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阅读笔记 :道德经 第28章

 新用户32637V7d 2021-07-19

原文:

1、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谿。为天下谿,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2、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

3、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

4、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

注解分析:

1、什么是雄,什么是雌,谿是溪谷,尚水性,结合前面章节,雄非雄性,而是代表外显的力量,雌则是老子一向主张的尚柔、守静,想要雄罢一方,却有很长一段时间的守势、蓄势,就像溪谷一样,处于低谷,但是归途,那些高高在上的河流,终将落下,汇集于此,无我而处处皆为我,不争而无需争。

复归于婴儿,这是一个不可人类一旦长成,就难以复返的境界,王弼解释“婴儿不用智,而合自然之智“,这种纯然的单纯,谁能做到?只要保留一点点,就是人间的极品了。很多艺术家都追求”复归于婴儿”,比如丰子恺,将儿童放在跟日月星辰一般神圣的位置,那已经不是真正的儿童,而是他的艺术信仰之神的载体,是一个理想思维下的形象。 我没见过成人里的儿童,正如我没见过儿童里的成人一般,它们是万物的毕竟阶段,彼此无可取代。

武志红一力批评“巨婴儿”,巨婴不是老子所提倡的婴儿,成人身上具备怎样的婴儿气,才是合宜的呢?

我曾见过一个爸爸,每当路过一家玩具店,一家好吃的饭店、小卖部,他都要带着女儿进去看一看,随手买一点东西回来,即使是他独自出门,他也经常会买回来,自己玩一会,然后送给女儿,跟女儿聊天的时候,总是很认真对待她的天马星空的想象,从不打击,仿佛那些言语里深藏着无与伦比的智慧一般。

成长的力量,没错,一个成人,倘若一直能保持一种成长的力量,这力量让他对世界好奇,愿意探究,愿意相信,愿意展望未来,而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开始出现生命衰败的迹象(我指的不是外在的衰败,那个是自然不可违背的规律),婴儿的好奇,探索,一日胜过一日的成长力,背后并非是我们推动了她,她什么时候会爬行,会走路,会说话,会有情绪,都不是我们训练的结果。

2、白与黑,这个世界只要有二分法,人们就总会有选择的倾向,厚此薄彼的倾向,比如一家里但凡有不止一个孩子,多半子女就会有争宠的冲动。

  这个世界上,到底是白天多还是黑夜多,人们天然不喜欢黑,监狱被称为黑牢,破坏网络的叫黑客,心机重的人叫腹黑,还有黑社会,以及历史上的黑暗时代,我们不知道人们为什么如此忍耐不了黑暗,以至于,城市里已经不再有黑夜,因为我们有了制造永恒光亮的能力。

怎么知白守黑呢?复归于无极,黑白太极图,黑中有白,白中有黑,世界是混沌的,水至清则无鱼,屈原如果明白,他就那么容易自伤,知道自己的时代是怎样的时代,但还是不放弃追求,孔子做到了知白守黑,革命先驱们也做到了知白守黑,他们心中有白,但坚守在黑暗中摸索前进,世界终会向前推进,这是一种积极的入世。

3、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

“虚怀若谷”,超越得失,中国古人为什么喜欢归隐山林,道家崇尚的自然,溪流,山谷,都在山林之中,日日穿行其中,就是滋养。

4、朴、常德,都是道的原始状态,朴散,道的化用,体现为这世间万物,人的多样性,社会的多样性,圣人基于道,可以做这些多样性的领导者。

 大制不割,割字非常好,完整性,复归于一。孔子说”君子不器“,”器“在老子这里,也是一种形而下的事物,是有具体用途的部分,跟道的可变性,包容性,尚有距离。

来读一段石涛的画语录第一章:一画论

“太古无法,太朴不散,太朴一散,则法立矣。法于何立?立于一画。

一画者,众有之本,万象之根,见用于神,藏用于人,而世人不知。

所以一画之法,乃自我立。

立一画之法者,盖以无法生有法,以有法贯众法也。”

“盖自太朴散而一画之法立矣,一画之法立而万物著矣。

我故曰:吾道一以贯之。”

这一段话,具有非常明显的道家思想,一画是什么,是艺术的起源和根本,是艺术的道,道法自然,石涛从自然的大道,领悟出画家的道,这“一画”代表的是一个画家对于宇宙的理解,万物皆有道,以:“无法生有法,以🈶️法贯众法”,要真正读懂这段话,需要看完整本书,但真正给我的触动在于,艺术家如果没有深厚的哲学认知,是很难有绝对高度的,我们看画,看一切形式感的东西,都是因为被那些看不见的部分所触动,如果创作者本身没有这样的触动,那些形式就是单薄空洞的。

笔墨意趣,缺一不可,难怪张大千说,要让画画能够去俗气,去匠气,一是要读书,二是要多读书,第三要有系统地好好读书。

关于割:

庄子庖丁解牛里有两句“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技术高明的厨工每年换一把刀,是因为他们是用刀子割肉,技术一般的厨工每月换一把刀,是因为他们用刀子去砍骨头。”

“与物相割相折,自我损耗很严重。”

英文翻译“ in his greatest regulations he employs no violent Measures.”,跟庄子的“割”含义更接近.

大制不割,是让我们无论是自我完成,还是一个社会的治理,都要时刻不忘大道,把一个人一个社会,当作一个完整的部分去建设,这才是最自然的做法。

不割裂即是不折损,不同的解释,结果是一致的.

英文注意“常德不离”与“天下式”的翻译.

《飞鸟集》两首诗都在写“真诚”.“真”是最华丽的语言.

“大凡文字写得最美最生动的,最难同时得事理的平实,因为作者不能不有艺术的夸张。这在王充的《论衡》里便叫作“艺增””.

我反对写作的模版化和技巧化,因为它抛弃了求真,转为迎合他人平价的“伪装的美感”,所以很多人不爱写作,因为被坑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