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男人,一个女人,站在起跑线上,开始一项长跑运动——职业发展。女人耳边听到的声音是:“你知道,你并不是非得这么做!”运动员跑的越远,人们给男人加油的声音就会越大,而女人则听到更多质疑的声音。外界的声音,加上内心的声音,逐渐瓦解着女人坚持跑下去的决心。当女性正在努力承受激励竞争带来的压力时,旁边的人却在大声喊:杨澜在《听姐说》里吐槽,小时候爬树,被告诫要有女人样。进入学校后,被说男孩子后劲大。工作以后,又被总问起如何兼顾家庭和事业。作为一个女孩子,在我们一生的成长中,有太多的规矩想要来规驯我们。 而男孩子就不会被频频问起,如何兼顾家庭和事业这个问题。根据瑞信2019年10月发布的《CS Gender 3000》报告显示,在中国企业中,女性董事会成员的占比仅为11%,相对于2015年的10.1%只提高了不到一个百分点,远远低于全球20.6%的平均水平。在受调查的中国企业中,女性CEO的比例仅占了6%。 女性在核心管理层的占比也只有15%。 BOSS直聘研究院发布的《2021中国职场性别薪酬差异报告》中,以中国城镇就业群体为研究对象,报告显示,2020年女性平均薪资6847元,低于男性31.8%。 社会对男性的固有期待是:他们是提供者,有决断力,积极进取。社会对女性的固有期待是:关爱他人,敏感,热心于公共事业。鸡是指,女性一旦实现了领导者的角色,就能够摆脱外部障碍。蛋是指,我们首先要消除那些阻碍女性成为领导者的各种因素。谢丽尔·桑德伯格在《向前一步》里,告诉我们打破职场偏见的十二条准则。 她是Facebook首席运营官,是第一位进入Facebook董事会的女性成员,是扎克伯格的左膀右臂。是美国薪酬最高的女高管,是福布斯上榜的前50名最有力量的商业女精英之一,被美国媒体称为硅谷最有影响力的女人。电影《找到你》里说,如果你选择成为一个职场女性,会有人说,你是个糟糕的妈妈。如果你选择成为一个全职妈妈,又有人觉得这不是一个职业。无论生养孩子否,女性都要面临社会和职场的双重压力。女性自己,也在这种双重评价机制里,害怕自己不能够掌控生活的平衡性。同时,成功的女性,正在被社会所妖魔化:她们是女人脸,男人身。她们一手拿着电话,一手搂着啼哭的婴儿。所以女性往往会因为这种外界的评价和内在的平衡,而缺乏想当领导的进取心。哈佛大学商学院有一项关于女性企业家海蒂的真实研究案例,就说明了这一点。这项研究,描述了海蒂怎样通过“爽直的个性……以及科技行业最有影响力的众多商界领袖在内的职场人脉网、个人社交圈……”成为一个企业家的。参加测试的学生,一半人读海蒂的故事,另一半人也读同样一个故事,但主人公的名字变成了一位男性,他是霍华德。尽管学生们都认为海蒂和霍华德两人都很有能力,但他们却都想跟霍华德一起工作。 海蒂则被认为很自私,不是你想雇用,或者为之工作的那种人。霍华德的做法符合社会期待,海蒂的做法不符合社会期待,所以,我们喜欢他,不喜欢她。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被称为“母鸡阿提拉”,以色列第一位女总理梅厄被叫做“内阁中唯一的男人”,德国总理默克尔被冠以“铁娘子”,尼克松称印度第一位女总理甘地为“老巫婆”。女性在职场表现的有成就,就会被贴上太过好强、不好合作、喜欢权利、难以取悦等标签,男性则只是享受他的成绩就好了。如果一位女性对工作进度催得太紧、能力太强、专注于结果,她就表现的像个男人。而如果她像男人那样行动,人们就会不喜欢她。赢得喜欢,不仅仅会带来好心情,而且是成功的关键因素,无论是在职场里,还是在个人发展上。到底如何做,既能让自己不被讨厌,又能为自己争取合理利益呢?第一,女性在考虑事业的时候,可以问问自己,如果没有恐惧,我会做什么?然后放手去做。第二,学会接受批评。学会体会批评、愤怒、伤感等情绪,随后,继续前进。第三,专注于自己的工作。因为只有做出成绩,才是自己最好的说明,也是自己最好的名片。第四,在我们穿越雷区时,互相依赖也会有所帮助。人们容易防着身居高位的职场女性,是因为他们实在是太少见了,如果他们的比例达到50%,人们就会接受这种现象,真正的变化才会出现。第五,不要试图赢得每个人的喜欢,这种想法会阻碍你的发展。当你想要让事情有所改变时,你不可能取悦每个人;如果你去取悦每个人,你就不会获得充分的进步。第六,对外界评价脱敏。不去在意外界的评价。外界的评价和噪音是在对自己进行PUA,让你产生自我怀疑,进一步去验证他们的正确性。如果我们这么做了,就正好中了别人的下怀。曾给出过大家一个选择工作的参考模型,那就是薪水、成长、文化。谢丽尔在财政部工作的时候,想要跳槽去谷歌,因为谷歌的文化——实现为全球提供咨询渠道。谷歌不仅给到她的职位低,而且她连具体工作内容都不知道。 于是,她做了个电子表格,横着列出了可能的机会,竖着列出了选择的标准,比较工作角色、责任级别等。虽然她很想加入谷歌,但是从电子表格的分数来看,谷歌的工作并不被看好。她向谷歌公司的首席执行官解释了自己的两难处境,其他公司雇佣她时会给她实际的工作,包括需要管理的团队和达到的目标。但在谷歌,她可能是第一位业务部总经理,但事实上,谷歌当时还没有业务部,也没有具体的工作可以做。这位执行官用手盖住了谢丽尔的表格,并且说,“当选择一份工作时,只有一个标准是重要的,就是它是否能够让你快速成长。”如果有人邀请你上一艘火箭,你不要问上去之后坐在哪儿,你只要上去就好了。在谷歌工作了18个月后,她决定将时间扩展成为6年半。在与世界上最聪明的人一起工作了6年半之后,扎克伯格向她抛来了橄榄枝。扎克伯格邀请她去Facebook做首席运营官,即便这份工作的职位比之前的级别更低,她还是决定要去给这位23岁的年轻老板打工。正如当初她加入谷歌一样,她现在选择Facebook,首要考虑的,仍然是公司快速成长的潜力,以及它的发展目标,而不是工作职位的头衔。所以,当有人问起谢丽尔,到底什么才是一份好工作时,她的回答显而易见:成长潜力。谢丽尔说,每个人都应该有一个长远的梦想,以及一个18个月的目标。长远的梦想,是既让自己兴奋,又让自己感兴趣的工作,可以帮助我们定向。一旦我们知道了自己想要去的地方,我们可以有多条路径可以走。长远的梦想在高处,而18个月的目标成为了爬向高处的具体路径。人们常用“梯子”来比喻职业生涯,但这个概念,已不再适用于大多数人。据统计,从2010年起,美国人在18-44岁之间,会换11次工作。这就意味着加入一个组织或者进入一个公司,待在那里一步一步往上爬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竖梯,会限制人的行动,要么往上爬,要么往下退。要么站在阶梯上,要么跌下来。爬到梯子的顶端只有一种方式,爬到方格架的顶端,会有很多种方式。站在竖梯上的人,大多数攀爬者,都不得不盯着上面一个人的屁股。站在方格架的人,可以有更宽广的事业,而不是站在最顶端的人才能看到最美的风景。谢丽尔的职业生涯就是在爬方格架,她的事业也不是在一开始就规划好的。作为求职者,总是不得不接受能找到的工作,然后再稳步发展。她毕业之后,先是担任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的研究助理,世界银行旨在减少全球范围贫困现象。后加入麦肯锡做顾问,发现这份工作不适合自己,又回到了财政部,参与经济政策领域工作,同时见证了技术发展的第一波高峰,发现技术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她虽然不像他的父亲和弟弟妹妹那样,拥有清晰职业方向,比如成为一名医生。但是她希望自己能够改变世界。长远的梦想,不一定要特别具体,但应该能反映出一个人大致的工作方向。比如在职场独当一面,做一个自由职业者,从事创造性的工作,获得梦寐以求的大奖,做一个最高法院的法官。无论你的长远梦想是否清晰,即便是模糊的目标,也能够为你的人生提供方向,它就像一个远处的路标,指引你前进。有些目标的实现,需要走传统的路子,比如成为高院的法官,应该从法学院的学习起步。有些目标的实现,需要你攀爬方格架,比如改变世界,正如桑德伯格自己的职业发展路径。成熟的行业,可以在企业内部寻找火箭,即正在扩张的部门,或者团队。一是,以我的团队能够为公司做什么,设定目标,这也是最重要的。她认为,关注结果和影响力的雇员是最值得重视的,比如她招聘的一个员工,在面试的时候,就反问她:“你现在最大的问题是什么?我该怎么帮你解决?”这不仅能让女性从共同利益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也符合人们的期望,是一种明智的选择。二是,在接下来的18个月里,为自己设定更多有关新技能的学习目标。而且通常,那些自己最害怕的事情,最不擅长的事情,最不敢尝试的事情,应该成为学习的内容。在应该晋升的时候,主动争取跟高的职位,这些都是自我职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不要等着别人给你力量,就像那顶皇冠,它也许永远不会出现,可是谁又会戴着皇冠,爬方格架呢?在选择一份工作的时候,男生总是很自信,他们往往觉得自己值得。而反观女生,总是小心翼翼,直到做出成绩,才不再韬光养晦。这让我想起《初入职场的我们》面试篇,格力为五位求职者,准备了五把椅子,薪资分别是2000元,5000元,1万元,5万元,10万元。三个女生,分别选了2000元,5000元,和1万元。在面试一项新工作时,女性只有在认为自己100%符合条件时,才会主动提出申请。而男性只要觉得自己有60%的条件符合,就会去争取晋升或成长机会。女性很容易低估自己,并且会将取得成功的原因归因于外部,获得失败则归因于能力不足。谢丽尔说,自己和弟弟,都曾在周末被约会对象通知取消约会,她整个周末都闷闷不乐,想知道自己到底哪里出了错;而她的弟弟,则跑出去和朋友打篮球,还说这女孩儿错过好事了。谢丽尔、室友和弟弟,都在大学选修了欧洲知识分子史,室友读完了课程指定的10本原著书,自己读了10本译本,弟弟只上过两次课而且只读了一本书。考试结束后,室友和自己都后悔没有答好某道题,而弟弟则一脸自信。结果考试成绩出来,三个人都得了A。所以,她教给我们几个方法,几个往前坐的方法,因为只有往前坐,才会获得机会和提升。采取大幅度动作,脸上挂上假笑。当人们采取大幅度动作时,主要持续两分钟,压力荷尔蒙水平就会下降,从而让人感到自己更有力量,更有责任感,更愿意承担风险。如果一个人总是等着别人告诉自己该做什么,我们就很难设想她能够成为领导别人的人。女性总是等到100%胜任一项工作的时候,采取申请这个工作岗位。但是在某个特定时期,迅速学习,并作出成绩的能力才是最重要的。一项对于卡内基–梅隆大学硕士毕业生起付薪水的研究发现,57%的男同学试图和雇主谈更高的薪水,而这么做的女生只有7%。很多女性认为,只要自己努力勤奋,认真完成工作,就能够得到领导的青睐和赏识。当出现新机会时,要么觉得与自己无关,要么单方指望领导任命。然而,机会和资源都是有限的,主动争取,展示自己,获得信任,才能够赢得机会,被动等待的人会与机会擦肩而过。五是,要做一个勇于在“漩涡中心”工作的人,更能掌控局面,发挥自己的长处。这句话其实是稻盛和夫讲的,他说工作中无论事情大小,都需要有一个精力充沛、起核心作用的人物,去协调上司、部下和周围人的沟通,这样的人如一股上升的气流,将与此事相关的全体人员卷入,带动整个团队的氛围。勇于在“漩涡中心”工作,不是被动等候上级安排指导,而是主动成长,寻找并解决问题,积极思考和做事。不畏惧承担责任。更多的付出和辛苦,换取的是更大的提升和进步。如果你不是在漩涡的中心,只在漩涡四周咕噜咕噜地跟着大家转,就很难得到真正的进步和锻炼。女性在维护自己利益方面,如此勉强是有正当理由的,因为这么做往往会事与愿违。对于男性而言,为自己的利益,去谈判,并不会产生负面影响。人们已经预期到男人会争取自己的利益,强调自己的贡献,认为自己应该被认可,并得到回报。对于女性而言,社会的预期是关注他人,所以当他们维护自己利益,或维护自身价值的时候,大家对此举都不会产生好感。有趣的是,当她们为别人的利益去谈判时,女性和男性表现得一样好,女性甚至会更好。她建议职场女性在谈判前都先好好想想,因为女性通常比男性拿到的报酬低,所以不要一下子就接受最初的条件,应该给自己机会继续谈判。这样一来,女性就把自己与一个群体联系起来了,而不只是在提自己的诉求。事实上,这也等于是在为所有的女性谈判。此外,虽然听起来有点傻,但你所用的人称代词很重要。只要有可能,女性就应该使用“我们”而不是“我”。如果一个女性告诉对方“我们度过了美好的一年”而不是“我度过了美好的一年”,她的要求会更容易被对方接受。辩护1:寻求更外围人员的支持,比如同事、直接领导的评价。辩护2:表现出对公共利益的关心,关注团队会带来更好的结果。辩护3:引用行业标准,比如,这种责任级别的工作,市场报酬大概在这样的范围内。辩护4:获取外部OFFER,告诉对方你还有别的公司,准备给自己机会。谢丽尔在接受扎克伯格工作邀约的时候,就已经打算接受他的条件了,相同的职位只拿男性薪水的一半。结果,她的妹夫恼火地说,“同样的工作,你为什么要比男人挣得少呢?”尽管她的妹夫并不清楚谈判的细节,他只是想强调,和她水平相当的男人才不会像她一样接受那样的薪酬待遇。谢丽尔又回去找扎克伯格,告诉他,也许自己不能接受这份工作,但开场白是这样的:“扎克伯格,我明白你很想雇用我来管理你的市场团队,所以你当然希望我是个优秀的谈判者。这是你和我之间唯一一次面对面的谈判。”第二天扎克伯格接受了她提出的条件,他将谢丽尔的合同期限从4年延长到5年,并且同意她成为公司股东。这么做弥合了两个人之间的分歧,扎克伯格颇有创意的解决方案,让彼此的利益有了更长远的关联。人生导师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与没有赞助者的同行工作伙伴相比,拥有赞助者的男性和女性,更有可能获得拓展性的工作,以及升职加薪。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来看看,导师们如何选择自己的门生。有研究显示,导师对门生的选择,基于其外在表现和内在潜力。人们会本能地投资给那些才华出众以及能因资助而真正受益的人。在被指导者能善用时间、真心接受反馈时,导师会继续为之投入。这种关系可以发展为友谊,但仍然是以工作与职业关系为基础。事实上,不是“找个导师你就能变得优秀”,而是“脱颖而出,你才会得到一位好导师”。直接提出问题,进行问题交流。谢丽尔在斯坦福大学演讲结束之后,有个人拦住她说,自己创立了一个非营利性组织,旨在向低收入学生,提供考前辅导和校园心理咨询。他知道谢丽尔非常关心教育问题,所以直言不讳的说明只需要占用几分钟时间,希望能帮她介绍某位能帮助这个组织发展的赞助者,他成功了。如果在工作上,有人经常来找你解决问题,或者你的领导总是分配给你困难的任务,请你一定要注意,他们正在“指导”你,你在不断成长的同时,他们也获得了左膀右臂。大多数处于指导地位的人,都很擅长解决问题,那就给他们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前做好准备,而且准备充分。那位非营利组织的创立者,他的准备是了解到谢丽尔非常关心教育问题,热心公共事业,希望帮助他人。而且她有资源,所以他开门见山的表达,立刻引起了谢丽尔的注意和兴趣,因此他拿到了想要的赞助。对方能够获益,彼此共生发展。人类的内心,是非常渴望参与互惠行为的,如果在一开始,就能让对方知道,他能从中获得什么,或许就更容易获得成功。有研究表明,人类报答他人的义务感,在所有类型的社会中都有切实记在,并且它支配着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征求对方意见,情绪方面积极。如果你是一位普通员工,可以借助向高层征求意见的方式,获得高层的注意。同时,可以借助表达谢意的机会,请求更多的指导。对方就会在不知不觉间,参与了你的职业发展。不得不说的是,在制度森严、等级明确的组织中,要谨慎征求高层的意见。同级朋友之间,更能激发潜力。导师并不是一定是比你资历老、年龄大、经验多的职场老狐狸,所有的忠告都来自于忠告者自身的经验,不得不说的问题是,即便找到了自己的人生导师,我们也不会从此就能更少一层楼,潇洒的成为女高管,从此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还需要我们亲手,为自己的人生价码筑坝,形成自己这座建筑的样子。几年前,脸谱网的一位年轻女员工走到谢丽尔桌前,问她是否能私下谈谈。于是她们去了会议室,然后对方一口气儿问了谢丽尔很多如何平衡工作和家庭的问题。问题一个接一个,谢丽尔开始对她的这种急切感到好奇,并且打断了她,询问她是否有孩子。她说没有,但希望提前做好计划。谢丽尔又问她和她的丈夫是否都在考虑要孩子的问题。她的回答是她还没有丈夫,随后又笑着说:“其实,我连男朋友都没有”。一个5岁的小女孩参加完课外活动,回到家里后闷闷不乐,告诉母亲,如果她和自己喜欢的男孩都想当宇航员,那谁来照顾孩子呢?大学刚毕业的时候,谢丽尔也并没有多大事业心,反而是想找个好男人嫁了,但她的第一段婚姻以失败告终。想到二十岁出头的自己,那个时候,即将毕业,在找工作。我面试过深圳的一些大厂,也拿到了offer,但我还是忍不住考虑,接下来有可能面临的结婚、生子、照顾家庭的问题,于是握着offer又开始在本地找国企相对稳定的工作,因为这样方便兼顾家庭。后来因为一些原因,和前任分手之后,才真正考虑那些既感兴趣,又有价值的事情,比如做管理咨询。咨询虽然辛苦,也经常加班,出差更是家常便饭,但一个人就不会想那么多了。婚姻、孩子、家庭,之所以会让女性如此忧虑,是因为我们在本能的推理,如果有了这些因素的介入,就必须减少对工作的投入。我们本能的将工作和生活对立起来,放在了天平的两端。 于是,一位律师助理也许不会再为成为合伙人努力,一位销售代表也许不会去申请更高级别的职务,一个老师也许不会在学校带头研发课程。不过,像生育、哺乳还是使得女性不得不暂时离开职场。据调查,离开职场仅仅一年,女性的平均收入就会下降20%;离开职场2-3年,平均收入将下降30%。在这一点上,谢丽尔给我们的建议是,不到最后一刻,要全情投入。比如,那个担心工作和家庭平衡的女孩,她甚至连个男朋友都没有。比如,那个担心孩子无人照管的女孩,她甚至要过20几年,才会面临这样的问题。比如,那个担心婚姻和孩子的我,现在也没有走入婚姻。但是,我们往往却因为这样的事情,选择了退而求其次。如果我们能够在最后那一刻到来之前,努力工作,全情投入,我们的选择反而会更多。这些最后一刻包括:真正需要休息、孩子即将出生等等。对于有些女性而言,怀孕完全不会让她们放慢事业的脚步,反倒会让她们顶着一个deadline,更为专注的工作。因为我们的时间本来就不够多,一项美国人的时间分布研究证明,一个人的一生72的话,只有14年,真正能够用于处理自己的工作。 如果一位女性的薪酬随着时间而增加,她的职位也随之而提升,那么她工作时间的灵活度也会提高,因为职位更高的管理者,通常可以更好地安排自己的工作时间和日程。所以,不要在一切还没开始时就选择退缩,在刚刚驶入职场高速路时就寻找出口,不要踩刹车、不要犹疑、不要否定,一脚踩在油门上,直到必须做出选择的那一刻。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在那一刻到来时,你所做出的是一个正确的选择。谢丽尔,还有董明珠的成功,都说明女生要先做出一个不可多得的成绩,才能够成为被提拔的对象。 而男生,如果有潜力,就可以成为被提拔和考虑的对象。有研究发现,女生在面临一份工作选择的时候,没有男生自信。男生可能觉得自己可以就可以了,而女生大多数时候会选择接受无理条件。从咨询转行的时候,我(硕士)和一个博士生(男性),同时面试一份工作,那个博士生几乎比我毕业还晚了一年,他面试公司主任职务的时候,还仅仅只是一个企业里的科员。那时,我已经在咨询公司做了两年时间,也具备一定的项目管理经验。领导觉得我资历尚浅,问我是否愿意在底层岗位上先锻炼两年,我选择了接受。后来,直到我在公司里完成了有意义的系统性工作,在公司做出了成绩,才被提拔为中层。谢丽尔给出的建议是长远目标、爬网格、持续付出,这与稻盛和夫先生的建议不谋而合。稻盛和夫的公式是这样的:人生·工作=思维*热情*能力。能力代表“天赋”,热情代表“努力”,它们都是从0-100分。而思维分为正面思维和负面思维,分数则在-100-100之间。因此,要想拥干好一份工作,我们只有两种选择,一是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二是让自己喜欢上工作。《流金岁月》里,小姨戴茜对蒋南孙说:“人生就是这样,求上得中,求中得下,求下而不得。”目标设定好了,那就一定要去思考如何达成目标,如果没有具体的路径和措施,目标是不会自己达成的。第三,在持续中积蓄力量、追求完美、钻研创新,进而把事业和人生推向高峰。今天一天努力干吧,以今天一天的勤奋就一定能看清明天。这个月努力干吧,以这一个月的勤奋就能看清下个月。今年一年努力干吧,以今年一年的勤奋就一定能看清明年。对现状动脑筋进行改进、提升和创新,即使一天的进步微不足道,但今天胜过昨天,明天胜过今天,经过十年的积累,就一定可以孕育巨大的变化和非凡的成果。而由于成果的不断取得,就能持续获得好评,进而就会更加喜欢工作,进而把自己推向人生的高峰。因此,我们可以听到,女生会更加善解人意、换位思考等等职场特质。交流的最佳效果来自谈吐得体且态度真诚,其关键点在于你不需要直愣愣地冒出大实话,而是适当修饰后的诚实表达。在不伤及别人的前提下又能实话实说,这对一些人来说轻松自如,而对另一些人来说则是一门需要学习的技巧。二是,清醒的面对自己,沟通的起点在于明白我有我见,你有你见,他有他见。绝对的真理几乎是不存在的,所以那些坚信自己的话就是真理的人实际上就是不让别人讲话。当我们承认自己对事物的看法具有局限性,就能以一种温和的方式分享他人的意见。三是,沟通的过程中,要就事论事,批评和指责,要就事论事,不要扩展至人格层面。第一人称“我”通常会让意见的表达更积极。比较以下两句话:(2)“写给你的四封邮件你都没回复,我很失望。这让我觉得我的建议对你来说不太重要,真是这样吗?”前一句会立刻让对方辩解性地回应:“不是这样的!”否定后一句就要困难得多。由此看来,前一句引发的是异议,而后一句引发的是讨论。希望我们在所有的交流中,都能坚持使用后一种说话方式。当我们陷入情绪中的时候,很容易被节奏带着走,这个时候的沟通,就会变得像抱怨。 如果双方能够达成一致意见,在自己没有按下键的时候,对方按下,也未为不可。比如,大家一起评审一个方案,别人做的好,要直接夸奖:“黄姐,你很厉害,这个方案有几个亮点……巴拉巴拉”。谢丽尔说,有时候真实表达自己的情绪也很重要,比如说哭泣也是示弱的表现,会帮你赢得一些好感。但据我观察,专业的职场人都是情绪比较稳定的人,他们会对负面情绪进行疏导,对压力情绪进行管理,对环境约束进行最优解。女性在婚后,往往发现自己要同时承担两份全职工作,一份是自己的事业,一份是生儿育女。如果男性,也能共同分担生活这份全职工作,可能就会好很多。实际上,女生要面临怀孕、生产、休假、育儿,等一系列事宜,但是除了怀孕和生产,是不是其他都跟男生无关呢?瑞典知名企业沃尔沃,给男性员工,6个月的陪产假,带薪产假。这一人性化的关怀,让很多职场女性到了希望,因为在今年的人大提案里,也看到了陪产假。不得不说的是,无论是否有育儿产假,男性在家庭中的参与度,一定是取决于两个人的共同协商。一个自媒体作者,白天上班,晚上做公众号。她的老公,白天上班,晚上做喜马拉雅。有了孩子之后,他们也做了彼此的分工,依然没有耽误彼此主业和副业的发展。如果能够从丈夫那里获取支持,采取团队作业,很多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首先,你得找对生活伴侣,找一个和你平等相处的男人。对于一个正在寻求人生伴侣的女性,谢丽尔的建议是,可以和各种类型的男人约会,坏坏的,酷酷的,有承诺恐惧症的,满怀激情的,但别和他们结婚。等到真正想要安顿下来的时候,找一个愿意和你平等相处的男人。这类男人的特征:认为女性,应该聪明、有主见、有事业心。重视公平,并做好分担家庭责任的准备,甚至非常乐意这么做。其次,没有一个人为生活做好了准备,在一段关系开始就小心处理角色定位。我的一个朋友说,一段关系开始的时候,彼此的状态和分工,直接决定了未来生活的状态。所以,我们要有意识的在一段关系开始,就进行角色定位。谢丽尔说,她的母亲从来不要求父亲做事,但像在晚饭后打扫卫生的活儿,都是父亲在干。如果一段关系开始,你就提供女朋友式的服务,比如主动做饭、乐意处理各种琐事、总是操心,刚开始双方地位的不平等,在有了孩子之后,关系就有可能会失衡。如果想要一位能够平等相处的伴侣,那么,就从一开始,就要建立起平等的关系。如果女性更看重男友的理解与支持,那么就会有越多的男性,想要证明这一点。遗憾的是,很多女性,在家庭生活上,表现的太有控制欲,或者过于挑剔,结果无意中,打击了男人分担家务的积极性。我的一位朋友,每次在老公做饭之后,要收拾厨房的一片狼藉,她就会很崩溃。于是,下一次当老公刚要迈进厨房时,她就开始大喊:“放着我来。”有人问谢丽尔,怎样和丈夫一起带孩子时,她会说:“你就放开手,让他去换尿布,只要他亲自动手,怎么换都行。如果没等你吩咐他就去给孩子换尿布,就算他把尿布戴在孩子的头上,你也应该面带微笑。”让他自己尝试去做,久而久之他就会了解正确的方法。但如果被迫按照你的方式来,那么很快所有的事情都得你亲自动手。”最后,对于男人来说,他的自我评价基本是与事业捆绑在一起的,所以除了拼命跑完这趟马拉松,他们似乎也别无选择。如果,能够支持自己与妻子的事业共同进步,分担家庭的责任与压力,彼此马拉松都会容易好过很多。2015年,谢丽尔的丈夫已先她而去,他是谢丽尔事业和生活的最佳帮手。值得庆幸的是,几年之后,谢丽尔又遇到了自己的人生伙伴,祝她拥有的快乐和往日的一样多,甚至更多。朱迪思·罗丁(Judith Rodin),是洛克菲勒基金会总裁、常春藤盟校中的第一位女校长,她曾对与我年纪相仿的一群女听众说:“我们这代人曾奋力抗争,以求给你们有选择一切的自由。我们也相信你们的选择,但没想到会有这么多人选择了离职。”女校长张桂梅,因怒斥学生当全职太太,而上热搜。她说,学校辛苦培养你,不是让你依靠男人。如果不依靠自己掌控命运,人生将会黯淡无光。原因1:全职母亲的劳动和压力,虽然并不亚于一份有偿工作,但全职母亲的工作,却没有被看做是真正的工作。原因2:人们常常期待全职母亲工作到深夜,在外工作的丈夫回到家之后,则需要放松。原因3:丈夫白天都在和其他成年人打交道,而在家里的全职母亲,会迫切需要晚上能与丈夫进行成年人之间的交流,但是男人在下班之后,却只想耗在楼下的车里,或者躲在书房里。女性在外工作,分担起养家糊口的责任时,夫妻关系也更稳固。事实上,当妻子贡献一半的家庭收入,丈夫分担一半的家务劳动时,离婚的风险概率也会降低一半。女性收入的增加会提高在家庭事务上的决策能力,即便遭遇离婚也能保护自己。女性收入的增加还是未来生活重要的安全保障,因为女性的寿命一般比男性长。《能力陷阱》里说,我们会跌入能力陷阱、关系陷阱、真实陷阱,却唯独没有告诉人们,企图“拥有一切”才是我们的最大陷阱。尤其对于职场女性来说,既想要事业的成功,又不想错过孩子的成长,同时还想亲手烧菜煮饭。事实上,没有谁能真正拥有一切,如果有,那么她就是在撒谎。经济关系的基础是“交换”,我们所有人都在进行人生的“约束优化”,在时间、精力、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试图在事业、关系、孩子这些事情上,找到最优解,把自己的效用最大化。随着年岁的增长,越会觉得人生其实就是在做减法,我们每个人总是在不断的做出选择。然而,缺少睡眠,人们会更容易焦虑、易怒、效率低下、思维混乱,最后导致健康受损、成绩下滑、关系糟糕。格洛丽亚·斯泰纳姆的话很贴切:“你不可能做到一切。没有人能做两份全职工作,不仅把孩子照看得很好、一天三餐都下厨,还可以在凌晨享受性高潮……女性运动要反对的就是'女超人’。”我们真正要做的事情是,做出选择。哪些事情重要,哪些事情不重要,并且在那些真正重要的事情上力求完美。谢丽尔说,她也要求自己每时每刻都保持平和的心态,或是完全集中注意力,但还远远没有做到,每次感到挫败的时候,她就提醒自己,世界上没有完人,之后再确定在家里和在公司时,最重要的工作是什么?然后去完成这个目标。每个人都应该放下负罪感,带着已经拥有的,尽可能的去努力,即使时间在一分一秒的流逝。如果一个马拉松女选手,可以忽略人群的叫喊声,通过最艰难的比赛中断,那么她通常还会继续奔跑。谢丽尔说,轻松的日子里你仍旧会很轻松,那些承载着苦难的时光,那些从根本上挑战你,每一份坚持的日子,将最终决定你会是一个怎样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