭遇说得越清楚越好,如同一个病人必须将自己的症状详细地跟医生说清楚。

当然,最好的办法,就是自己能够把自己当别人,也就是把自己当成一个旁观者,然后再来看自己这个“他”到底出现了什么情况,再来帮自己这个“他”出出主意,这样就可以自己帮自己找到一个好方法来解决问题了。

这就是,道家文化一向来所讲究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如果,一个当局者能够把自己当成是一个旁观者,那就很容易看清自己的情况,并为自己找到一个最恰当适宜的办法来解决问题了。

老子是如何从天地万物中领悟到道的?可见老子的境界和智慧有多高

从南怀瑾的书名上,可以看出南怀瑾对儒道佛的态度,是不一样的

从纪晓岚、梁启超的书中,可以看出他们也没有读懂李商隐的诗

学道就要从帛书《老子》的第一章开始,会有不一样的理解和体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