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撞墙」的一切:男性跑者更爱撞墙 近8成选手在新加坡折戟

 哎呦好慢 2021-07-20
一项关于马拉松分段成绩和完赛时间的全新分析为人们提供了比以往任何一篇文章都要多的有关“撞墙”的信息,也给一些我们从未想过的问题以解答。

爱尔兰人巴里·斯迈斯(Barry Smyth)是都柏林大学数据分析洞察中心主任,大约五年前,他开始对马拉松数据产生兴趣。此后,斯迈斯陆续发表了几篇相关的大数据文章,分析成绩甚至是成绩背后的训练。他在Medium.com网站的非技术性文章中总结了在该领域的一些研究。

在新论文《休闲型马拉松跑者是如何撞墙的:马拉松比赛后程配速崩溃的大规模分析How recreational marathon runners hit the wall: A large-scale analysis of late-race pacing collapse in the marathon》中,斯迈斯挖掘了2015-2019年间270万名跑者惊人的410万次马拉松成绩。对于每一场比赛成绩,他采集了每5公里及最后2.195公里的9段成绩。该论文已由PLOS ONE发表(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可进入阅读)。

斯迈斯最终将自己的跑者名单精简至71.7万人,这些人都有多场参赛经历,这有助于他对个人表现的总体轨迹得出结论。他还设法收集了每位选手最好成绩前后九年内的马拉松完赛成绩。

有了这些数据,斯迈斯可以选择专注于各种不同角度的探索。这本篇论文中,他所关注的是:男女选手在撞墙之间的差异,你在撞墙时会损失多少时间,以及在你的职业生涯哪个阶段最有可能遭遇撞墙。

斯迈斯也为撞墙做了一个略为武断但又很客观的定义:他将跑者从25公里到终点的分段配速与他们从5公里到25公里的分段配速进行比较,在5公里内掉速超出20%的跑者被定义为撞墙。


男、女跑者谁更容易撞墙?

是男人,毫无争议。28%的男性跑者会遭遇撞墙,而女性这一比例仅为17%。对于不同能力水平和年龄段的选手,这一数据保持相对稳定。

女性跑者平均会在29.3公里遭遇撞墙,比男性的29.6公里稍早。但她们平均会在9.61公里后从撞墙状态中恢复,比男性的10.7公里更短。这意味着在终点前通过慢跑恢复的女选手比男选手要多。

撞墙会损失多少时间?

男性平均损失31.5分钟,女性平均损失33.2分钟。

男性跑者在撞墙时掉速更为严重,平均会损失40%的速度,而女性跑者这一数据为37%。这是通过对比撞墙者的完赛时间和他们近年来的最好马拉松成绩得出的数据。

这一时间差距很小,主要受到男女跑者完赛成绩差距的影响。在斯迈斯的数据中,撞墙男跑者的平均完赛时间为4:37,女跑者则为5:07。

在马拉松生涯的哪个阶段最有可能撞墙?

男女跑者都最有可能在PB前三年内遭遇撞墙。这是你正在改进并努力去做好的阶段,但可能还没有将所有环节打通。在这三年时间内,40%的男跑者和28%的女跑者可能遭遇撞墙。

在收获PB之前的第4-9年,相应的比例要低很多,分别为:男性26%和女性16%。而在PB后三年,分别有32%的男性和21%的女性会经历撞墙。斯迈斯推测,在收获PB之后的几年内,跑者可能会稍有懈怠。


撞墙对快、慢跑者谁的影响更大?

答案是跑得更快的人,这可能和直觉有所不同。通常会认为优秀跑者所受的影响更小,然而,斯迈斯的数据显示了不同的结果。“跑得越快,撞墙的代价就越大。”斯迈斯在邮件中指出。这既是绝对代价,也是相对代价。

斯迈斯认为这一发现是因为跑得快的人拥有非常好的个人成绩记录。当他们试图突破这一成绩时,他们冒了更大的风险。此外,速度较慢的跑者PB可能也相对较慢,他们在马拉松比赛中可能没有跑得快的人那么努力。这意味着,跑得慢的人在马拉松比赛中即便掉速也拥有更多的容错空间。

以下表格包含了包括六大满贯在内的几场赛事的数据,可以对斯迈斯的统计方法做一了解:
平均马拉松完赛成绩和撞墙选手所占百分比

平均完赛时间
撞墙跑者占比
埃因霍温
3:52:18
29.47%
波士顿
3:59:36
29.81%
柏林
4:13:42
22.25%
纽约
4:32:30
34.62%
伦敦
4:36:30
37.72%
芝加哥
4:37:48
39.05%
东京
4:53:06
46.95%
新加坡
5:48:54
78.36%

建议:做出更好的决定

斯迈斯在最后指出,庞大的数据让他可以进行大量的分析。他同时提醒,对所有跑者而言,撞墙的原因和结果都是相似的:可能是训练不足,可能没有在比赛中找到合适的配速,也可能是没能及时补充能量和水……但结果都是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他写道:“跑者和教练有可能通过专注于做出更好的决定而对是否撞墙做一定程度的控制。”随后又补充说,这些所谓“更好的决定”有可能对男性跑者及所有追求个人最好成绩的跑者特别有帮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