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命运左右了什么?

 阿年282 2021-07-17
在那难以忘怀的时代,他们有多少人被遗忘。--瓦西里格罗斯曼
《生活与命运》是一部中规中矩的长篇巨制。就文学艺术而言,它还不能并肩于俄罗斯文学史上的那些名著。他没有创造出一个或几个特别突出的、鲜活的,能够名留文学史的人物,而是围绕着革命家庭并列刻画了十多位人物。
整体上,他们没有主次,只在各自的故事中担任主角。通过他们眼睛,读者得以看到一段苏联的历史和历史中的各色人等。
图片
900页的大书,拿起来已经颇不容易,看下来更为不容易。这是一本沉重的书,压抑却并不是它的主调。如梁文道先生所说,格罗斯曼很容易开小差,关注到一些无关紧要的事物。像停机坪旁的黄色的小花。这似乎有点跑题,但不得不说这也是格罗斯曼的赤子之心。
书如何沉重已经很难去说清,无论是其中人性的重量,还是现实的负重,都难以丈量。不同于西欧,现实主义的沉重从未离开过俄罗斯大地。要形容这本书,我想到了一个说法“然而这本书承载的是整个人类心灵的重量。”为何要这么评价它?答案很明确,时代造就了这一切。
战争是人类苦难的记忆,而世界大战是全人类共同造成并经受的苦难。为什么有这么多人久久不能忘怀这场大战,并不断地反思怀疑?我们该自己想想这点。
在战争中表现出来的黑暗,光明,希望,残酷,远比平常更为强烈。在这全人类的苦难面前,人性被放大,个体被缩小,人们在朝不保夕的生活中认识自己的脆弱无力。我们平日狂妄膨胀自大,如今小小一颗子弹就让我们躺下,让无数个和我们一样的人倒下,这不能不让人恐惧。
当生存的恐惧战胜了人类的自信,人就开始为自己的悲哀。当生存的逼迫压下了人的尊严,人的本性就开始暴露。或许你看过莱维的《这还是不是一个人》,你也许就有这样的感觉,当一个人面对暴力而丧失其为人的尊严,他已经不能称之为人了。这不能说是罪恶或者是高尚。格罗斯曼并没有为此下什么论罪,他只是淡淡承认这一切。
“人们的漂亮与丑恶使我大为吃惊,虽然大家遭受同样的命运,但他们之间的差别太大了。不过你可以想象,雷雨来临之际大多数人都设法躲避暴雨,这还不能说所有的人都是一样的因为每个人避雨的方式各不相同。”
生存与命运,这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也是人类永远的苦难,也就是这场苦难塑造了格罗斯曼,让他开始思考,反思战争给人们的教训。
很难想象需要多大的勇气人才有勇气记录自己的历史,更想象需要多么强大的心灵才能在那尘封的岁月与血淋淋的现实。只有俄国人有如此沉重与严肃的心灵,冰雪一样的的心灵。
时至今日我才知道现实主义的深度可以到达哪里。俄罗斯文学,契科夫、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
这些俄罗斯作家们最伟大之处,在于他们敢直面现实,这现实有哭有笑,有悲有喜,没有对与错。他们并没有过多的呼唤,哀嚎,只是用带着自己体温的笔,写下一切。于是我们知道,世界除了英雄与罪人,还有一群人,一群平凡的人,那是我们的人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